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射陽縣實驗初級中學 郭豐勝
理解教材“雙主線”,夯實“雙基”思“四基”
——以“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課時)”教學為例
☉江蘇省射陽縣實驗初級中學郭豐勝
最近一次教研活動中,筆者執(zhí)教“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課時)”,得到與會同行的好評.本文先呈現該課時的教學預設,進一步展開課后反思,與更多同行研討交流.
(一)教學目標
(1)知道解方程的目標形式“x=a(常數)”;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并能較快速地解形如“ax+bx=c+d(a、b、c、d為常數,a+b≠0)”的方程;
(3)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問題;
(4)在解方程時體會轉化思想,在列方程解應用問題時感受方程模型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會“合并同類項”和“系數化為1”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向學生強化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標形式是“x=a(常數)”.
難點: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問題,特別是應用問題中含兩(三)個未知量,且它們之間互相關聯,如何恰當設出一個未知數表示多個未知量列出方程,并解方程和完成解答.
(三)教學流程圖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1:課堂導入(預設用時2分鐘).
解方程:(1)7x=14;
追問:你們是怎樣解的?依據是什么?轉化的目標是什么?
【預設】在學生答出解法依據后,通過PPT動畫展示.
【預設意圖】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根據“等式性質2”解方程,并通過追問得出解方程的轉化目標形式是“x=a(常數)”.
環(huán)節(jié)2:生活現實(預設用時8分鐘).
問題1:某校三年共購買計算機140臺,去年購買數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購買數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這個學校購買了多少臺計算機?
思路啟發(fā):問題中有幾個未知量,它們之間有何關系?
引導反思:第一,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是什么?第二,解方程的目標是什么?第三,解方程時每步的依據是什么?合并同類項起了什么作用?
【預設意圖】啟發(fā)學生思考,設出恰當的未知數,并表示出不同的未知量,從而列出方程.這個環(huán)節(jié)以教師主導追問為主,通過教師追問學生,啟發(fā)思考,促進學生想得更合理、更深入.
環(huán)節(jié)3:例題與變式(預設用時26分鐘).
【預設】在方程旁邊動畫呈現如下變式.
例1(2)7x-2.5x+3x-1.5x=-15×3-6×3.
例2有一列數,按一規(guī)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個相鄰的數和是-1701,這三個數各是多少?
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已知三個數中的某個,就能知道另兩個嗎?
例2的變式1:(引語:這列數中某相鄰三個數的和可能為正數嗎?)有同學說“這列數中某相鄰三個數的和可能為63.”你覺得呢?
例2的變式2:(出示教材第88頁,練習2)某工廠的產值連續(xù)增長,去年是前年的1.5倍,今年是去年的2倍,這三年內總產值為550萬元.前年的產值是多少?
(學生獨立思考1分鐘后)追問一個學困生:這個問題中有幾個未知量,你能不能用含一個未知數的式子表示這幾個未知量?
例2的變式3:(教材第91頁,復習鞏固第6題)洗衣機廠今年計劃生產洗衣機25500臺,其中Ⅰ型、Ⅱ型、Ⅲ型三種洗衣機的數量比為1∶2∶14,計劃生產這三種洗衣機各多少臺?
【預設】問題呈現后,繼續(xù)給出思考“有同學認為這個問題跟前面的都是‘一樣的’”,你覺得他為什么說“是一樣的”?
【預設意圖】例題教學重視啟發(fā)引導,學生展示,變式訓練,突破難點,鞏固新知.這個環(huán)節(jié)將以學生踴躍展示為主,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本課的兩條核心主線展示和交流.
環(huán)節(jié)4:檢測與小結(預設用時9分鐘).
限時檢測(5分鐘),來自教材第88頁,練習1(4小題).
課堂小結從如下三個角度進行.
(1)今天學了解方程的哪些步驟?解方程的轉化目標是什么?
(2)解應用問題時,對于互相關聯的幾個未知量,如何用同一個未知數來表示它們?
(3)數學史話鏈接:關于“對消”與“還原”.
【預設意圖】限時檢測是落實“課標(2011年版)”的“傳統雙基”中的對學生基本運算能力的要求;同時安排幾個小結問題又是重視“課標(2011年版)”的“四基”中強化學生的轉化思想及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與分享.
1.理解教材,“雙主線”架構教學流程
備課之初,認真研習教材,前一節(jié)中學生已熟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了等式的基本性質,而且會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簡單的方程,這一節(jié)主要討論兩個問題:第一,如何根據實際問題列方程?這是貫穿全章的中心問題,也是討論方程解法的背景;第二,如何解方程?
基于上述認識,具體到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有兩個,第一,討論如何利用“合并同類項”和“系數化為1”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向學生強化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標形式是“x=a(常數)”;第二,解簡單應用問題,特別是應用問題中含三(兩)個未知量,且它們之間互相關聯,如何恰當設出一個未知數表示多個未知量列出方程,并解方程和完成解答.
2.理解學生,對話教學促進課堂生成
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熟悉一些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在上一節(jié)又學習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對本課時將要學習的“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的解方程步驟并不陌生,只是重新規(guī)范了步驟命名和解法書寫.而“問題1”以及“例2”這兩個問題情境學生也有所涉及,只是以前多是從算術角度列算式求解,這節(jié)課將引導學生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答.
3.研究課標,從夯實“雙基”到發(fā)展“四基”
本課教學內容簡單,特別是合并同類項這一步驟,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會了,只是沒有給出明確的步驟或規(guī)范表達.我們知道數學的特征之一是“數學是一步一步向上走”(米山國藏語),在對“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這兩步驟熟練掌握的基礎上,繼續(xù)向前走,學習移項、去括號、去分母等步驟時才能有扎實的基礎,所以本節(jié)為解方程的起始課,不宜追求過快的教學進度,而要注重夯實“雙基”,在課堂最后階段我們安排了“限時檢測”也意在此.另外,我們還通過小結階段的幾個問題,意在發(fā)展“四基”:促進學生積累和分享數學活動經驗.
1.章建躍,陳向蘭.數學教育之取勢明道優(yōu)術[J].數學通報,2014,52(10).
2.鄭毓信.由“熟能生巧”到自覺學習:搞好數學教學的一個關鍵問題[J].數學教育學報,1999,8(2).
3.鐘啟泉.新舊教學的分水嶺[J].基礎教育課程(上),2014(2).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馬立平,著.小學數學的掌握和教學[M].李士锜,吳穎康,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