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傲
(山東藝術學院 傳媒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讓真相變得精彩
——淺談紀錄片中的藝術元素運用
孟傲
(山東藝術學院 傳媒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平鋪直敘的紀錄片早已無法獲取當今觀眾的目光了,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文化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得紀錄片不得不向大眾藝術靠攏。弱化大眾原有印象中紀錄片的嚴肅說教、拋棄死板枯燥,向著精彩有趣進發(fā),加大對紀錄片藝術性的側重力度,運用藝術元素讓真相精彩,使紀錄片擁有更大的市場,占有更多的受眾。
紀錄片;真相;藝術元素;精彩
在眼球經濟的今天,習慣了快節(jié)奏和泛娛樂化文化的大眾已無法安坐在熒幕前看完一部像監(jiān)控錄像一樣“蒼蠅壁上觀”式的紀錄片了,即使記錄的真相多么駭人聽聞、奇特神秘,多么具有社會意義、文獻價值。像格里爾遜對紀錄片定義的那樣,“紀錄片是對現(xiàn)實的創(chuàng)造性處理”,換言之,紀錄片應該用藝術化的手法來展現(xiàn)真實,而紀錄片中的藝術化元素就是留住受眾、保證收視率或點擊量的直接手段。然而,即使是為了適應市場化之路,迎合麻木在“娛樂至死”里的受眾,紀錄片也依然要死守真實這一底線,因此紀錄片的藝術化手段只能用于對真相的表達而絕不可“藝術化”所記錄的事件、內容。紀錄片中的藝術化元素只是讓真相變得精彩。
紀錄片好看與否3分靠拍7分靠剪,后期剪輯就是對真相藝術化再組織的一種方式。它負責架構影片,結構故事,控制著信息量與節(jié)奏,掌握著主題的呈現(xiàn)與情感的表達。紀錄片拍攝的目的便是讓人了解影片所記錄的真實事件,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傳達給受眾,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讓影片變得好看,才會有人去看,要讓影片精彩才能使觀眾看完并記住、從而受到影響。所以,結構紀錄片也要像架構故事片一樣,有不斷的矛盾出現(xiàn)并被解決,線索要清晰、節(jié)奏要合理,要用懸念引導觀眾沉醉其中自主探索。再組織就應該根據現(xiàn)實和主題用現(xiàn)有素材“編故事”。好萊塢的電影之所以“好看”,嚴格的編劇模式起到很大的作用。好萊塢的劇本要求影片前1/4作為開端要有一個重大行為出現(xiàn),以一個決定故事發(fā)展的情節(jié)點結束開端,中間1/2用第二個大行動將矛盾推向高潮,后用1/4來解決整個事件。這樣的模式沒有一絲空隙允許無關(改變)事件發(fā)展的信息出現(xiàn),這就奠定了它快節(jié)奏的基調和引人入勝的基礎。顯然像類似《秉愛》這樣的紀錄片就會讓人覺得略顯枯燥拖沓,盡管他們都是很優(yōu)秀的影片但確實不易獲取大眾的親睞。而像《海豚灣》這樣的講述方式,就會讓真相精彩的多。
