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華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朝陽 122000)
CT和MRI在篩查早期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診斷中的價值對比分析
劉桂華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朝陽 122000)
目的 對CT和MRI在篩查早期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診斷中的價值進行對比分析。方法 選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腦梗死患者100例分別進行CT和MRI掃描檢查,對兩種檢查的診斷價值進行分析。結果 MRI掃描檢查病灶定位、病灶總數量、成像清晰滿意度、小病灶發(fā)現(xiàn)情況均顯著優(yōu)越于CT檢查,MRI掃描檢查檢查費用、掃描操作時間均高于CT掃描檢查,差異性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掃描檢查均沒有發(fā)生不適癥狀發(fā)生。結論 MRI掃描檢查對于早期腔隙性腦梗死可更加清楚、明確的對病灶位置及數量進行準確的診斷,成像更加清晰,醫(yī)師滿意度較高,能夠更加清楚的發(fā)現(xiàn)微小病灶,但CT掃描檢查更加經濟方便,因此CT可進行篩查診斷,MRI適合對病灶進行進一步診斷和治療,二者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MRI;CT;診斷價值;早期腔隙性梗死
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患者的人數顯著增加,腔隙性腦梗死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比例極高[1]。本文中對我院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腦梗死患者100例分別進行CT和MRI掃描檢查,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腦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齡49~75歲,平均年齡(62.50±2.00)歲,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發(fā)病時間12 h~16 d。100例患者均排除嚴重腦出血疾病、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異常等情況。
1.2檢查方法:100例患者均給予CT掃描后,再進行MRI掃描檢查。CT機為西門子64排128層螺旋CT掃描裝置,常規(guī)橫斷連續(xù)平掃,層距層厚4.8 mm。MRI裝置為GE1.5TMRI裝置。在進行檢查過程中均首先對患者的感覺明顯異常位置進行掃描檢查,在檢查前注意囑咐患者放松,避免過度緊張和恐懼狀態(tài)[2]。對檢查的成像進行詳細的分析,并且對病灶位置、數量、大小均進行總結和分析。
1.3統(tǒng)計方法:統(tǒng)計學分析選用SPSS11.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為P<0.05。
2.1對比兩種檢查的情況:MRI掃描檢查病灶定位、病灶總數量、小病灶發(fā)現(xiàn)情況均顯著優(yōu)越于CT檢查,MRI掃描檢查檢查費用、掃描操作時間均高于CT掃描檢查,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對比兩種檢查的病灶定位情況(n=100,%)
表2 對比兩種檢查小病灶檢查情況(n,%;)
表2 對比兩種檢查小病灶檢查情況(n,%;)
檢查方法<5 mm>5 mm確診病灶小病灶檢出率(%)檢查操作時間(min) CT檢查 58 100 185 31.35 300 15.48±12.64 MRI檢查 149 36 185 80.54 720 20.49±15.7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檢查費用(元)
2.2對比兩種檢查的成像滿意度和安全舒適性:MRI掃描檢查成像清晰滿意度均顯著優(yōu)越于CT檢查,差異性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掃描檢查均沒有發(fā)生不適癥狀發(fā)生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n=100,%)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主要導致患者不同程度的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肢體運動障礙等,如不能獲得及時的治療會導致嚴重的后遺癥,造成患者運動障礙,不能正常生活,甚至導致患者死亡發(fā)生,因此早期進行治療對于患者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早期腔隙性腦梗死病灶較小,癥狀較為輕微,因此較難以診斷和容易發(fā)生誤診和漏診,影響治療的最佳時間[3]。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近代飛速發(fā)展的電子計算機控制技術和x線檢查攝影技術相結合的產物,1971年由英國物理學家hounsfield在研制成功,先用于顱腦疾病診斷,后于1976年又擴大到全身檢查。而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lng,MRI)隨著硬件和軟件方面的不斷改進和發(fā)展,日益得到了廣泛的臨床應用[4]。
目前CT和MRI掃描檢查均已經較為普遍的應用于臨床診斷和治療指導,相關文獻和實踐結果顯示MRI對于病灶的定位和小病灶的準確診斷比例均顯著高于CT掃描檢查[5],同時對于早期腔隙性梗死的發(fā)病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能夠準確的對微小病變灶及時的發(fā)現(xiàn),準確定位,MRI圖像清晰,能夠更好的去除骨偽影,更明顯的顯露病變部位。尤其是對于早期腦干梗死病灶的發(fā)生,CT顯示不清晰,不能更好的顯示腦干病變灶,MRI能夠更好的顯示腦干病灶準確診斷,也成為腦干梗死診斷較可靠有效的診斷方法。由于MRI(T2WI)對水聚積異常敏感,能發(fā)現(xiàn)組織水分的微小變化,所以梗死缺血發(fā)生后不到2 h即可顯示細胞性水腫。而CT對水的敏感性稍差.往往在缺血發(fā)生后24 h方能顯示病灶[6]。
本文中對我院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腦梗死患者100例分別進行CT和MRI掃描檢查,通過對兩種檢查方法結果的分析,MRI掃描檢查病灶定位準確率、病灶總數量、成像清晰滿意度、小病灶發(fā)現(xiàn)情況均顯著優(yōu)越于CT檢查,MRI掃描檢查檢查費用、掃描操作時間均高于CT掃描檢查,差異性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掃描檢查均沒有發(fā)生不適癥狀發(fā)生。同相關文獻報道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MRI掃描檢查對于早期腔隙性腦梗死可更加清楚、明確的對病灶位置及數量進行準確的診斷,成像更加清晰,醫(yī)師滿意度較高,能夠更加清楚的發(fā)現(xiàn)微小病灶,但大部分條件較差的醫(yī)院不能配置MRI,MRI的檢查費用高于CT檢查,因此CT掃描檢查更加經濟方便,因此CT可進行篩查診斷,MRI適合對病灶進行進一步診斷和治療,二者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7]。
[1] 張曉莉,鄭素萍,楊志偉,等.常規(guī)MRI與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定量化評估急性腦梗死發(fā)病:與CT及常規(guī)MRI的成本效果比[J].中國臨床康復,2006,24(10):42-44.
[2] 張雪林.磁共振成像(MRI)診斷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04:82-84.
[3] 純武.現(xiàn)代醫(yī)學影像科管理發(fā)展與進步[J].放射學實踐,2013,28 (6):613-615.
[4] 趙義.CT、MRI檢查對早期腔隙性腦梗死診斷價值的比較[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4(5):152-153.
[5] Keyril?inen J,Fernández M,Bravin A,et al.Comparison of in vitro breast cancer visibility in analyser-based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histopathology, mam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J Synchrotron Radiat,2011,18(Pt 5):689-696.
[6] 郭岳霖,劉國瑞,鄭文斌.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對急性腔隙性腦梗死的診斷價值[J].放射學實踐,2004,19(6):395-397.
[7] 鄭錫山.腔隙性腦梗死CT與核磁共振診斷價值探討[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7):78-78.
R445
B
1671-8194(2015)32-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