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軍
(錦州市衛(wèi)生學校,遼寧 錦州 121000)
新型教學法聯(lián)合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互動系統(tǒng)在病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陳桂軍
(錦州市衛(wèi)生學校,遼寧 錦州 121000)
目的 探討新型教學法聯(lián)合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互動系統(tǒng)在病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校2013級護理專業(yè)學生,共130名為研究對象,依據教學模式不同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5名。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法,研究組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團隊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聯(lián)合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互動系統(tǒng)。結果 研究組學生考核成績得到的優(yōu)良率為66.2%,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考核成績優(yōu)良率33.9%,且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87,P<0.05)。結論 新型教學法聯(lián)合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互動系統(tǒng)在病理實驗教學中應用可以明顯的提高學生的考核成績和學習效率,值得推廣應用。
病理學;問題導向;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互動系統(tǒng)
近年來隨著中等職業(yè)學校實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實驗教學模式正在逐步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各類新型的教學模式轉變,結合顯微互動系統(tǒng)更加直觀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本研究通過對我校2013級護理專業(yè)學生教學情況進行分析,擬探討新型教學法聯(lián)合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互動系統(tǒng)在病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校2013級護理專業(yè)學生,共130名,全部學生都是通過遼寧省統(tǒng)一招生錄取,學生在性別、年齡和入學成績等方面對比差異較小,依據教學模式不同將學生平均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5名。兩組學生在一般資料上的對比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運用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首先觀看與本次實驗內容有關的錄像約10 min,由教師向學生提問復習學過的相關理論知識,教師介紹實驗目的,講授5~6個大體標本和5~6張典型的病理切片。然后學生自由分組,并以組為單位對大體標本進行觀察,使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觀察病理切片,最后是整理實驗報告。
1.2.2 研究組:運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團隊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與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互動系統(tǒng)相結合開展實驗教學活動,具體的教學步驟為:①前期準備:教師向學生講解相關教學方式的特點,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分成不同的團隊,要求每一個團隊選擇一名學習積極,主動表現的學生作為隊長。教師應在開展課程活動之前,廣泛查找和審閱相關的資料,并精心準備典型的病例,或者在醫(yī)院中選擇與本次實驗教學內容相關的真實病例,根據病例中的病理特征和實驗目的設置有效的問題,將精心挑選出來的病例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1]。②課堂實驗教學:使用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互動系統(tǒng),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準備好的典型病例,并強調本次實驗課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病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帶著問題詳細講解大體標本和病理切片。使用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互動實驗教學系統(tǒng),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電腦屏幕觀看教師全部示教過程。③學生分組討論: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在團隊內互相交流和討論,時間為15 min。④教學反饋:教師針對實驗前設置的問題和實驗中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提問,每個實驗小組選派一名同學做中心發(fā)言,其他實驗小組和任課教師做評委進行現場打分,取平均分作為最后得分,所得分數作為該實驗小組同學的平時成績,時間10 min。⑤課堂小結:在實驗課結束之前,教師總結實驗中的重點難點,并對學生存在爭議的問題進行解析。⑥完成作業(yè):學生按照要求完成電子實驗報告。
1.3 效果評定標準:研究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實驗技能考核,考核的主要內容包括:病例分析、臨床常見疾病的大體標本和病理切片診斷等。滿分為100分,一共分為5個等級,即90分及以上為優(yōu)秀,80~89分為良好,70~79分為中等,60~69分為及格,<60分為不及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學生考核成績得到的優(yōu)良率為66.2%,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考核成績優(yōu)良率33.9%,且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87,P<0.05)。見表1。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研究組學生能較為準確的分析病例,能正確診斷大體標本和病理切片,并且研究組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相互協(xié)作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學的醫(yī)學理論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表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優(yōu)良率對比
