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觀察
留學失敗之罪在哪里?
國外并不是一切都超過國內,在這樣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下,留學也更需要打有把握之仗。
Jerry楊
美國EXLService咨詢公司大數(shù)據(jù)分析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MBTI職業(yè)性格測試師、《教育家》雜志社特約專欄作家。1989年生于中國。留美期間,長期關注留學生就業(yè)趨勢和職業(yè)培訓,參與了《2014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yè)情況調查》等課題研究。
2015年 5月28日,美國司法部發(fā)表聲明,起訴15名涉嫌“聘請他人替考”的中國公民。6月3日,美國洛杉磯地區(qū)留學生綁架虐待案在波莫納高等法院開庭審理。6月4日,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中國留學生涉嫌在美毆打同胞,并參與違法組織“城管幫”一案判定,被告李夢龍嚴重傷害罪、毆打罪兩項罪名成立。這僅僅是過去十幾天與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有關的新聞。
飆車、過量飲酒、幫派斗毆,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為何新聞不斷?留學失敗——罪在哪里?
《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生發(fā)展報告》顯示,近5年回國的留學人員近80萬人,接近前30年總數(shù)的3倍。超過70%的留學生選擇回國就業(yè),形成“史上最大回國潮”。
筆者自2007年開始關注留學市場以來,接觸過上百位學生和他們的留學家庭,觀察了解他們生活學習狀況。其中不乏優(yōu)秀的同學,不論在國外還是回到國內都有很好的就業(yè)。然而也有不少讓人心痛惋惜的留學故事。造成留學經(jīng)歷失敗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制度上、文化上和心態(tài)上。
說到留學失敗的案例,不能不提到德國這個歐洲老牌強國。由于國家福利好,對攻讀本科和研究生的學生來講只要能順利過關都是免費的,所以不少同學寧愿要痛苦地學習拗口的德語也要來德國留學。德國的畢業(yè)生群體里絕不會出現(xiàn)“濫竽充數(shù)”的現(xiàn)象。學校制定了非常嚴格的畢業(yè)考核機制,雖然考試困難,但好處在于一旦通過考核,畢業(yè)生們基本都能得到體面的工作和殷實的回報。而相應的不足則是最大程度限制了學生們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我的同學告訴我一個故事,某一天她和朋友在學校廣場旁休息,突然有一個她們都不認識的女生臉上還帶著淚水跑來找她哭訴。她在花了整整一個月時間復習準備補考之后卻錯過了注冊考試的時間,學校工作人員堅信制度就是制度,說什么也不給她注冊考試,就連教授也無法幫助這位同學。無法補考就意味著這門課不及格,從而無法拿到這個專業(yè)的學位。德國的規(guī)矩是只要某一門專業(yè)課不及格,那么在德國境內的大學永遠不能再修這個專業(yè)。所以這位同學才如此傷心。
說到文化,東方和西方之間確實存在巨大的差異,有時巨大的文化差異也確實很難融入。而在留學方面更不難發(fā)現(xiàn)這類例子。
在中國的學校里,老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監(jiān)督和約束下,同學不需擔心除了成績以外的事情。大學里甚至還有輔導員,幫助學生疏導心理困難。相反,在西方國家的教育理念里,約束是不被倡導的。老師通常會認為學生應該獨立思考,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一來學生必須要具備強大的自控力和自覺性。
留學失敗的原因里最可惜的是準備不足了。諸如制度和文化這類的失敗原因有可能難以避免,但做足充分的準備是可以把握的。有的學生留學道路走到一半,發(fā)現(xiàn)漏掉了一個重要步驟,有的同學甚至在準備留學的階段就已經(jīng)失敗了。
