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qū)醫(yī)院(102200)王大捷 楊國康 李建強 冉德森
對我院自2013年3月~2015年5月期間32例高血壓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應用單骨孔雙軟通道治療方法,結果顯示血腫清除滿意,有效降低繼發(fā)性腦積水的發(fā)生,預后改善。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38~76歲,平均65歲?;颊呒韧懈哐獕翰∈罚鸩〖斌E,均伴有頭痛頭暈,大部分患者伴有惡心嘔吐,繼而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GCS評分在6~12分之間;全部患者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肢體運動障礙。頭CT提示腦出血位于幕上,其中殼核28例,丘腦4例,平均出血量為42ml,同時繼發(fā)腦室出血,病情分級在Ⅱ~Ⅳ級。
1.2 手術方法 根據(jù)頭顱CT確定腦內血腫范圍(如血腫較小,可應用mark確定),于冠狀縫前2cm,中線病灶側旁開2cm標記鉆孔點,并標記此點至血腫區(qū)的穿刺線,局麻加強化下于鉆孔點取切口2cm,牽開頭皮,顱骨鉆孔,切開硬膜,完善止血,選F12~F16帶導絲硅膠顱內引流管(我院使用百多安顱內引流管)沿血腫穿刺線緩慢穿刺至血腫區(qū),拔出導絲,分次緩慢變換引流管位置抽吸陳舊血,一般為血腫量的20%~30%,對于殘存血腫不要過分抽吸,以防出血,待受壓側腦室回復,選F10~F12帶導絲硅膠顱內引流管以雙耳道連線為準,偏向內側行側腦室穿刺,深度約4~6cm,拔出導針,可見血性腦脊液流出,調高腦室引流管引流,待目測顱內壓基本正常后夾管,接引流袋,固定兩根引流管,縫合切口。術后引流管開口需高出側腦室10~15㎝引流,2小時后開始液化,血腫區(qū)引流管注入5萬U尿激酶+2~5ml生理鹽水,側腦室引流管注入2萬尿激酶+2~5ml生理鹽水,夾管2~4小時后開放引流,2次/天,間斷復查頭CT,如血腫清除70%以上可拔除血腫引流管,側腦室引流管需腦脊液基本清亮,夾管24小時無顱壓增高情況下,予以拔除。見附圖。
本組患者術后3人死亡,死亡率9.4%,死亡原因:一例為再出血,兩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9人存活,術后隨訪半年,按ADL分級法確定存活患者中,I級9人;II級15人;III級4人;IV級1人。均無獲得性腦積水發(fā)生。
附圖 手術示意圖
高血壓腦出血繼發(fā)腦室內出血,是指室管膜下區(qū)1.5cm以外的腦實質出血破入腦室[1]。其危害除原發(fā)腦內血腫造成的占位及對腦組織的毒性作用外,還可造成腦室系統(tǒng)的梗阻、腦脊液循環(huán)障礙,進而引起腦積水導致顱內高壓,如治療不及時可引起患者死亡。手術治療原則:①盡快解除腦內血腫的占位效應,減少血腫相關性損害;②盡快減少腦室內積血,防止或解除腦室鑄型,打通腦脊液循環(huán)。我院采取單骨孔雙軟通道穿刺治療方法有效解決這兩方面問題,其優(yōu)點分述如下:①本術式采用局麻,使用單一切口,單一骨孔入路,手術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化,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感染幾率。②血腫多呈腎形,額部穿刺可沿血腫長軸進入,利于血腫清除及調整引流管。③側腦室引流可立即緩解梗阻性腦積水,并排除血腫的液體部分和縮小原發(fā)血腫體積。還可進行顱內壓監(jiān)測,有效了解病情變化,指導臨床治療。④本術式應用軟通道技術,引流管為軟性硅膠管,前端為圓鈍頭,對腦組織損傷極小。⑤本術式采用顱骨鉆孔,可直視腦組織下置管,較錐顱置管安全。⑥本術式僅取額部小切口,如顱內出血增多或嚴重腦水腫需開顱手術,不影響切口的設計,為進一步治療留有余地。⑦手術操作簡單,費用低,適合基層醫(yī)院開展。
綜上所述,應用單骨孔雙軟通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達到了用最小的創(chuàng)傷解決血腫占位、毒性危害及降低腦積水風險的目的,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生存率,減少死亡率及致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