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丹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教學過程變得像玩游戲一樣吸引人,學習會變成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游戲重在體驗。體驗式教學的思想源遠流長,在國內,明代理學家王陽明首次提出“知行合一”的觀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更是對體驗式教學的直觀表述。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洪山小學(以下簡稱“洪山小學”)在體驗式教學思想的引領下,把游戲引入課堂,讓學生愛上了課堂,愛上了學習。
洪山小學傳承“讓每個兒童在體驗中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確立了“生命·體驗”校園文化建設主題。學校的五棟樓房分別命名為“逸思”“慧心”“致遠”“溢彩”“敏行”,它們詮釋出學校對環(huán)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行為文化建設方面的思考。
一、逸思——品質卓越的環(huán)境文化
走進校園,以“體驗”為核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快樂成長”校園主題雕塑中,雙手呵護下成長的幼苗,體驗著教育陽光雨露的關愛;“兩小兒辯日”“鐵杵磨成針”的小品石雕,用無聲的語言告訴師生——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刻有“善言敏行”的石頭,寓意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木雕上的校賦,記錄著學校65年的滄桑歲月;德育大廳、成長大廳、藝術大廳、科技大廳用多彩的語言,描繪出孩子們繽紛的童年……藍天映碧草,綠樹掩紅花,校園里的每棵樹都是會說話的景,每塊石頭都充溢著詩的情。
每棟樓的每一個層樓,分別圍繞校本課程“成長之妙”“藝術之美”“運動之樂”“科技之光”“智慧之趣”印制勵志名言和故事;大廳內自由開放的閱讀空間里擺放著各類書籍,學生隨時能閱讀經典;班級文化“在體驗中飛翔”“生命因體驗而精彩”是學生動手動腦的知識園;中央體驗廣場上,師生自主設計了巨大的“飛行棋”,多彩的骰子上下翻飛,人為棋,棋為道,隨時讓師生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學校院邊極具特色的“開心農場”,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體驗基地。
在充滿體驗氣息的校園內,師生盡情享受著一景一物帶來的愉悅。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教育理念在無形中深入人心。
二、慧心——和諧靈動的精神文化
洪山小學在繼承中求提升,形成了“一歌二標三風”的校園文化體系。
“一歌”。校歌《洪小少年強》由學校教師自主作詞譜曲,寄托著師生對學校的美好祝愿。“二標”。辦學目標:適合兒童生活的幸福家園;培養(yǎng)目標:會讀書,樂參與,善表達?!叭L”。校風:樂于體驗,勇于創(chuàng)新;教風:響應兒童心靈,呵護兒童生活;學風:善于言,敏于行。
師生在和諧靈動文化理念的浸潤下健康地生活,快樂地工作,體驗著生命的樂趣。
三、致遠——規(guī)范健全的制度文化
在60多年的辦學實踐中,洪山小學積淀了豐厚的制度文化。
老一代教職工敬業(yè)、嚴謹的工作作風成為一種文化傳承下來,比如愛崗敬業(yè),認真落實教學常規(guī),全心全意輔導學生等。
學校的制度設計,重在宏觀調控,比如《洪山小學學校章程》《洪山小學崗位聘用實施手冊》《洪山小學績效工資發(fā)放流程》《洪山小學教育創(chuàng)新獎評選方案》等;也有針對某項具體工作的制度或規(guī)范,如《洪山小學“魅力教師”評選方案》《洪山小學班級一日管理規(guī)范》等。
目前,學校形成了“綱領性制度”“規(guī)范性制度”“流程性制度”“獎勵性制度”四大板塊的制度框架。這些制度形成前都充分吸納了師生的意見,既切合學校實情,又契合學校未來發(fā)展的趨勢。
四、溢彩——生本·體驗課程文化
洪山小學樹立“生活即課程”的大課程觀,將課程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探究型課程”三大板塊。
基礎型課程即國家課程。學校嚴格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
拓展型課程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按照“成長之妙”“科技之光”“藝術之美”“運動之樂”“智慧之趣”五個模塊,分低、中高年段各開設30多門個性課程(如球樂、繩趣、健身操、書法、繪畫、動漫、信息、科學、玩數學等),供學生自主選擇。課程教學采取走班制,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此外,學校還開設有“書香雅韻”課程。洪山小學自編了校本教材《書香雅韻誦經典》。每天清晨,學生沐浴著古典音樂誦讀中華經典;每天中午,師生一起練習20分鐘軟筆書法;每天晚上,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30分鐘,并記錄下心得。為促進課程落實,學校每月開展一次“優(yōu)秀書法展”,每學期舉行一次“書香班級”評比,每學年舉行一次大型詩會。
探究型課程包括節(jié)日課程、體驗課程等。
洪山小學的節(jié)日課程既包括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紀念活動,又包括現代節(jié)日的創(chuàng)新活動。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學校會帶領學生包湯圓、煮湯圓,指導他們自制宮燈、燈謎。學生邊吃湯圓,邊猜燈謎,趣中學知,其樂無窮。創(chuàng)新節(jié)日課程種類較多。語文節(jié)上,師生會共同設計一系列豐富的語文游戲活動:成語大賽、漢字拼裝賽、我最喜愛的書中人物Cosplay等?!癈osplay”環(huán)節(jié),學生自制服飾,或扮成孫悟空,或扮成福爾摩斯,或扮成白雪公主,在校園內邊吆喝,邊賣書,既增加了生活體驗,又增加了閱讀量。
各年級的體驗課程更是其樂無窮。比如,一年級的“百歲老人誕生季”。在入學100天紀念日這天,小朋友們貼上白胡須,一起完成100道口算題,系100雙鞋帶,整理100個書包……二年級的體驗課程是“綠娃成長季”。孩子們三月里播下種子,在種子發(fā)芽、生長的過程中,經常給它澆水、施肥、除草,并拍下小苗生長的圖片。四月份,孩子們穿上綠色衣服,把親自種植的小苗帶到學校,在大操場上拼擺成各式各樣的圖案,拍照合影做游戲,共同慶祝生命的成長。
此外,三年級的“親子信任牽手”,五年級的“雙胞胎誕生季”等課程,都將習慣養(yǎng)成、感恩教育、勵志教育等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體驗中探究,在探究中體驗,從而形成良好的品質。
五、敏行——自信質樸的行為文化
思想、理念再好,如果不能轉化成行動,都是紙上談兵。洪山小學高度重視行為文化建設。
要求教師做到的,領導必須先做到;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一定先做到。這種行動示范滲透在學校管理、班級管理、教育教學過程中,收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走進洪山小學,你可以充分感受到學生行為中包含的自信和快樂:智慧明亮的眼睛,那是“會學習”的象征;高高舉起的小手,那是“樂參與”的熱情;自信響亮的回答,那是“善表達”的能力。孩子們用精彩的表現踐行著“我感受、我熱愛、我創(chuàng)造”的校訓。
蔡元培先生曾說過:欲知明日之社會,須看今日之校園。如今,“體驗文化”已扎根于洪山小學師生的心中。逸思、溢彩、慧心、敏行、致遠,“逸““溢”同音,“心”“行”近韻,正引領著學校向“遠”處前行。
(作者單位:武漢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洪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