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曼悌 黃賢鳳
(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老年科,江蘇 鎮(zhèn)江 21200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檢驗分析
苗曼悌 黃賢鳳
(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老年科,江蘇 鎮(zhèn)江 212001)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檢驗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3例,分為兩組。兩組均給予藥物治療與活動訓練,觀察組患者血糖檢驗1周1次,糖化血紅蛋白檢驗3個月1次,對照組按照患者意愿檢驗血糖。結(jié)果 觀察組HbA1c、FBG、2hPBG改善情況與對照組相比改善明顯,兩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定期給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檢驗能夠根據(j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針對性的進行調(diào)整,從而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效果明顯,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老年;糖尿??;血糖檢驗
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眼科疾病、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并發(fā)癥,“三多一少”為主要表現(xiàn)。隨著老齡化高峰的臨近,老年糖尿病患者逐漸增多,此種患者的血糖控制問題受到廣泛關(guān)注。除了定期注射胰島素、雙胍類、磺脲類等藥物治療外,加強患者的飲食調(diào)護與運動鍛煉不可忽視,此外,定期給予患者血糖檢驗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1]。我院對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別進行不同指導,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3例,分為兩組。觀察組48例,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齡(71.04 ±5.26)歲,平均病程(8.34±1.57)年;對照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齡(72.61±4.83)歲,平均病程(8.92±1.45)年。根據(jù)WHO推薦的糖尿病診斷標準,證實患者均存在2型糖尿病。兩組患者病程、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的對癥治療、飲食調(diào)護與活動鍛煉,采用日立公司生產(chǎn)的日立718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驗治療前后患者的HbA1c、FBG、2hPBG。觀察組給予1周1次血糖檢驗,間隔3個月檢驗1次HbA1c,針對檢驗結(jié)果與患者生活習慣適當調(diào)整生活方式。對照組按照患者意愿進行不定時的血糖檢驗[2]。
1.3療效標準:血糖控制理想:HbA1c<6.5%,F(xiàn)BG=4.4~6.1 mmol/L;血糖控制一般:HbA1c=6.5%~7.5%,F(xiàn)BG=6.1~7.0 mmol/L;血糖控制較差:HbA1c>7.5%,F(xiàn)BG=7.0 mmol/L。
1.4統(tǒng)計學分析:對本文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HbA1c、FBG、2hPBG指標:觀察組HbA1c、FBG、2hPBG與檢驗前相比改善明顯,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HbA1c、FBG、2hPBG指標與檢驗前相比無明顯改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檢驗前后兩組HbA1c、FBG、2hPBG指標對比()
表1 檢驗前后兩組HbA1c、FBG、2hPBG指標對比()
組別 例數(shù)(n) FBG(mmol/L)2 hPBG(mmol/L)HbA1c(%)觀察組 48 檢驗前 7.16±1.52 13.18±2.46 8.06±1.62檢驗后 6.23±1.24 11.45±1.76 6.72±0.84對照組 45 檢驗前 7.14±1.35 13.27±2.31 8.07±1.79檢驗后 7.13±1.09 12.41±2.37 7.93±1.51
2.2血糖控制效果:觀察組血糖控制良好率(93.75%)與對照組(77.78%)相比明顯較高,兩組血糖控制效果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率對比(n/%)
糖尿病是指人體因缺乏足夠的胰島素分泌而發(fā)生代謝紊亂,高血糖為顯著特征,臨床醫(yī)師診斷患者病情主要依靠檢驗指標,例如HbA1c、FBG、2hPBG等。作為一種代謝性疾病,在糖尿病評估診斷中,血糖測定能夠為臨床提供可靠依據(jù),從而直接影響臨床診治,意義重大,一般采用生化分析儀與血糖分析儀進行檢驗。老年糖尿病一般屬于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相對穩(wěn)定,治療期間可能轉(zhuǎn)化成1型糖尿病[3]。近年來,老年糖尿病患者逐漸增多,因此,嚴格控制此類患者的血糖尤為重要。本研究中,通過對93例糖尿病患者給予分組治療,觀察組給予規(guī)律的血糖檢驗,并且針對檢驗結(jié)果調(diào)整治療藥物與患者生活習慣,而對照組則根據(jù)患者意愿檢驗血糖,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HbA1c、FBG、2hPBG與檢驗前相比改善明顯,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HbA1c、FBG、2hPBG指標與檢驗前相比無明顯改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定期給予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檢驗能夠有效改善HbA1c、FBG、2hPBG等各項指標,與在湯松平[4]研究中提出的觀點基本一致。此外,觀察組血糖控制良好率(93.75%)與對照組(77.78%)相比明顯較高,兩組血糖控制效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定期給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檢驗能夠根據(j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針對性的進行調(diào)整,從而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效果明顯,值得臨床廣泛應用[5]。
[1] 李曠,鄧述歡,吳佩明.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檢驗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5:68-69.
[2] 林盡.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3):375-376.
[3] 梁吉萍,苗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檢驗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14(22):25-26.
[4] 劉朝仁.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0,20(14):823-824.
[5]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0[J].Diabetes Care,2010,33(1):151-153.
R587.1
B
1671-8194(2015)32-01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