《海豚灣》運用了大量的人物采訪,用采訪者的講述作為線索貫穿其整個故事,用調查取證的過程建構起故事框架。開始以用于海豚表演的捕海豚行為破壞了海豚自由正常的生活作為開篇矛盾,從而發(fā)現(xiàn)“私人地帶”,幾個人的“釋放海豚”行為引發(fā)了取證者與村民的矛盾,進而觸發(fā)了“海豚護衛(wèi)隊”與村民激烈沖突的影片高潮,當他們用通過政府官方途徑進入海灣解決這一矛盾時,政府的變相干涉加劇了沖突制造了另一矛盾。影片開始圍繞與村民和政府斗智來調查取證的敘事過程,其間爆出海豚肉有毒卻被日本政府允許銷售、海豚肉冒充昂貴的鯨魚肉被銷售、日本民眾蒙在鼓中、政府與利益集團陰謀勾結等事件,這一切都不斷制造著影片的小高潮。影片用探尋過程中的未知作為長期懸念牽動著觀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調查結果讓觀眾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欲和觀影熱情,駭人聽聞的真相相繼爆出,增加了沖突和信息量,更加劇了影片敘事節(jié)奏和觀眾的情緒起伏?!逗k酁场酚盟囆g化的再組織講述了一個情節(jié)曲折、內容震撼的故事,用“編劇”的技巧使觀眾始終處于期待、探索、焦慮和感嘆中,保持著高度的關注力看完整篇,從而留下深刻印象,人與海豚間被隱匿的矛盾才更加深入人心,作者要揭示的社會問題和呼吁人們關注生態(tài)的愿望也得以更好的表達與實現(xiàn)。
今天的紀錄片更加直白明顯地作為電影或電視節(jié)目的一種出現(xiàn)在電視上、網絡上,當然也要更加坦然的將收視率、點擊量放在對紀錄片拍攝制作的考慮之首。得益于此,我們看到了更多極具觀賞性、故事性、富有文藝感和震撼力的紀錄片。它們用攝影藝術的標準拍攝畫面,用包裝大片兒的技術制作后期,用編劇文藝電影的功力講述真相,用感動生命的真摯表達情感,讓記錄變得靈動,讓真相更加精彩。
《舌尖上的中國》曾造就了收視率高于《甄嬛傳》、點擊量高于《屋塔房王世子》的爆紅奇跡。是怎樣的藝術元素成就了“舌尖傳奇”?從拍攝和制作的角度講,首先是它精致動人的畫面。轉化的靈感單元講述金順姬家關于泡菜的故事,路邊小花的唯美空鏡頻頻穿插其中,微距攝影的仰拍特寫中,小野花被陽光穿透,花瓣透明、鑲著暖暖的金黃光暈,花瓣的纖維在光影錯落中清晰可見,預示著一個溫馨甜美的轉化故事即將娓娓道來。攝像機在水盆中,透過清涼的凈水拍攝金順姬在水中清洗浮在水面上的辣椒,這些辣椒在因清洗動作而形成的水泡中顯得格外水潤晶亮。放在泡菜壇底的攝像機也用獨特的仰拍視角記錄下了泡菜是怎樣被碼放進壇中的。延時攝影讓院中的泡菜缸在光影中瞬間經歷晨曦黃昏,天空中的白云迅速漂移,帶走了時間卻送來了歲月。夕陽余暉下的小花在金順姬手中綻放著唯美的燦爛,這些高清晰度、高色彩還原度的清新溫暖畫面讓觀眾一直沉浸在淳樸有愛的氛圍中無法抽離,亦如金順姬家的泡菜制法和味道,傳統(tǒng)的手藝、嚴謹?shù)墓ば虮3种r族人們古樸的性格和和諧的生活;潔凈飽滿的食材在熟練利落的動作下按部就班地完成著轉化,觀眾似乎可以用視覺品嘗到泡菜那清脆的酸爽與甜辣。就像金順姬說的,那是記憶中兒時的味道。對于《舌尖上的中國》來說,這些富有設計感的精美鏡頭無疑是它創(chuàng)造收視奇跡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此片的音樂和錄音也成就了它的精彩。采集松茸片段,舒緩悠揚的音樂配合著清光晨霧中的蔥郁山林,營造著自然界的神秘與廣闊、展示著大自然原始的力量與純凈的美好;起初的笛聲伴著主人公的尋找給觀眾埋下期待的種子,后段的小提琴聲光輝明亮配合著撒到松茸上的燦爛陽光,將之前的期待萌芽出無限的希望,短短的一段音樂巧妙地引導了觀眾的情緒起伏,制造了一個完整的心理過程。