病理實驗教學既是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技能的橋梁,又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傳統(tǒng)的病理實驗教學,主要應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進行實驗操作,無法實現圖像共享,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準確、快速找到病變的部位,一部分學生缺乏與教師的溝通,另一部分學生雖然會主動向教師請教相關問題,但是教師答疑的過程需要花費時間,導致余下的學生無法得到有效的指導,降低了實驗教學效率和效果。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時間過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方法是屬于填鴨式的,但是問題導向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無論是啟發(fā)式還是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
病理學是一門形態(tài)學,臨床常見疾病的病理變化特點內容繁多,涉及到正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以及臨床內、外、婦、兒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廣泛,不利于記憶,加上學生還沒有學習臨床醫(yī)學知識,短時間內很難將病理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中。病理實驗教學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團隊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團隊,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對典型病例進行分析,從而提升學習的興趣,將學生普遍存在的機械記憶轉變成理解記憶,通過團隊合作學習的方式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描述能力,為今后正式參與臨床工作奠定基礎。
利用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的互動系統(tǒng)能夠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習材料的共享,任何一個學生的電腦數碼信號都能夠傳送到教師的電腦上,讓學生與教師通過語音、信息交流,快速完成作業(yè)下發(fā)和收集工作。并且能夠在教師機終端控制學生的電腦及圖像的處理,還能夠進行白平衡、對比度和色調等方面的調試,并能夠進行手動和自動的拍照[3]。
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的互動系統(tǒng)能為以上三種教學方法提供施展平臺,具備明顯的使用優(yōu)勢:①將切片過程進行動態(tài)演示,教會學生如何從低倍鏡轉變到高倍鏡,找出病變部位;②教師可將病變特點相似的圖像放到展示平臺中,讓學生辨認,加深理解,提升教學效果;③教師可以把教學課件或從網上下載的典型病理圖片與學生實現共享,學生可以下載或拍照儲存。充分發(fā)揮教學資源的作用,教師也可以選擇局域網實現學習知識的共享,讓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更好的互動;④教師可以利用語音系統(tǒng)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不僅能夠節(jié)省時間還能節(jié)省資源,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⑤教師利用實時監(jiān)控,按時對課堂上各個顯微鏡下的圖像進行觀察,如果發(fā)現問題應及時進行處理;⑥學生可以利用語音系統(tǒng)進行分組討論,既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團隊間還互不干擾,教師使用語音系統(tǒng)加入各個團隊的討論,為學生解答實驗過程存在的疑惑;⑦數碼互動系統(tǒng)能夠有效將圖像信息、文字和語音三個內容相結合,學生利用多感官接收信息,能有效提升學習的積極性;⑧使用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的互動系統(tǒng)能實現無紙化考試,改進傳統(tǒng)考試方法存在的缺點,如耗時耗力和工作壓力大等,教師利用互動系統(tǒng),把考試的內容轉變成多媒體考試形式,并使用軟件自動統(tǒng)計系統(tǒng)將學生成績進行統(tǒng)計。
問題導向教學法、團隊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與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的互動系統(tǒng)相結合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①實驗課內容過多,教師上課速度太快或太慢都有可能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②學生過多在意電腦上顯示的圖片,而忽略了顯微鏡下切片圖像的觀察[4]。病理學是醫(yī)學形態(tài)學中的主要課程之一,也是聯(lián)系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紐帶[5-6]。在病理實驗教學中以問題導向教學法、團隊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與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互動系統(tǒng)相結合,能有效解決學生在病理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傳統(tǒng)實驗教學方法相比具有明顯優(yōu)勢。
總之,在病理實驗教學過程中,選擇適合于本專業(yè)特點的教學方式十分必要,將各種新型教學方式和Motic digilab Ⅱ數碼顯微互動系統(tǒng)相結合能明顯提升教學效果,值得推廣和使用。
[1] 黃軒,羅峰,方克敏,等.Motic顯微互動系統(tǒng)在醫(yī)學形態(tài)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與管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9):311-324.
[2] 史琳,張安文,羅曉慶,等.在高職高專病理學教學中運用PBL教學法進行臨床病理討論的探索[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7):324-336.
[3] 楊建萍,王峰,趙志華.病理實驗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應用探索[J].科技信息,2011(29):247-264.
[4] 郭穎,金春亭,張國徽,等.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0,27(4):105-201.
[5] 侯亞莉.新型教學法聯(lián)合Motic digilab II數碼顯微互動系統(tǒng)在病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19):2789-2791.
[6] 黃東平,羅峰.Motic顯微互動系統(tǒng)在醫(yī)學形態(tài)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與管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9):2651-2652.
R36
C
1671-8194(2015)13-02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