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慧珣
(湖南工業(yè)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淺談美國插畫黃金時期的歐美插畫
譚慧珣
(湖南工業(yè)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時代在日新月異中更替,各種思潮、新科技在交匯、沖擊,各行各業(yè)都有人在為之拼搏,努力探索。隨之,插畫漸從繪畫中脫穎而出,成為一種獨立于繪畫之外的主流畫種,它有著奇幻的魅力帶領著世人走過幻想的奇妙長河。
插畫;歐美;黃金時期
插畫,真正作為一種獨立的畫種應該是從出現(xiàn)書籍后才開始的,自然也等同于書籍一般擁有悠久的歷史了。狹義上的插畫,它的概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被認為為書籍插圖,插畫便是以印刷、出版物的形式面對受眾的一種實用性美術。
在插畫的歷程中,史前舊石器時代為起步,有了原始巖畫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窯壁畫中《受傷的野?!?;而后是敦煌洞窟壁畫時期,如《飛天》壁畫,它經(jīng)過數(shù)十個朝代的洗禮以各具風格的彩色圖形描繪佛經(jīng)的故事;唐代有版畫插畫作品《金剛經(jīng)》的雕版印刷;宋、元時期有含有大量插畫的《三禮圖》、《營造法式》等典籍;歐洲中世紀有大量的手繪插畫出現(xiàn)在經(jīng)書中;15、16世紀有版面和諧、印刷精美的《古登堡圣經(jīng)》;17世紀有日本獨具地域風情的浮世繪;明朝時期有《水滸傳》插畫般每章回前都會畫出本回故事情節(jié)的“全圖”;18、19世紀有古斯塔夫·多雷被公認為“左圖右史”的絕配之作的《圣經(jīng)》版畫插畫,成為插畫界難以逾越的巔峰;清朝時期有石版印刷如蘇州桃花塢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19、20世紀迎來了“美國插畫藝術的黃金時代”;而今,插畫依然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被界定為商業(yè)插畫的存在已廣泛適用于廣告、招貼、游戲、書籍等等。
是以,本文在此淺談“美國插畫藝術的黃金時代”時期19、20世紀的歐美插畫,以其幾個代表人物為例。
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藝術的發(fā)展總被歷史推動著,不能脫離歷史的本身而孤立存在。從題材上來說,西方的插畫題材眾多,零零總總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分別是宗教題材,愛情題材,魔幻題材和現(xiàn)代題材。
黃金時期生產(chǎn)力的大力提升使插畫這種藝術得到大力發(fā)展,以不僅僅是需要趕著畫展的腳步才能享受到這種藝術所帶來的感染力,使欣賞插畫成為國民娛樂。之后信息時代臨近,插畫為信息時代的來臨嶄露頭角,成為廣告畫、宣傳畫、年歷畫等,成為商業(yè)插畫大顯身手的世界,也造就了一批大師。
一些插畫藝術家受雜志或圖書出版家的委托,為特定的故事或主題創(chuàng)作相應的配圖或形象,以促進出版物的暢銷。盡管通常情況下,委托人只會向畫家提出一些參數(shù)性的要求,包括畫作的主題、尺寸、風格、內(nèi)涵、色彩及材料,但是由于內(nèi)容和時間的限制,在某種程度上,插畫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比一般的繪畫更具難度。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限制,使得插畫畫家更善于從生活視角提煉典型的藝術形象,而插畫作品也因此獲得了豐富的敘事性,更能滿足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引起強烈的共鳴。插畫藝術并非單純的美感或情感表達,也不是傳統(tǒng)宗教或政治力量的附屬,從更深程度上而言,它可以被看作是特定歷史時期大眾文化的描述和傳播。
(一)法國古斯塔夫·多雷的宗教圣域
西歐繪畫和東方繪畫的差別很大部分表現(xiàn)在西歐的插畫與宗教有著分解不開的糾纏,也可以說西歐的繪畫史即是基督教的發(fā)展史。雖然今時今日,宗教畫已非主流,但深受宗教近二十個世紀的深遠浸染,西歐的的畫家們早已在潛移默化中對宗教產(chǎn)生了無法磨滅的情感,將對宗教的信仰再現(xiàn)在所作之畫中。
自《圣經(jīng)》這部著作面世,古今的藝術家大多都會被其中的故事所深深吸引著,而藝術家又會在描繪它的時候參雜進去了大量的自我想象與當時大多數(shù)人的世界觀。
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e)生于法國斯特拉斯堡,其非常的藝術天賦在年幼時便被人所察覺,15歲便前往巴黎,其輝煌璀璨的藝術生涯也由此展開。時隔不久,他為拉伯雷、巴爾扎克等當時的大作家所做的插畫也成為了他的成名作。
多雷的作品多是以銅版畫為主,《神曲》這一系列精彩的插畫使讀者能更加容易地理解著作,同時也為每張充實飽滿、層次分明、質(zhì)感強烈而精美的畫面所震撼,使得《神曲》的插畫同多雷為《圣經(jīng)》等做的插畫一般成為插圖界無法逾越的顛峰。
多雷的影響力并不只在當時,即便是對后世版畫的制作、生產(chǎn)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力,甚至在現(xiàn)今的CG繪中也能找古斯塔夫·多雷的蹤影。
