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軍
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拓展,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我們進入信息時代,我國與西方交流日益頻繁,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更加方便快捷,西方各種思想逐漸滲入我國,對我國民眾產(chǎn)生重要影響。在交流過程中,西方各種不良思想,如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想對大學生產(chǎn)生不良影響,在信息時代,我們要不斷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個人調查研究,系統(tǒng)分析了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能提高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時效性。
信息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問題時效性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拓展,我國與西方交流日益頻繁,西方各種思想逐漸深入我國,對我國人民產(chǎn)生巨大影響,再加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逐漸普及,為中西方溝通提供了方便,更加方便快捷,為文化發(fā)展提供了動力,促進了我國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但是,在交流過程中,西方各種不良的思想,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對大學生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各種炫富現(xiàn)象層出不窮,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主要途徑,能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存在時效性不強的情況,產(chǎn)生了一系列問題,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個人調查研究,系統(tǒng)分析了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能有效地提高我國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效率。
一、信息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信息時代,讓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高校教學的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還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進步。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信息時代高校思政課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于思政課教學時效性重視不夠
教學是一個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探索的過程,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總結和改善教學觀念,不斷地提高教學的時效性。當前,部分學校對思政課的時效性認識不夠,教學方式的改進緩慢,很多采用的都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不理想。重視課堂的時效性,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課程的完成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對于思政課教學時效性認識不夠
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對待課程沒有一個良好的、積極的態(tài)度。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時效性的提高不僅要從教師的角度著手,積極轉變教學模式。還要從轉變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方面下功夫,要讓學生了解到思政課的重要性,轉變課堂態(tài)度,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只有認識到思政課教學中時效性的問題才能逐步的實現(xiàn)課堂效率的提高,思政課也才會更加的受學生的歡迎。
高校思政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師生對思政課重視不夠和認識不夠兩個方面。從現(xiàn)象中分析問題,是為了給解決問題找到途徑和方法。
二、信息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時效性探索
怎樣更好地進行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促進教學時效性的提高,是高校思政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高校教學的實際,對信息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時效性的探索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
1.教學形式多元化
信息時代,先進的教學設備產(chǎn)生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但是很多高校對這些多媒體教學設備沒有充分的使用。很多教學停留在文檔的階段,課堂上錄音、影像使用的并不多。而且為了趕教學進度,很多老師在課堂上絕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講自己的課件上,跟學生的互動不多,這樣課堂的氣氛不夠活躍,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主動的去學習會比老師單純的知識的灌輸效果要好得多。課堂多元化,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給與學生發(fā)表自己言論的機會。用豐富的教學形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吸引更多的學生。
2.教學內容豐富化
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不應該是拘泥于課本知識的學習,而應該是是結合當時的時事政治,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大家進行討論,在對問題的討論中貫穿知識的學習。很多學生對課本知識覺得枯燥,但是卻愿意在課堂上和大家分享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不同思想的交流,才能迸發(fā)出更精彩的內容,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包含課本知識卻不拘泥于課本知識,課堂的氣氛活躍。一節(jié)課下來,大家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會更加地深刻,教學內容豐富化是用課外那些能吸引學生的內容來吸引學生,引導學生去學習課本的知識,用新鮮的內容來引發(fā)大家發(fā)言的積極性。
3.加強教學交流
教學不應該是一個課堂的事,老師要走出課堂加強教學交流。通過跟其他學校、其他老師的交流,獲得更新的高校思政教學的方式方法??梢远ㄆ陂_展一些教學研討會,大家討論一下怎樣的教學是更適合學生、能提高教學效果的。通過交流來拓展思維,進行教學的創(chuàng)新。此外也可以跟學生交流,了解怎樣的教學方式是學生更喜歡,更愿意去接受的。信息時代的高校思政課教學要不斷地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的時效性,探索更加適合的、更高效的教學模式。
三、結語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對人才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品德的培養(yǎng),而思政課就是這樣一個對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很重要的課程。高校思政課教學在信息時代,要結合時代的特征,針對學生的特點,提高教學的時效性。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給學生帶來盡量大的影響。提高對高校思政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積極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探索。寓教于樂,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下進行教學,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不斷地拓展思維。更多地去交流,去獲得更實用、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為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高俐.試論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09):130.
[2]劉麗娟,孫玉娟,杜黎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時效性評估研究[J].世紀橋,2013,(05):35.
本文系錦州市2015年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新媒體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