制作烏魚仔片段中,被板壓的烏魚仔滲出水來,落到木板上的滴答聲微妙的展現(xiàn)著時間的流失與味道的變化;制藕片段中,切藕的聲音清脆的如此真實,讓觀眾用耳朵嘗到了藕的脆爽質地;酸菜被片撕的聲音清晰地展現(xiàn)了被腌漬好的酸菜柔韌的纖維;火腿制作中的摸鹽聲,沙沙得為觀眾訴說著諾鄧火腿的肉質、鹽的顆粒、摩擦力度以及制作者的認真投入。這些清晰真實的聲音,悄無聲息的將觀眾帶人到當時的環(huán)境中,甚至讓觀眾自覺走進了在現(xiàn)實中也無法進入的精細的微觀里,細致的探索食物、體會這種人文情懷。
此片的解說詞貫穿始終,文筆樸素真誠、簡潔生動,將客觀敘述與主觀表達相結合,在解釋和渲染的同時梳理著故事脈絡埋伏著懸念,全方位的講述內容傾訴情感。干凈的口語化的解說讓闡釋變得明了,讓故事變得有趣;它俏皮時則讓觀眾更感親切,產生莫名的參與感。展現(xiàn)太湖大閘蟹時,編導親切地稱它們?yōu)椤靶√?,這一生動的稱呼拉近了食物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對美食的探秘興致更為高漲的同時也印證了導演陳曉卿的初衷“帶著對事物的敬意與感情做紀錄片”。
片頭的水墨畫包裝將中國元素精妙的展現(xiàn)出來,濃縮著中國的美食和文化。山水畫在外國人眼中是標準的中國符號,走國際化路線的它便用創(chuàng)意和技術,藝術化出一目了然的“舌尖上的中國”來展現(xiàn)給世界。當然,海外也沒辜負它的國際化制作,第65屆嘎納電影節(jié)組委會主席點名看了它的片花,其單集海外售價竟有望超過《故宮》。
利用大量的藝術元素來提高紀錄片的觀賞性和可看性并不是“舌尖”首創(chuàng)或獨有。當代紀錄片中的大部分都已認清了市場化的趨勢,不只將紀錄片定位在小眾或高雅范圍內了,它漸漸的走向了大眾。幾乎《海洋》的每個鏡頭截取出的靜幀都會是一副很好的攝影作品,無論它的構圖還是光影都那么和諧,線條和色彩配合的是那么美好,僅畫面就是美的藝術。整片大部分都是緩慢的運動鏡頭,它要清晰且靈動的展現(xiàn)神秘的海洋,要極力的符合觀眾的視覺習慣和審美預期,不讓觀眾有絲毫在枯燥中受一場科普教育的感覺。它要用視覺的精美震懾受眾的內心,用光影的藝術包裝記錄下真相,使觀者自覺的投入其中無法自拔。音樂的默契配合烘托著氣氛、渲染著情緒,使它更像是一部精致的藝術電影而不是記錄海洋生態(tài)的紀錄片?!逗Q蟆返募糨嫻?jié)奏相對合理,符合當代受眾的視覺節(jié)奏和心理節(jié)奏。它單位時間內的信息量較大,其中沒有任何冗余信息和廢鏡頭,相比之下,像《北京的風很大》和《雨》這樣的紀錄片就顯得枯燥乏味,挑戰(zhàn)觀眾耐心了。而如果將《舌尖上的中國》去掉解說或音樂,想必也會變得乏味,若將片中的兩級鏡頭去掉大半或放慢它的剪輯節(jié)奏,估計觀眾也會看一會兒就換臺吧。所以,這些藝術元素是讓真相變得精彩的關鍵因素,也是留住受眾的必要條件。
無論再組織故事的藝術手段還是呈現(xiàn)故事的藝術方法都讓被記錄下的真相變得精彩、變得好看,正是這些精彩的真相讓我們對身邊更了解,對生活更期待,也正是這些真相讓變?yōu)闅v史的過去和即將到來的未來變得更精彩。
J952
A
1005-5312(2015)32-0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