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平
摘 要: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教育中人文精神與個性化培養(yǎng)的相關措施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給初中語文教育工作帶來一定助益。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育;人文精神;個性化
人文精神是初中語文課程的內涵,個性化學習是初中語文學習的新觀念。在當前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尋求有效的人文精神與個性化培養(yǎng)之道,力求將每位學生都培養(yǎng)成為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一、初中語文教育重視人文精神與個性化的意義
“文明以止,人文也”,人類的一切文化都可以用“人文”來涵蓋,它是人類的一種自我關懷,表現為人類對價值、尊嚴以及命運的追求和關切。人文性是初中語文教育的本質,初中語文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內涵,語言文字就是這些人文精神和內涵的載體。新課程改革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發(fā)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都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
二、初中語文教育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1.拓寬文化領域
初中語文教師若想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就必須注重容納多元文化,拓寬文化領域,使學生感受到更多國內外優(yōu)秀作品及其所蘊含的精神內涵。不同文化領域的內容能夠給學生帶來許多截然不同的感悟,例如讀中國的古詩詞,學生能感受到古人寄情山水寧靜致遠的情懷和雄心壯志丹心報國的理想,而讀外國名著,學生則能夠感受到西方風趣幽默和自由開放的人文特點。
2.創(chuàng)設人文情境
一個良好的情境能夠促進學生理解和體會知識。同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人文特點的情境,能夠促使學生人文精神的形成。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法必須要精心設計,例如在蘇軾的《水調歌頭》一課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王菲的《水調歌頭》這首歌,用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將學生引入到詩詞所表達的情境當中,跟隨著歌聲來體悟詩詞內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3.加強詩詞賞析教學
眾所周知,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有很多古詩詞作品,這些優(yōu)秀的古詩詞作品既能夠增加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同時又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和豐富學生的想象,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加強詩詞賞析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欣賞和理解古詩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人文內涵。
三、初中語文教育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策略
1.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優(yōu)秀的詩詞文章中都蘊含著深厚的思想感情,作者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要表達的內涵都凝聚在文字上,從而使之具有形和神,成為流芳百世的優(yōu)秀作品。若想研究這些詩詞文章的真正內涵,只靠課堂時間顯然是不夠的。對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制作課件及總結實踐報告等方式來自主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完成學習任務,同時還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特長,得到個性化發(fā)展。
2.加強寫作教學
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初中語文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標之一。寫作是一個人的事,無論文章內容還是所要表達的感情,都是學生自己決定的。在寫作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化和主體地位能夠充分凸顯出來,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要加強寫作教學,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寫作。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教育也發(fā)生了巨大轉變。當前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遵循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人文精神與個性化。
參考文獻:
[1]桑顏俠.尋求個性化、充滿人文精神的初中語文教學[J].文史月刊,2012(S3):256.
[2]于鐵.淺議如何加強初中語文教育中的人文關懷[J].中國校外教育,2013(29):121.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