(二)英國亞瑟·拉克姆的魔幻帝國
奮斗和冒險顯然是西方民族的特點,較之講究儒學的東方人,西方人更具有原始的野性。英勇的騎士攻打外邦,英雄搏殺魔怪的戰(zhàn)爭場面氣勢恢宏,極富有異域情調(diào)。如今依然有許多畫家將這類題材趨于神化,以滿足內(nèi)心深處的英雄主義情懷。
亞瑟·拉克姆(Arthur Rackham,1867-1939)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代表性的插畫家之一,最常繪制的是幻想題材,其中很多是傳世名作,如《愛麗絲漫游奇境》、《肯辛頓公園的彼得·潘》、《小妖精集市》、《仲夏夜之夢》等等。在20世紀初,這些文學作品傳播很廣,他因此也獲得了極高的聲譽。除卻這些以外,亞瑟·拉克姆還做過許多富有幻想意味的插畫。
相反于宗教的信仰,達爾文的進化論讓它們動搖了信仰的根基,工業(yè)革命讓人們的生活方式以一種快速的方式改變。科技改變生活,也改變了大自然,大工業(yè)生產(chǎn)的時代使人與自然之間的距離從精神和物質(zhì)兩方面變得有了裂痕,對真實世界的不滿,使人們希望在幻想世界中建立起一種有悖于常規(guī)的秩序,來中和社會以及生活的異樣,用異樣的幻想來解救異樣的現(xiàn)實。這樣的社會背景促使了幻想文學的風靡,而拉克姆只是擔當起了幻想世界的描繪者,他的作品就相當于一劑精神危機的解藥。
(三)美國諾爾曼·羅克威爾的幽默詼諧世界
輕松詼諧,它們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歐美插畫具有多樣的風格,無論是氣勢磅礴或是壯美厚重,無論是寫實或是抽象還是清新典雅的浪漫風格或風趣詼諧的卡通派,總的來說,西方插畫秉承了歐洲繪畫寫實細膩的傳統(tǒng)風格,善于追求光影所形成的空間效果。雖然插畫史與繪畫史一脈相承但美國的插畫總會因為他們特殊的歷史背景而變得活躍非常。似乎不用顧忌前后,大膽的想法,不受約束的言行,使美國的插畫更附有讓人輕松之感。
諾爾曼·羅克威爾(Norman Rockwell)出生于紐約阿姆斯特丹大街,家境富有,《法蘭克福匯報》稱他的藝術達到了“20世紀的頂峰”,其代表作是為美國《星期六晚郵報》創(chuàng)作的321幅封面插圖,以及二戰(zhàn)時期的“四大自由”(Four Freedoms)系列油畫,在此之后,美國財政部在16個城市中舉行原畫作的巡回展,以推銷美國戰(zhàn)爭公債(War Bonds)。
插畫還有另外一種稱謂,即是插畫設計,也可以說,一個好的插畫設計師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繪制插畫,通常都會擴展到廣告、招貼、宣傳畫之中,尤其是在那個時期,新產(chǎn)業(yè)的興起,讓羅克威爾同樣在這條路上走的更廣闊,更長遠。
20世紀30年代起,羅克威爾開始利用新的科技手段照相機作為輔助?,F(xiàn)在許多美國畫家利用照相機作畫,就來源于他的創(chuàng)舉。羅克威爾在為《星期六晚郵報》工作了47年之后,轉(zhuǎn)而為《展望》雜志畫稿。羅克威爾把目光轉(zhuǎn)向貧窮、抗議種族歧視和太空實驗,也向世人展現(xiàn)出了他備嘗人間甘苦后形成的成熟期藝術觀點。
新事物的不斷沖擊,藝術總是能走在前端,并付出實際行動,精神上的需求使藝術成為至高無上的存在,信仰上帝的那份虔誠也因?qū)ΜF(xiàn)實的不滿而來,人們希望世上真的有救世主,能夠適時救人民于苦難,驅(qū)趕一切的邪惡。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超然于生活,藝術家們一直在不斷地尋找更多地表達方式,扮演好繪夢者。即便是當下,我們甚至無法擺脫這些所加注在我們身上的誘惑。
同一時期原理西方而存在的東方社會,正處于一種政權將要崩塌的局面,面對西方強勢的攻擊,日本選擇了接受,大清則選擇了對抗。面對國難,似乎已經(jīng)沒有多少人會有這種心情去關心這種藝術已經(jīng)發(fā)展到的程度。中國一直保持著自己緩慢的步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堅持了自己。
這也可以是在說,插畫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也是依賴于經(jīng)濟的。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曾經(jīng)的塵埃已經(jīng)落定,新時代的來臨,新的社會背景下,在經(jīng)濟復蘇的環(huán)境下,人們對藝術的這種訴求又開始高漲。
插畫的發(fā)展應和了時代的需求,也被歷史所影響,其敘述的性質(zhì)讓它成為了歷史的鏡子,無論是揶揄也好還是諷刺或是贊美也罷,這是一種主流藝術,同樣也是民眾的內(nèi)心世界??萍及l(fā)展迅速的現(xiàn)在,插畫行業(yè)的復興也正在穩(wěn)步前進,如何應和時代的要求而又超越時代,讓其為自身所用而又發(fā)展它,這些一直會是藝術家們所不斷追尋的答案。
[1]王受之.美國插圖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安寶江.“插圖”與“插畫”流源溯考[J].裝飾,2008(11).
[3]李春.西方美術史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4]張雪.商業(yè)插畫[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J218
A
1005-5312(2015)32-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