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林
整修一新的紅梅公園,有許多創(chuàng)意,其中就是以紅梅閣為中心,一條小河環(huán)繞,周邊新種了不少梅花。雖不及南京東郊梅花山“龍蟠勝地,春風(fēng)十里梅花”,但“紅梅春曉”總算有些名副其實了,讓市民不需遠行就能與梅花親密接觸,實是一件好事。
說起這“紅梅春曉”,是紅梅公園一景,也還是有些來頭的,雖說不是名聞遐邇,也算的是家喻戶曉。還是先來看看歷史,紅梅閣是一座雙層重檐的清代建筑,其歷史可追溯到唐末,最早是一處寺院,因其梅花環(huán)繞而得名。據(jù)說紅梅閣曾經(jīng)香煙輕裊,竹梅成蔭,尤其是紅梅盛開季節(jié),更是絢麗清艷,宛如一片霓云,堪稱"擬仙都之仿佛",文人墨客相聚于此,賞梅作詩,好不熱鬧。宋代還曾把此地作為貢士試院,在梅花繽紛中考試,倒也詩情畫意,頗能激發(fā)學(xué)子靈感。后來道家也相中了,傳說號稱紫陽真人的道教南派鼻祖張伯端曾在此聚徒修煉,恐怕這僅僅是傳說,很不靠譜,但梅花有骨,道家修身,倒也默契。年年梅花開,歲歲人不同,戰(zhàn)火無情,紅梅閣幾經(jīng)風(fēng)雨;梅花有意,依舊花開花落,在每年二至三月間,千樹梅花爭香吐艷,為常州帶來一年中第一抹艷麗。時光流轉(zhuǎn)到清代,梅花也很昌盛。常州籍大學(xué)者、清代著名學(xué)者趙翼經(jīng)常去賞梅,還情不自禁寫下“出閣尋春羽客家,紅梅一樹燦如霞,樵陽未即游仙去,先向瑤臺掃落花”的詩句。光緒二十六年《重建紅梅閣記》碑文中有云:“北窗洞啟,碧后翠竹間紅梅在焉?;ㄈ缃笛闱咝钠?,耆奇者遐想仙蹤,往往低徊之不欲去?!笨梢姡坊ú粩?。就是到了20世紀(jì)初,還是依舊梅花香。作為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小時候常常跑到紅梅閣讀書、玩耍,對這些紅梅流連忘返,還意氣風(fēng)發(fā)用“鐵梅”“梅影山人”作為筆名,自然也留下了相關(guān)詩句:“出其東門外,相將訪紅梅。春意枝頭鬧,雪花滿樹開。道人煨古拙,煙濕舞徘徊。此中有至境,一一入寒杯。坐久不覺晚,瘦鶴竹邊回?!?/p>
一處紅梅,千年情懷,纏繞了多少人的夢。
但我沒有他們的福氣,從20世紀(jì)90年代初到常州,年年幾趟紅梅公園,也就稀稀疏疏幾株梅花,哪有古人筆下的影子。
留存千年的梅花呢?面對千年的刀光劍影,英姿颯爽,為何經(jīng)不住幾十年的凄風(fēng)苦雨,紛紛香消玉損?
盡管還有“婀娜拔香拂酒壺,惟有春風(fēng)獨自扶”的櫻花婀娜多姿,櫻花傷神,我去紅梅公園的次數(shù)漸漸少了。留在古詩詞中的梅花,她們不論站在哪里,哪里都會有繽紛的花朵與掩不住的的幽香。清秀的梅花,粉臉淺笑,嬌嫩含羞,風(fēng)情萬千,一如清麗的佳人顧盼生姿、脈脈傳情,常常推開我心靈之窗,淺酌低吟,在不經(jīng)意間攪亂絲絲縷縷的掛牽……
好在紅梅公園去了圍墻,也去了紅梅閣幾乎無梅的缺陷,挖地為渠,水繞梅閣,依地種梅,沿堤栽花,梅映清影,把那斷斷續(xù)續(xù)的舊夢重溫,于是“紅梅春曉”不再殘缺,關(guān)于梅花的記憶也從此成為我與梅花有個約會。
今年的三月有點像怨婦,幾乎天天陰雨綿綿、淅淅瀝瀝、日日“滴滴嗒嗒”,弄得人又冷又濕好心煩。時不時地飄揚起雪花兒來,時雨時雪,或者是雨中夾雪、雪中有雨,霏霏灑灑,黏地成水,弄得心情濕漉漉的。好在今天意外放晴,雖說氣溫較低,吹面乍寒,卻因陽光彌漫,心情如楊柳般飛揚。
正逢星期天,老天有眼,市民傾巢出動,踏春去,看梅去。我也不能免俗,攜夫人,走進紅梅閣,聊解相思苦。
我們從紅梅閣正門進入。
寬闊的道路兩旁,數(shù)株梅花亭亭玉立,如盛典中的禮儀,沒有矯揉造作,沒有虛情假意,孩子般,女兒般,美麗溫柔,真誠熱情,大方純樸,笑盈盈的迎接每一位游人,就像迎接她們的家人。我們成了紅地毯上的嘉賓,不由得紳士起來,急切的腳步也舒緩起來。唯有孩子,被團團紅色逗得心花怒放,一路跑向遠處的梅花林。放眼望去,好一派梅花的世界,青褐色的樹枝依舊沉睡,常綠的樹葉老態(tài)龍鐘,早醒的楊柳惺忪朦朧,河水還冬眠未醒,而剛剛經(jīng)歷風(fēng)雨,經(jīng)歷寒冷的梅花在萎靡不振的陽光下,顯得那般神清氣爽,那般嬌媚動人,那般熱情洋溢,紅紅火火的燃燒我們塵封的心,冰冷的心,干涸的心,潮濕的心,仿佛有春水悄然在心底流淌,流淌著歡快的聲音。
