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善文張秋霞陳天天
(1.星海實驗中學;2.蘇州大學體育學院;3.金雞湖學校 江蘇蘇州 215000)
大眾健美操對老年女性抗跌倒能力的影響①
倪善文1張秋霞2陳天天3
(1.星海實驗中學;2.蘇州大學體育學院;3.金雞湖學校 江蘇蘇州 215000)
人口老齡化不僅給中國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帶來影響。還隨著年齡的增長,還出現(xiàn)中老年人在衰老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組織器官功能衰退、平衡能力減弱、運動機能減退等問題,針對這一現(xiàn)狀,尋求各種增強中老年體質、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延緩中老年衰老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大眾健美操不同于田徑、球類等運動項目,它具有“人為性”的特點,它可根據(jù)需要,人為地創(chuàng)作動作去進行練習,從而改善中老年人各系統(tǒng)、器官、組織的功能,是一項多功能、高價值的運動項目。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測試法、比較法等研究方法對經常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的老年女性和無任何體育運動鍛煉者的老年女性的動態(tài)平衡能力進行比較,探討大眾健美操鍛煉對改善老年婦女抗跌倒能力的影響,為預防和減少老年人跌倒的發(fā)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提供科學依據(jù)。結果顯示:經常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可以改善和延緩老年人動態(tài)平衡能力的下降,提高老年人抗跌倒能力,減少跌倒的發(fā)生。
大眾健美操 老年女性 動態(tài)平衡能力 抗跌倒能力
跌倒是指不能控制地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較低的平面上,排除遭到猛烈的打擊、意識喪失、突然癱瘓或癲癇發(fā)作等原因[1]。跌倒是老年人常見的傷害事件,據(jù)統(tǒng)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約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并隨著年齡的遞增而增加,由此帶來嚴重的后果,老年人發(fā)生跌倒不僅影響老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成為老年人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2]。因此,如何預防老年人跌倒以減少高昂的醫(yī)療費用和生活能力的降低,這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社會問題之一。研究表明運動是預防老年人跌倒的重要手段。大眾健美操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體育運動項目,以其獨特的魅力,在眾多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中脫穎而出,越來越受到老年人的青睞。大眾健美操是由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和一些舞蹈動作組合編排而成的一項全身運動。據(jù)有關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經常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可以提高身體各關節(jié)的靈活性,改善和提高人體各部分肌肉及關節(jié)的速度、靈敏和耐力,又增加骨骼抗折、抗曲、抗扭轉能力,提高心血管機能水平,提高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該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測試法、比較法等主要方法對經常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的老年婦女和無任何體育運動鍛煉者的老年婦女的動態(tài)平衡能力進行比較,探討大眾健美操鍛煉對改善老年女性抗跌倒能力的影響,為預防和減少老年人跌倒的發(fā)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提供科學依據(jù)。
1.1測試法
1.1.1測試對象
選取蘇州市區(qū)具有大眾健美操運動經歷的老年女性30人作為實驗組,未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和其他項目鍛煉的老年女性30人作為對照組。
1.1.2對測試者的要求
(1)受試者要求為60歲以上(包含60歲)的老年女性。
(2)受試者在近半年內無慢性疾病,或雖有但已得到良好的控制(無后遺癥)。
(3)實驗組的老年女性經常參加大眾健美操,運動的年限一般為2年以上,一周至少鍛煉3次以上,每次鍛煉時間長于一個小時。對照組老年女性不參加鍛煉。
(4)受試者在年齡、身高、體重方面分布應均勻。
1.1.3動態(tài)平衡能力測試
(1)閉目原地踏步。
受試者兩腳站立在直徑為40 cm的圓圈內,聽到開始的口令,跟著節(jié)拍器以120步/min的節(jié)奏做閉目原地踏步,當腳觸線或踏出線外為止。測試人員記錄受試者記錄時間。進行3次,取平均值。
(2)起立—行走。
