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裴艷明
(沈陽藥科大學 遼寧沈陽 110016)
根據相關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當代大學生當中有16%~2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10%的人處于極其危險的狀況.作為大學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學校體育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最直接、最積極、最自然的作用,大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不但能夠掌握體育鍛煉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了自身身體素質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大學生易于形成一種積極主動、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但是很長時間以來,大部分高校對于體育工作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同時高校體育本身也忽視自身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媒介作用。在現(xiàn)在的教育體系中以體育鍛煉為契機、參與群體體育鍛煉為環(huán)境,利用體育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學體系。也沒有一套成熟的、系統(tǒng)的按照大學生不同年齡階段心理發(fā)展特點,利用體育課堂教學為手段、參加體育鍛。因此,筆者以體育課程教學實踐為基礎,以高校體育教學為手段,以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為目的進行實驗研究,探索通過體育課程教學來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研究對象。
從沈陽藥科大學2013級65個教學班中隨機抽取6個班,按照實驗前測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相當的原則,分對照班和實驗班。對照班有95人(男28人、女67人);實驗班有96人(男30人、女66人)。教學實驗時間:2014年9月—2015年9月。
(2)測量工具。
身體素質測試主要根據新頒布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試行方案》的測試辦法、內容和評價標準進行測定。其他測試選擇運用了心理素質測量表、體育學習不良心理測量表、學習動機水平測量表、心理健康自評量表(SCL-90)等4種心理測量表。
(3)研究方法。
采用實驗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等方法。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均接受測試,測試項目為心理健康水平、學習心理、學習動機、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等;統(tǒng)計完相關數據之后實施實驗,實驗班進行體育教學實驗,對照班則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體育教學;實驗結束后,兩班都進行后測,并收集整理相關數據。
(4)將調查的資料和測量的相關數據相繼錄入計算機,并用SPSS(11.5)軟件對資料和數據進行數學統(tǒng)計分析。
(5)教學實驗的實施。
①實驗設計:按照體育課堂教學目標進行整體課堂設計,設置具體明細的心理健康目標,之后選擇和確定教學內容,最后進行整體課堂教學設計,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②實施課內外一體教學,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并且做到課堂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課后進行跟蹤輔導。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心理疏通、心理輔導。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小組教學法、團隊練習法、鍛煉體驗法、游戲競賽法等。
表1 實驗班和對照班體育不良學習心理健康狀況實驗前后對比與變化(M±SD)
表2 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前實驗后心理健康各影響因子的比較分析(M±SD)
(1)學生體育不良學習心理健康狀況。
從表1看,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實驗前的體育學習的不良心理狀況水平基本一致,做對比分析后無顯著性差異。實驗結束后數據結果顯示,對照班學生體育不良學習心理健康狀況沒有大的變化,而實驗班學生所測六種不良體育學習心理健康狀況以后明顯好轉,與對照班相比,達到非常顯著的差異水平。從中可以證明:①實驗教學能調控學生的心理活動及其行為變化,從而大大減少學生不良的心態(tài),不僅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能夠主動去掌握體育運動運動技能,而且有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②實驗證明傳統(tǒng)體育教學沿襲著相對保守的教學理念,不能幫組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動機。
(2)心理健康綜合水平表2顯示,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實驗前后心理健康9個影響因子均無顯著性差異,所反映出來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同。通過實驗教學1年以后測量收集的數據表明,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相比,實驗班的心理健康狀況變化較大,如:軀體化、敵意、焦慮、抑郁、恐怖、人際敏感、以及總分、陽性項目數等,均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說明實驗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經遠遠超過對照班。這充分說明了實驗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經實驗后有了質的飛躍,進一步證明了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作用。
(1)學校體育在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上具有積極的作用,當不同的體育教學模式、體育教學方法、體育教學體系、體育教學理念、體育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促進效果是明顯不同的。因此,必須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并配合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才能獲得更好的促進效果。
(2)在高校教學中,以高校體育為手段,通過體育課堂教學的整體規(guī)劃設計,改進體育課堂教學,以及課余體育活動等,即實施實驗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時還可以使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得到質的飛躍,實現(xiàn)體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3)實驗教學既是學生個體心理的構建,同時也是一種體育教學體系的構建,同時還是學校和社會為整體教學模式的構建。這就說明不能單純依靠體育教學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還需發(fā)動校園為的一切可以挖掘出來的力量,實現(xiàn)宏觀上的教育,整體教育,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起一個完善的學校體育教育體系,從而更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1]連長貴.大學生群體心理衛(wèi)生四年回顧[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0(3):4-5.
[2]葛超.當代大學生心理分析[M].廣州:工商出版社,200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