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528000)黃雪凌
念珠菌性陰道炎(VVC)是常見的婦科疾病,臨床常見癥狀為外陰瘙癢,可伴有陰道疼痛和燒灼感,白帶增多,且性狀改變,病情嚴重者坐臥不安,還可出現(xiàn)尿頻、尿痛、性交痛[1]。VVC用藥后癥狀好轉停藥后易復發(fā)且具有傳染性,很多患者沒有疾病知識,會因此出現(xiàn)精神、情緒問題,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為更好防治VVC,降低復發(fā)率,減輕患者痛苦,我科自2014年始對VVC患者治療的同時,實施護理干預,并結合個人情況給予相應的健康教育,取得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14年1~3月確診的VVC患者80例,年齡18~50歲,病程3月~2年,按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所有患者真菌學檢查均陽性并有VVC常見癥狀,且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填寫調查表。
1.2 方法
1.2.1 制定護理干預流程 由治療室護士負責建立健康檔案,實施護理干預、健康教育及回訪;臨床確診患者,治療方法相同,對照組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個人情況給予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12個月后評價2組患者VVC治療情況、復發(fā)率和行為習慣保持情況。
附表1 兩組VVC治療情況和復發(fā)率情況比較[例(%)]
附表2 兩組VVC患者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改變及保持情況比較[例(%)]
1.2.2 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 ①心理干預:研究證明,心理干預可明顯改善念珠菌性陰道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2],因此要關心同情患者,以真誠的態(tài)度與患者進行親切交談,耐心傾聽患者的感受,建立檔案時詳細記錄患者的聯(lián)系方式,告訴患者會對其進行治療性回訪,使其有心理準備,并明確告知會對其信息保密,以取得患者的信任與配合;并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②認知干預:由治療室護士利用陰道沖洗時機,向患者講解VVC知識,讓患者了解堅持規(guī)范治療及自我保健護理的意義,避免一旦癥狀消失或緩解就掉以輕心、放棄治療[3]。
③衛(wèi)生指導:囑注意衛(wèi)生,不去公共浴室;保持外陰清潔,穿寬松棉質內(nèi)褲,患病期間內(nèi)褲、毛巾要煮沸消毒或置陽光下曝曬,無條件可穿前用電吹風加熱內(nèi)褲以達消毒目的;瘙癢時勿抓撓及摩擦患處,以免皮膚破損引起感染;講解女性生殖道自然防御機制,避免過度清洗引致菌群失調;平時用溫暖清水洗外陰,不用熱水、護理液及香皂,不使用衛(wèi)生護墊。
④飲食指導: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少吃海魚、蝦蟹;限制糖類食品攝入,增加嗜酸性乳酸菌即酸奶攝入量,以利于陰道正常菌群恢復。
⑤性生活指導:避免不潔性生活和頻繁更換性伴侶,大多數(shù)性伴侶雖沒出現(xiàn)癥狀,但通過性生活會交叉感染,故治療期間應禁性生活且性伴侶同時接受治療。
⑥指導堅持按醫(yī)囑治療:教會患者陰道沖洗及陰道栓劑使用方法以確保療效,要強調治愈標準、堅持治療及復診的必要性,以免患者癥狀緩解后自行停藥,放棄復診;或復發(fā)時不進行檢驗而自行買藥治療。
⑦將VVC有關內(nèi)容、圖片編制成健康教育手冊發(fā)放給患者,使患者能以直觀的方式了解VVC,并能時刻溫習,彌補口頭教育的不足。
⑧提供咨詢電話,定期隨訪;解答患者治療過程中用藥、護理、復診問題,督促按療程治療,定期復診,保持良好行為習慣。
1.3 評價方法
1.3.1 治愈及復發(fā)標準 治愈:療程結束后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真菌學檢查連續(xù)3個周期陰性;好轉:療程結束后臨床癥狀消失或好轉,真菌學檢查連續(xù)3個周期陽性;復發(fā):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真菌學檢查連續(xù)3個周期陰性后癥狀重現(xiàn),檢查再次呈陽性。
1.3.2 行為習慣評價 在患者接受3個療程治療后發(fā)放問卷調查,行為習慣良好:患者行為習慣完全按健康教育內(nèi)容進行;行為習慣一般:患者行為習慣大部分按健康教育內(nèi)容進行;行為習慣差:患者行為習慣僅小部分按健康教育內(nèi)容進行。
1.3.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兩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兩組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是提高治療依從性的有效途徑[4],而VVC患者治療依從程度的高低是影響其治愈及預防復發(fā)的關鍵,護理干預結合健康教育是護理意識與模式的改變,既能提高護士的溝通能力,又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使其堅持規(guī)范治療,達到增加治愈率,降低復發(fā)率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體現(xiàn)了護理的價值。
3.2 由于不良個人行為及生活方式是導致VVC的重要因素[5],之前VVC以單純藥物治療為主,而忽視了患者疾病知識水平和行為習慣的健康教育,導致療效不佳或易反復發(fā)作,打擊患者治療的信心,損害其心身健康。本研究顯示,護士在治療同時根據(jù)患者情況給予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VVC知識水平及增強保健意識;且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在治療期間和恢復期的長期存在,保證患者能持續(xù)得到護士延伸性的護理服務,對患者治療康復起到強大的支持作用,促使患者自覺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xiàn)知識水平提高→態(tài)度改變→行為配合的良好循環(huán),達到病情恢復快,不易復發(f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