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祥美
【摘 要】 英語聽課和評課是教學常規(gu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教師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重要途徑。教研員、老師經常深入課堂聽課,一方面是幫助教師檢查自己的教學工作,以便使教師們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改進教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教師業(yè)務水平和教學能力進行評估。聽課教師科學的分析和適當?shù)暮侠碓u價,對業(yè)務水平的提高、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思想的完善、教學特色的形成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聽課;對策和研究
新一輪課改的春風正吹拂著中小學的課堂,給教學活動帶來了生機與活力。聽課,作為一種常規(guī)性的教學研究活動,一直以來都在各學校、各學科教研活動中經常地、廣泛地進行著。比如:我們學校還規(guī)定,教師每期必須聽課20節(jié)課以上,學校中層以上干部必須每周聽不少于兩節(jié)課以上等等。以行政管理的方式將干部、教師的“聽課任務”給以“落實”,并制定相應的獎懲條例。然而,為了去完成聽課任務,教師間相互抄寫聽課筆記的現(xiàn)象多有發(fā)生。問起原因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聽課;第二,啟發(fā)不大,聽了效果不明顯;第三,對聽課的指導和要求不太明確,不知如何去聽課?
新課程改革大力的倡導校本教研,主張開展學科、年級組、學校之間等多種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主張將說課、聽課與評課相結合,通過聽課與評課研究活動改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事實上,會不會聽課、如何去聽課,從什么角度去觀察一堂課等等,都是有必要進行研究的。它既關系到聽課質量以及常規(guī)教學的水平,也關系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有效、深入的開展。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應當如何從聽課中把握課堂教學的本質問題。
一、什么是英語聽課
英語聽課是指教師或研究者憑借眼、耳、手等感官,運用有關的輔助工具如:記錄本、調查表等,從課堂情境中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料,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學習,是評價及研究的教育教學方法。由于聽課者在課堂上最多的是看教師如何組織教學,學生如何開展學習活動(如小組討論活動,實物展示活動、多媒體展示、課本劇表演等)所以,在新課程理念下,人們又把聽課稱之為“看課”。
二、英語聽課的前提
英語聽課的前提是了解英語課堂教學的本質。英語課堂教學通過學生、教師、教材、教法、教學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產生效果。教師是作為指導者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教材是為學生學習提供的英語素材;教法是教師為指導學生學習而采取的手段;教學環(huán)境是為學生有效學習英語而創(chuàng)設的氛圍。在諸多相關因素中,師生的互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而在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職責是教會學生學習。因此,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最終要看學生學到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學生是否學會了他們原來不會的東西。說到底,英語課堂教學要看學生如何學,學的如何,英語課堂教學的價值應該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英語課是一門語言實踐課,更要突出體現(xiàn)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更要注重學生的語言技能訓練和交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以學生為主體的語言教學思想(learner--based teaching)已在教師中形成共識。有研究表明,英語課堂教學的首要因素不是教學法,而是學生的參與、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師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從研究 how to teach on the part of teacher轉向研究 how to learn on the part of student.
三、英語聽課的基本內容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師要求學生通過教學過程達到的學習效果和行為。聽課時,通常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看教師對教材的意圖是否明了,對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否熟悉,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是否強,能否準確把握和構建以下四個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
(二)教學內容
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教材和課程標準早已確定的,但不同教師處理同樣內容的課差異卻很大。聽課的時候應注意把重點放在教師對教材的熟悉程度、處理教材的方法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上。
(三)教學過程
教師是否能在教學活動中自然滲透語言知識,結構嚴謹合理,層次分明,有邏輯性,過渡自然。教師是否能有效的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學直觀性強。
(四)上課的效果
英語課堂教學的氣氛是否濃厚,教師是否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是否能主動參與和配合教師的教學。
(五)英語教師素質
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我覺得應該把重點放在教學基本功上。比如:專業(yè)知識、教態(tài)、教學語言、教學基本功、等方面。
四、英語聽課的基本要求
(一)要明確聽課的目的、計劃和要求
無論是聽那種類型的課,在聽課前都應該確定具體的目的和要求。否則,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的、真實的聽課信息,就達不到聽課的目的。
(二)要了解教材、學校和教師的基本情況
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要求。因此,聽課者必須課前熟悉。
(三)做到聽、看、記、思的結合
教師是否體現(xiàn)新課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是否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詳略得當。教師的語言是否流暢,表達是否清楚,是否親切和藹。教學活動是否有創(chuàng)新之處(聽看結合)。
五、思考
由于初中英語內容多,課時又有限,就極容易形成老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的局面。教師逐句、逐段地分析、講解、翻譯、講評,而學生則聽講、記錄、答題。學生的學習常常停留在語言知識、語言形式上,深入不到內容、文化和語感上,更達不到“心悟”的層次。事實上,“講”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練”是學生實踐感悟的過程。教師的“講”一定要抓住關鍵,簡明扼要,切中要點,通過精講使學生掌握要領,為學生的實踐操練創(chuàng)造條件,達到牢固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目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把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注意學習過程,不斷感悟所學知識,領會所學內容的真實內涵,學會怎樣學習,掌握學習活動的內在機制,提高學習效率。英語聽課主要思考的問題:英語授課教師是怎樣開始教學的,為什么要這樣來處理教材。換一種角度、換一種方式可不可以。對教師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現(xiàn)錯誤之處,要思考原因,并預測對學生產生的相關影響,要學會換位進行思考,假如自己來上這一節(jié)課,應該怎樣上?對于怎樣做好聽課記錄?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以聽、看為主,記錄次之。聽課者主要要把精力放在聽課、觀察師生活動和思考的問題上。2.記錄也要詳略得當,突出重點,文字精煉。記錄的內容一般包括板書、教師的重點提問、學生的典型發(fā)言、師生活動的情況,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材中的精彩創(chuàng)新與失誤之處。
【參考文獻】
[1]葉禹卿.新課程聽課評課與優(yōu)秀案例分析.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劉旭.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聽課、說課、上課.四川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