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呼吸內科一區(qū),河南 鄭州 471000)
慢性呼吸衰竭并發(fā)肺性腦病早期應用藥物治療的護理觀察
李 斌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呼吸內科一區(qū),河南 鄭州 471000)
目的 探討慢性呼吸衰竭并發(fā)肺性腦病早期應用藥物治療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7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發(fā)肺性腦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早期應用藥物治療后,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意識恢復情況,分析動脈血氣。結果 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慢性呼吸衰竭并發(fā)肺性腦病早期應用藥物治療的療效確切,護理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腦??;藥物治療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缺氧容易并發(fā)肺性腦病,造成中樞神經障礙,酸中毒和缺氧也會導致患者阿片肽過度分泌[1],從而抑制呼吸中樞,因此必須給予早期藥物治療,并給予完善的護理干預。本文分析了慢性呼吸衰竭并發(fā)肺性腦病患者早期應用藥物治療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發(fā)肺性腦病患者78例,男45例,女33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42.5歲,病程1.5~20年,平均病程10.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梗阻性肺病的診斷標準;其中27例合并高血壓,21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心力衰竭,6例合并腎功能障礙;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頭痛、失眠、幻覺、嗜睡、煩躁等精神障礙;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包括平喘、解痙、抗感染、低流量供氧治療,保持電解質、酸堿、水平衡,提供營養(yǎng)支持,糾正心力衰竭;并在此基礎上給予早期藥物治療,將0.8~1.6 mg納洛酮與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充分混合,靜脈滴注。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呼吸道護理。在通氣治療時,患者會產生黏稠的痰液,排出困難,容易導致氣道阻塞,因此護理人員要提醒患者增加飲水量,指導患者咳痰,并且定期取下面罩,為患者拍背以幫助他們排痰,還可以通過霧化吸入的治療方法,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暢;②藥物護理。納洛酮治療會抑制患者呼吸,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血液中藥物的濃度,注意藥物配伍禁忌,降低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③飲食護理。慢性呼吸衰竭并發(fā)肺性腦病患者常出現(xiàn)二氧化碳潴留,因此要讓患者多食易于消化的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食物,禁飲碳酸飲料,并補充適當?shù)奈⒘吭睾碗娊赓|。
1.3觀察指標:觀察患者咳嗽、喘息癥狀和意識恢復情況,治療前后進行動脈氣血檢查,檢測指標為PaCO2、PaO2。
1.4統(tǒng)計學處理:本次研究患者的臨床資料與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觀察指標對比(表1)。
表1 兩組PaCO2、PaO2及意識恢復時間對比()
表1 兩組PaCO2、PaO2及意識恢復時間對比()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3.4±2.1 71.5±2.3 62.5±2.1 42.3±2.1 22.5±6.5對照組 52.9±1.9 65.5±1.5 63.2±1.8 48.5±1.6 35.5±5.4組別 PaCO2(mm Hg) PaO2(mm Hg) 意識恢復時間(h)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PaO2顯著下降,PaCO2、顯著上升,治療前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恢復正常意識的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呼吸衰竭是呼吸科常見的臨床肺部疾病,病因主要是呼吸肌功能下降。由于多種因素造成患者肺部換氣、通氣障礙,阻礙了氣體交換,從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謝功能的紊亂。根據(jù)患者血氣分析情況和生理狀況,可將慢性呼吸衰竭分為非通氣性和低氧血癥呼吸衰竭。肺性腦病的病因主要是肺功能障礙導致腦部疾病,由于高碳酸血癥和低氧造成腦部癥狀,從而出現(xiàn)一系列精神癥狀,例如記憶力障礙、頭痛、精神失常、嗜睡、煩躁等,而且耗氧量的增大使缺氧加重,甚至會出現(xiàn)昏迷、意識喪失等情況。納洛酮可以競爭性阻斷中樞神經受體與β內啡肽的結合[2],對神經、呼吸和循環(huán)抑制具有逆轉作用,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抑制得到緩解,從而糾正呼吸衰竭。納洛酮的藥理作用機制是對神經細胞膜分解代謝脂質的抑制,使前列腺恢復微循環(huán)調節(jié)作用,增加腦血流和灌注壓,干擾炎性反應,保護神經元。
慢性呼吸衰竭并發(fā)肺性腦病早期應用藥物治療,可以降低患者肺功能和腦組織損傷,但在治療時,需要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減少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指導。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使他們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愛護,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當患者出現(xiàn)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時,通過放松活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使他們保持平穩(wěn)的心態(tài);詳細講解面罩使用的方法,介紹相似的治療成功病例,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此外,還應保持病房內空氣流通,讓患者戒煙以消除對呼吸道的刺激,進行適度運動以提高患者機體的免疫力;注意患者保持口腔衛(wèi)生,多飲水,指導他們盡早開始呼吸訓練[3],進行心肺功能自檢。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PaCO2、PaO2與治療前相比均有改善,且觀察組血氣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均無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意識恢復時間更短,說明慢性呼吸衰竭并發(fā)肺性腦病早期應用藥物治療并給予綜合護理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作為臨床首選治療和護理方案。
[1]婁艷華.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腦病早期應用藥物治療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2):221-222.
[2]吳亞男.早期藥物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腦病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6):60-61.
[3]鄭偉霞.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腦病應用藥物早期治療的護理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3):35-36.
R473.5
B
1671-8194(2015)29-0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