坐靠背椅上(椅子座高約45 cm,扶手高約20 cm),背靠在椅背上。在離座椅3 m遠的地面上貼一條彩條或劃一條可見的粗線或放一個明顯的標記物。當測試者發(fā)出“開始”的指令后,測試者從靠背椅上站起。按照平時走路的步態(tài),向前走3 m,過粗線或標記物處后轉身,然后走回到椅子前,坐下,靠到椅背上。測試者記錄所用的時間(以秒為單位),正式測試前,允許受試者練習1~2次,以確保受試者理解整個測試過程。
(3)SEBT測試。
測量受試者的腿長,從解剖學上講是由腸骨(髂骨)前上棘下緣量至脛骨內踝下端的距離。開始測試時,令受試者右腿支撐站正直站立于8點星形圖的中央,左腿向分別間隔45°的8個方向盡可能遠的伸遠(見圖1)并記錄長度,用伸出的遠度與下肢長度(全腿長)之間的比值作為評價穩(wěn)定能力的指標。當在lateral(3)和posterolateral(4)方向時,受試者應將測試腿繞到支撐腿后方來完成動作。然后換左腿支撐。這8個方向分別是:前(anterior,AN T),外前(anterolateral,ALAT),外(lateral,LAT),外后(posterolateral,PLAT),后(posterior,POST),內后(posteromedial,PMED),內(medial,MED),內前(anteromedial,AMED)。完成一組測試后,休息5 min,再進行第二組測試。共進行三次測試,取平均值。
2.1受試者身體基本情況比較
2.1.1受試者年齡、身高、體重情況
由表1顯示,實驗組和對照在年齡上經t檢驗得出P值為0.56,大于0.05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同樣,經t檢驗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高、體重的P值為0.44,0.18均大于0.05同樣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可見老年女性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年齡、身高、體重方面也無顯著性差異,這就為研究的可對比性提供了基礎。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年齡、身高、體重情況
表2 老年女性實驗組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的情況
表3 閉目原地踏步實驗結果比較
表4 起立-行走實驗結果比較
表5 實驗組與對照組左腳支撐SEB T測試結果及左腳支撐各組P值
表6 實驗組與對照組右腳支撐SEB T測試結果及右腳支撐各組P值
2.1.2受試者的生活質量、身體狀況
受試者的初選問卷內容包括半年內是否患有疾病、睡眠質量如何、有無跌倒史、參加何種健身方式、日常活動的能力方面等等。通過對問卷的回收統(tǒng)計,篩選出半年內無中樞性神經系統(tǒng)病損,前庭病損,眩暈,下肢骨性關節(jié)疾病,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或雖有但已得到良好控制(無后遺癥)的、1年內無跌倒的,有規(guī)律地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的老年女性30份,不參加鍛煉的有30份問卷,這些問卷的填寫人將被邀請繼續(xù)進行下面的平衡能力測試。從初選問卷的內容設置來看,選擇的老年受試者基本都是退休者,兩組受試者在生活方式、生活質量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不會因為過度勞累或者睡眠不足、心理問題等影響平衡能力測試,兩組受試者測試地點均在室內,排除了外部環(huán)境的干擾。大眾健美操鍛煉組除了進行有規(guī)律的練習外不再進行任何其他的運動,不鍛煉組平時不經常參加鍛煉。
2.1.3實驗組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情況
由表2可知,老年女性實驗組每周進行大眾健美操鍛煉2次的占總人數(shù)的76.7%,進行2次以上大眾健美操鍛煉的人數(shù)為23.3%。每次鍛煉的時間在30~60 min的占86.7%,60 min以上的占13.3%。由此可見所有的老年大眾健美操鍛煉者在練習時間上能夠達到有效的有氧運動時間。老年鍛煉組都為退休老年人,她們鍛煉的時間一般在上午,運動量適中,運動的內容多數(shù)以低沖擊動作為主。老年鍛煉組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的年限基本都在2年以上,其中5年以上的占56.7%。
2.2實驗組與對照組動態(tài)平衡能力的影響
2.2.1實驗組與對照組閉目原地踏步的比較
閉目原地踏步是評價人體動態(tài)平衡能力的指標,它是對人體主動運動過程中平衡能力的測試。它要求在關閉視覺系統(tǒng)的前提下去維持站立姿勢的前后、左右對稱性和最小的姿勢擺動。由表3顯示,老年女性實驗組和老年女性對照組閉目原地踏步進行對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老年人經常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有助于改善動態(tài)平衡能力。大眾健美操中包含著大量的走、跑、跳和舞蹈等基本動作,有前后的移動、左右的轉體、原地的小跳等,鍛煉者在通過上、下肢的協(xié)調配合,在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伴奏下完成形式多樣的成套動作,鍛煉者不僅有效的鍛煉了上下肢的靈活性和肌肉力量,在練習中的轉體等動作對身體的靈敏性以及協(xié)調性的提高也具有較為顯著的效果,特別是單腿支撐轉體動作,在轉體過程中,練習者的視覺可參考周圍物體提供慢性運動或靜態(tài)變化的信息,將視覺提供的信息以及前庭覺、本體覺信息傳到中樞,經中樞整合后通過前庭眼反射控制眼球肌肉,產生代償性的眼球運動,使眼球隨頭部位置改變而微調,穩(wěn)定視覺,以維持平衡。經常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后,鍛煉者視野在不斷的變換,有效的加強了對視覺系統(tǒng)的刺激,頭部的旋轉也有效地改善了前庭器官的功能,總之這些動作使鍛煉者的動態(tài)平衡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2.2.2實驗組與對照組起立-行走的比較