來自湖北的周同學2009年在尚未取得英國大學錄取的情況下選擇先一邊學習語言、一邊修取預科的學分。他開始是在謝菲爾德大學建筑學預科修讀,但兩個學期后因為預科成績不達標,只能被迫中斷留學,回國重讀一年國內預科課程。好不容易預科畢業(yè)后,他才用新的預科成績成功申請英國建筑專業(yè)排名前三的紐卡斯爾大學建筑系,重新銜接英國留學學業(yè)。李同學則是美國耶魯大學2011年化學工程碩士生,已經(jīng)讀了3年還沒能碩士畢業(yè)。他充滿焦慮地告訴我:“在美國,學生要自己選課。當時,我有一門課掛科了,也沒人告訴我要重修,我自己也沒有跟課程導師好好溝通。最終,3年碩士課程完成后,我就因為沒修到這門課的學分,只能延遲畢業(yè)?,F(xiàn)在,我還在等著這門課能順利開課。”這兩起留學中的失誤,其實在留學前也可以避免,如果事先查清楚了學校的要求,李同學就可以“按圖索驥”選到合適的課,順利畢業(yè)。
這兩位同學的失敗還不算特別嚴重,至少都還能挽救。而還有另外一些同學則沒那么幸運,留學路走到中途被迫中斷,留學“投資”也打了水漂。我父親好朋友的兒子小王在還沒有出國的時候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出國留學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光是各種考試就可能耗費大半年的時間,之后還有申請文書的編寫。小王就陷入了攻克考試難關的漩渦。他從高中休學之后的半年里先后上過4種形式的考試培訓班,包括封閉式的考試培訓。但是時間和金錢都花了之后,王同學的成績還是沒有上去。接觸過他的老師分析,他思想上沒有做好要出國的準備,所以也不可能好好地復習出國考試。他最后坦言:“當時希望出國能夠避免千軍萬馬的高考,但沒有想象到出國考試比高考還復雜,我還沒有準備好?!边€有一位已經(jīng)來到美國緬因州就讀高中的同學也在考大學的問題上打起了退堂鼓。他的成績在當?shù)氐母咧羞€不錯,在老師和同學眼中也非常受到尊重,但是他懼怕因為高中畢業(yè)后進入大學再次改變好不容易熟悉起來環(huán)境,又要失去很多朋友。她母親時常在電話里幫他排遣壓力,暗地里希望他只要不輟學,能考上什么樣的大學都可以。但這樣的愿望與之前送他出國的時候相比已經(jīng)想去甚遠。
每個家庭在留學之前也需要做足充分的準備,首先在目的上就應該正確的把握。有一位專家總結過留學的三重境界:“為學而留”,“為留而學”,和“為留學而留學”?!盀榱魧W而留學”是第三個境界,我們不能簡單否定這樣的留學境界,但客觀給大家展示這類學生家長的心態(tài)和原因,也許我們能看到,為什么這樣的心態(tài)出國留學的家庭都為此付出了代價??v觀這些學生家長,大致分為三類:1、爭強好勝且攀龍比鳳的虛榮類;2、人云亦云而隨波逐流的盲從類;3、一廂情愿但事與愿違的苦心類。
第一類的留學家庭的最大特點可總結起來就是“面子觀”。
第二類的留學家長的特點往往是對留美一知半解或缺乏主見——今天親友的留學小孩回來神采奕奕侃侃而談美國的學習生活時,覺得美國就是一個天堂:著名的教授,優(yōu)秀的學生,一流的設施,美麗的校園,高薪的就業(yè)……而明天新聞報道校園槍擊案,立刻就憂心忡忡。同樣,學校和專業(yè)選擇上更是“一日三變”,銀行的朋友說學金融掙大錢;第二天另一個朋友說都金融危機了,要學就要學一門手藝。
第三類的留學家庭是最讓人唏噓不已的,這類家庭的常態(tài)是:父母常年奔波忙事業(yè),他們的想法是:為了小孩好,出國吧。這樣的家庭往往沒有做好留學的心理準備。這樣純粹“為留學而留學”的案例,十有八九都是失敗的。
留學并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家庭,各位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對子女的態(tài)度。要留給孩子自由體驗的空間。在孩子還沒有良好的自我約束控制能力之前,送到陌生的環(huán)境是不是有自理能力。國外并不是一切都超過國內,在這樣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下,留學也更需要打有把握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