朱國良
說“眼色”
朱國良
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我們的眼色,應該對上不仰視、對下不俯視,應采取平視的目光才好
讀魯迅先生的詩文,真是解渴止痛,還有精神的滋潤。就拿眼光來說吧,先生所寫下的膾炙人口的就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白眼看雞蟲”之類妙句。而對于那些損人牙眼、不厚道不地道的人,先生更是教給我們一個法子:“最高的輕蔑是無言,基于連眼珠也不過去?!边@種眼色可算是一種妙方子,也是一種高境界了。不屑一顧,懶得一看,連眼光也吝嗇,是真的氣概、真的風骨。
說起眼色,晉代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大有名氣。阮籍這個人“傲然獨行,任性不羈”。史書上說他“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就連其友嵇康的哥哥嵇喜前來,他也同樣表現(xiàn),“喜不懌而退”。及遇同道之人,則以青眼對之。當時嵇康聽說后,“乃赍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以至于畫家顧愷之為阮籍畫像時,從不畫眼睛?!短接a》記載:“顧虎頭為人畫扇,作嵇、阮,而都不點眼睛,曰:‘點眼睛便欲語。’”像阮籍那樣愛憎分明,不加絲毫掩飾地將愛恨形之于色,的確夠得上任情任性和狂放狂傲,正是魏晉士人那種灑脫的氣概、桀驁的精神的真實寫照。
讀史學,讀生活,發(fā)現(xiàn)眼色之中實在大有“亮點”可尋?!把凵竦蹲右粯印薄把酃饫涞媒腥艘欢丁保@是仇視、鄙視、憎恨、義憤的情緒反映;“目光像太陽一般”“目光中充滿了天使般的微笑”,這是溫暖、平和、慈祥的心理凸顯?!澳抗馊缇妗薄澳抗馊珉姟?,說的是有遠見卓識、高瞻遠矚;“目光如豆”“目光如鼠”,說的是見識短淺、能力低下。
使個眼色,會心會意、配合默契的人常常心領神會——眼色竟會說話;遞個眼神,心照不宣,機智而聰明的人常常能接受——眼色能傳信息;察言觀色,便知端的,冷靜又能思維的人往往能讀懂——眼色又如書本。
生活中有的人眼睛只向上看,往權貴們望,常說的就是額角頭朝天,這實是以自己的眼神看別人的眼色討生活。有的人說話辦事只看上司的眼神行事,直把眼色當令箭,唯恐領導不滿意,疑神疑鬼,東想西想。在《鏡花緣》中,就有這樣一段故事:有一富翁帶一小廝去訪客。小廝先是跟在后面,卻見富翁不悅:“我是你的主人,并非你的頂馬,為何你在我后?”小廝趕忙搶到前面去。走不幾步,富翁又怒:“我非你的跟班,你何在我前?”小廝又慌忙退與主人并行。行未數(shù)步,富翁再怒:“你非我的等輩,為何與我并行?”這小廝原是慣于眼色行事的好手,沒想到這次卻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如此說來,看別人的眼色討生活,實在也是很難受的。
當然,也有領導看下級眼色行事的。那往往是邀功取寵、獲得好印象的良機?!都t樓夢》前面曾寫到賈雨村剛任應天府便碰到涉及薛蟠的人命案?!靶鹿偕先稳鸦稹?,賈雨村本想燒這頭把火,來個秉公辦案以圖報皇恩,不料突然冒出個門子一個勁地遞眼色,于是賈雨村便退進密室單獨召見,這門子說出了“護官符”之類的為官之道,引出一段“葫蘆僧亂斷葫蘆案”。
欲以一己主見行事,以獨立人格生活的人們,看別人眼色行為決策,終不是滋味,也不稍為之!人之一生,不看別人眼色也做不到,但也可以把別人那種冷冷的、淡淡的、不屑一顧之類的眼色當作“激將”和激勵,咬緊牙關,立定腳跟去自立自強,這樣就可以少看甚至不看那種最讓人心悸的眼色了。當然,今日生活,從眼色中讀懂一些東西,是必要的。比如打球配合、生意談判,比如情人相會、同仁共事……但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我們的眼色,應該對上不仰視、對下不俯視,應采取平視的目光才好??桃饪茨膫€人的眼色而活著,扭曲了心靈,頹廢了情緒,糟蹋了身體,這又何苦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