“起立-行走”計時測試是一種簡單、快速且應用方便的定量評定中老年人機能反應與身體協(xié)調能力的一種平衡能力測試方法,是目前較常用的指標,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3]。在測試過程中它要求沿前后方向轉移重心,以及從座椅上站起、行走、轉身、再行走、再坐回座椅等一系列基本活動來完成。這些活動包括了起立的反應階段、行走的加速階段、減速轉身階段等與身體控制和動態(tài)平衡相關的一系列由平衡組成的組合活動:即在完成重心轉移的同時又要求維持站立姿勢的對稱性和最小的姿勢擺動。它在要求快速移動重心并成功地接近目標時,對控制姿勢擺動和對稱性的控制。動態(tài)平衡能力是指人體在運動狀態(tài)下,對重心和姿勢的調整與控制能力[4]。大眾健美操的一些跑跳動作,加大了運動負荷,鍛煉了腰、腹部肌肉,以及膝、踝關節(jié)的屈、伸肌肉群的力量與耐力,對骨骼的刺激以及肌肉的牽拉對骨骼的血液循環(huán)、代謝和肌肉的彈性有著顯著地效果。大眾健美操的單足支撐動作如單足轉體、單足跳躍動作使站立時支撐面變小,對姿勢的控制能力提高,有利于啟動平衡控制中的協(xié)調機制,降低摔倒的危險性。大眾健美操的步伐路線的變化,不斷給前庭、視覺、本體覺刺激,有效的提高了本體覺的靈敏性及神經系統(tǒng)對感覺刺激的綜合處理能力,從而使動態(tài)平衡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另外大眾健美操身體姿態(tài)要求挺胸、收腹、收臀,對維持身體直立的肌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維持身體直立姿勢的緊張性。由表4顯示,老年女性實驗組和老年女性對照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經常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的女性前庭覺、本體覺、下肢肌力要優(yōu)于不參加鍛煉的女性,對動態(tài)平衡能力的下降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2.3實驗組與對照組SEBT的比較
SEBT測試是一種非儀器的動態(tài)平衡的檢測方法,它要求單腿支撐完成動作,是一項靈敏而有效的功能測試。受試者保持的標準姿勢,主要依靠的是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和髖關節(jié)這三個關節(jié)的神經肌肉的控制情況。因此,在SEBT動態(tài)平衡測試過程中,一方面要保持重心的穩(wěn)定;另一方面非支撐腿還要最大程度的遠伸且不能失去平衡。而受試者的活動下肢伸展的距離越長則表明此三個關節(jié)的關節(jié)活動范圍越大,同時也表明受試者的平衡能力越好。受試者活動肢所能伸展的距離越大,主要是其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或者是兩個關節(jié)都有較大的伸展、屈曲的能力。該研究認為,由于受試者在SEBT中最大程度的遠伸,所以SEBT挑戰(zhàn)了平衡的極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動態(tài)姿勢平衡能力。由表5、表6可知,老年女性實驗組和老年女性對照組在左內方向上有顯著性差異,在左前內和右前外方向上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研究還顯示經常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的比不經常參加鍛煉的在8個方向上遠伸的距離遠,可見大眾健美操鍛煉可以加強人體的下肢肌力、改善和延緩老年人動態(tài)平衡能力的下降。
該研究表明經常參加大眾健美操鍛煉可以改善和延緩老年人動態(tài)平衡能力的下降,提高老年人抗跌倒能力,減少跌倒的發(fā)生。建議老年人在進行大眾健美操鍛煉時要選擇一些運動量適中、強度較小、動作簡單、節(jié)奏較慢的動作。
[1]庫洪安,舒軍萍,崔伯艷,等.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及對預防跌倒的認知調查[J].護理管理雜志,2005(9):1-3.
[2]劉麗華.與老年人跌倒相關的臨床因素[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1994,15(3):141-142.
[3]燕鐵斌.“起立-行走”計時測試簡介-功能行步行能力快速定量評定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0,6(3):115-116.
[4]陳海霞,寧寧.人體平衡功能評定研究的最新進展[J].人類工效學,2000,6(3):46-49.
G831.3
A
2095-2813(2015)11(b)-0195-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2.195
江蘇省體育局課題(ST12101202)。
倪善文(1987,8—),男,漢,江蘇宿遷人,本科,體育教師,研究方向:從事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張秋霞(1972,6—),女,漢,江蘇泰興人,蘇州大學教授,研究方向:從事運動生物力學研究。陳天天(1988,8—),女,漢,江蘇太倉人,碩士研究生,體育教師,研究方向:從事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