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浦口醫(yī)院(210031)劉粉紅
重癥顱腦外傷患者通常肺部感染發(fā)病率較高,而這也是導致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對于重癥顱腦損傷送入ICU的患者大多需要人工氣道支持,包括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及呼吸機使用,加上大劑量使用激素及脫水劑,大劑量使用廣譜抗菌素,極易并發(fā)醫(yī)院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本研究收集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肺部感染病例25例臨床資料,對其作進一步的臨床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重癥顱腦外傷發(fā)生肺部感染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65.5歲,全組發(fā)病時間1~6 h,平均(2.5±1.3)h。全組患者均符合重癥顱腦外傷肺部感染診斷標準:①白細胞濃度在10×109/L 以上;②氣管分泌物中存在新的病原體;③患者發(fā)生肺實體征或是濕性啰音等臨床表現(xiàn);④接受呼吸機治療48 h 后發(fā)生肺部病變;⑤胸部X線檢查證實為肺部感染。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患者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指標進行連續(xù)監(jiān)測,了解患者心臟搏動和心電起搏情況,及時清理患者呼吸系統(tǒng)內血污和分泌物,對于出現(xiàn)意識障礙癥狀的患者,因其吞咽和咳嗽反射功能基本喪失,護理人員需及時清除其呼吸道內的嘔吐物、腦脊髓、血液和分泌物,避免其發(fā)生誤吸現(xiàn)象。若患者發(fā)生腦水腫癥狀,可在15~30min 內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 mL,每天給藥2~4次,若患者給藥10~20min內顱內壓力開始降低,則持續(xù)用藥4~6h。全組發(fā)生肺部感染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治療,根據(jù)患者致病菌類型,選擇相應的抗生素進行感染預防治療,抗生素使用率100%。
1.2.2 病菌調查 通過纖支鏡獲取呼吸道分泌物,通過人工氣道獲取痰液標本,并將分泌物和標本保存在無菌容器內。住院期間每周留取1次痰培養(yǎng)標本,留取3次痰培養(yǎng)標本,采用無菌技術用痰液收集器由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處留取深部痰液,送檢并進行藥敏試驗,對結果逐一登記,并進行有關因素的分析。
全組25例重癥顱腦外傷發(fā)生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離出47株致病菌。其中,3株真菌,約占6.38%;18株革蘭氏陰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屎腸球菌),約占38.3%;26株革蘭氏陽性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陰溝腸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肝菌),約占55.32%。具體見附表。
顱腦外傷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頭部所造成的損傷,患者受傷后大多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及意識、思維、感覺、運動障礙。由于顱腦外傷病情復雜、變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進而誘發(fā)腦損傷、顱骨骨折、頭部軟組織損傷等臨床表現(xiàn),且重癥顱腦外傷患者通常病情較為嚴重[2]。對于大部分的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而言,需要進行侵襲操作,即氣管插管治療,以及氣管切開治療,因此也增加了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本研究中,25例患者病情均較為嚴重,處于昏迷狀態(tài),反射減弱或消失,易發(fā)生誤吸且不易排出,加之患者經反復吸痰,且大部分都有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無自主呼吸還須呼吸機輔助呼吸,使呼吸道黏膜損傷,屏障功能破壞,加上重癥病人大量應用脫水劑,激素等使機體免疫功能降低,這些因素均是導致重癥顱腦外傷病人易發(fā)生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因。此外,本研究病菌調查結果顯示以肺部感染的革蘭氏陽性菌為主(55.32%)。其中,銅綠假單胞菌占第一位(17.02%),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陰溝腸桿菌。革蘭氏陰性球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多見,真菌以白色念球菌多見。致病菌多有一定的耐藥性,這與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有關,選擇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療療效的關鍵,在治療中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動態(tài)監(jiān)測,以保證治療的成功率。本組資料顯示,顱腦損傷患者使用抗生素達100%??股氐膹V泛不合理使用是發(fā)生二重感染及耐藥菌株產生的重癥因素,故只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預防和治療肺部感染。因此,對于重癥顱腦外傷合并肺部感染需根據(jù)患者致病菌類型,選擇相應合理的的抗生素進行感染預防治療。
附表 25例重癥顱腦外傷發(fā)生肺部感染致病菌統(tǒng)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