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英
針對漢語國際教育課堂教學中文化教學的研究
◎任瑞英
要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就先學習這個國家的文化。語言就是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而文化是語言發(fā)展的根基。
1.體驗文化教學法之中國書法
如果你問一個國際友人對中國的印象是什么,他們大部分第一個會說中國的書法。因為中國書法是區(qū)別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文字的最特殊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中國書法中暗藏著中國文化非常高深的玄機,不但有中國的哲學,還有中國文化的演變歷史,甚至還含有中國人的品質(zhì)道德。比如對母親的熱愛,對家的忠貞,對女子的高度贊賞以及對父母的孝道傳承統(tǒng)統(tǒng)都可以通過書法來表現(xiàn)。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通過書法課可以讓國際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一撇一捺中更能體會到中國人的魅力,東方人的美麗。
2.體驗文化教學法之中國剪紙
中國的剪紙藝術已經(jīng)被列為我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作為非常珍貴的文化形式也需要通過國際的對外漢語課程進行傳播。在國際教育課堂中,通過剪紙讓學生們動起手來,在提高他們學習興趣的同時不會忽略文化的傳遞,這樣“潤物細無聲”的教授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度,同時更能夠帶領學生走進東方的審美世界。另外,中國的剪紙文化起源于漢朝,在清代中期才開始繁榮。在教師教授剪紙藝術的同時,還會將中國歷史滲透到剪紙課程當中,讓學生體會到中國歷史的變遷和中國人民在歷史的沉淀中積存的力量和智慧;讓學生們在中華文化的細膩、精致、豐富與內(nèi)斂方面體驗更多。
3.體驗文化教學法之中國古琴
中國古琴擁有悠久的歷史,如果能夠在國際漢語教學中加入古琴的課程,便會使?jié)h語教學更進一步,也能夠促使我國文化更好地滲透給國際學生,推動我國文化更好的在國際中推廣和發(fā)展。之所以要在漢語課程中加入古琴課程,是因為古琴與中國的很多典籍都有著直接關系,比如《尚書》中就曾明確記載了堯、舜、禹時代對于音樂的認識與發(fā)展。另外,中國的古琴也與我國古代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古琴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大部分也是基于生活常識。比如四季變化,月份日期等等。總而言之,古琴的文化不但承載了我國古代各時期的制度變遷和歷史變革,更體現(xiàn)了各王朝各文人墨客對當時歷史狀況的記錄與情感表達。所以,如果國際學生能夠掌握古琴文化,那么便能夠更好地理解中華文化。屆時,古琴也會成為我國文化推廣的有效利器,更會為我國文化推廣的錦繡添花圖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4.體驗文化教學法之中國太極
太極拳是中國文化的直接體現(xiàn)。一方面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中以柔克剛的東方處事理念,另一方面也涵蓋了道家、儒家等諸子百家的智慧精髓。太極拳是集中華文化與漢語于一體的文化課程,國際學生在接受中國太極課程的過程中,不但能夠深切體會到中國人對于強身健體能力的發(fā)展過程和發(fā)展內(nèi)容,也能夠通過此來體會中華文化中的力度與耐性。中國文化其實并不刻板,是柔中帶剛,是陰陽平衡的。所以,通過太極拳的課程安排,可以讓國際學生通過整個身體對中華文化的整體性又有了一番別樣的理解和領悟。
影視作品是傳播文化和語言最有效的手段。因為它能夠帶給學習者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學習體驗,在動態(tài)影視中體驗文化,在文化中體驗語言,不僅有利于推動學生對于漢語語言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助于將語言枯燥乏味的語法在影視作品中很好地呈現(xiàn)與體會。對于教師而言更有利于其幫助學生理解中華文化,對于學生而言也更有利于他們發(fā)展對漢語的興趣和對東方文化的感知。但是,教師在選擇影視作品時,需要有目的有節(jié)奏的安排課程:一方面選擇歷史題材,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另一方面可以選擇多種語言存在的作品,方便讓學生了解多種漢語特點,更有助于文化浸潤。
中華文化起源早,發(fā)展充分,持續(xù)久遠,零敲碎打講解文化知識無法達到深層次,也無法接觸到文化的本質(zhì)問題。因此,文化課教師要有整體意識,才能把握教學的重心,避免產(chǎn)生種種紛亂現(xiàn)象。在文化課的教學中,樹立從宏觀著眼、微觀入手的觀念,對文化的內(nèi)容進行科學的界定,做到縱、橫的結合,點、面的整體結合,才能夠?qū)⒅腥A文化走出去的夢想盡早實現(xiàn)。
[1] 白樂桑,欒妮.播客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改革中的重大突破[J].漢語學習,2012(06).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