不免腳步急切起來……
站在紅梅閣西邊最大的一片紅梅林面前,我與梅花零距離。近可觀其態(tài),聞其香,看其笑;伸手可牽其衣,攬其身,撫其發(fā)。說是最大,也不過方寸之間,數(shù)百株而已,其實東邊還有一片梅花林,只是不及西邊的大,也沒有西邊的密集,好像只有一種顏色。于是這片梅林就彰顯出優(yōu)勢,梅花競相開放,氣勢已成,紅的似片片朝霞,白的粉妝玉琢,粉的嬌艷欲滴,云蒸霞蔚,繁花似錦,一片暗香浮動,使人目不暇接,所謂亂花漸欲迷人眼。我仿佛到了女兒國,一樣的肌膚,一樣的紅唇明眸,不一樣的裙衫,個個傾國傾城,婀娜多姿,讓人有些不知所措,有些心慌意亂,有些情不自禁,那瞬間竟一片空白。平常喜好詩詞的我,多想神采飛揚的吟著一句句唐詩宋詞,與姜夔和一段《暗香》和《疏影》,與周邦彥對一段《花犯》,或者與陸游來一段《卜算子》,可我竟想不起許許多多熟悉的樂章。穿越在梅樹之間,偶一碰觸枝干,花瓣自天飄降,輕歌曼舞,那是大唐芙蓉國,還是飛天的傳說,似雪似花、非雪非花,“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花瓣落在我的身上,飛舞在我的眼前,暗香飄浮,沁人心脾,引得人流連忘返,似醉非醉。
輕輕拈起一瓣芬芳,放在唇邊,感知這一親芳澤的觸感,卻不料,一陣風(fēng)過,芳香猶在,那瓣梅花卻已消失了行跡……目盡梅影,亦真亦幻。置身梅林的簇擁之中,我只能微閉著眼,聆聽梅花的呼吸,感知梅花的心跳,任那一股股淡淡的清香,沁脾透體。以花香清心,以花露洗塵,馥郁之氣沁骨入魂,情融融,直覺得眼醉、心醉,感覺被這一片繽紛的梅花溶化了,溶為一瓣自己喜歡的梅花,溶為一片飄香的激情。
不僅是我,整片梅林人影憧憧,在花叢中微微晃動,我想他們也是一樣的心境。孩子擺著不同的姿勢,少女人面梅花相映,那些中年人恍惚青春煥發(fā),老人們也不甘落后,一冬的陰霾因梅花消散一空。我也一個勁的給夫人按動快門,梅花年輕了所有人的心,快樂了所有人的心,陶醉了所有人的心,許多愛好者拿著非常專業(yè)的相機到處捕捉梅花的倩影,不同的人群,一樣的心情。
千古梅花芳蔭如此,今人又似她幾許?
人面桃花,如此纏綿,連唐僧也難逃女兒國,何況我輩凡夫俗子,只有墜入麗人網(wǎng)了。倒是盛裝待嫁的梅花,落落大方,緋紅的臉龐流露出羞澀的甜蜜,溫情脈脈的隨著清風(fēng)對語,盈盈微笑吐露著滿身的芬芳。
說梅花是四君子,不如說四美人之一。
梅花初開,枝上無數(shù)花骨朵,圓圓的蕊,小蘑菇似的,撲閃著楚楚動人的眼睛,那是總把青梅嗅的豆蔻飛燕,一襲粉紅風(fēng)衣,何等清新純潔;及至梅花吐艷,紅如云霞,白似雪花,綠若翡翠,處處春潮涌動,處處顧盼流芳,眉目傳情,那是醉酒翩翩的貴妃。待到一陣春雨寒風(fēng),落紅無數(shù),梅依枝頭,情深意切,依依不舍,便是不忍離去,滿面凄楚的昭君……
有人說,雪中梅別有情趣。
是呀,雪落大地,處處白茫茫一片,獨梅花綻放,亮麗的紅色,那是怎樣的美麗燦爛,簡直就是驚艷!還有游人稀少,空氣除了清新還是清新,萬物空靈,只有梅花和著雪花,直落在心底,濕漉漉的幽香沁人心肺,久久不散,那是10年的茅臺,還是50年的女兒紅?
記得是前兩年,我曾冒著大雪,獨自來紅梅閣看梅,就像看一個故人。當(dāng)時幾乎沒有什么游人,只有幾個梅花的癡情者小心翼翼的留下每一個動人心魂的瞬間。梅花和雪花就像兩姊妹,自由自在的嬉戲細語,紅梅托雪,雪映梅花,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雪,雪是天上的仙女,梅是人間的美神。你看那疏影橫斜,樛曲萬狀的枝條上,串串粉綠色的花蕾,托出剛展開的火紅晶瑩的花朵,那舒展的花瓣,帶著新鮮的淺笑,冰清玉潔,露出灼人的靚麗,在嚴(yán)寒雪風(fēng)中燦爛著,那清麗襲人的馨香,甜甜的,淡淡的……讓人不知到了天國,還是瑤池仙境。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雪一體,雙劍合璧,或許我就不該闖進這女兒領(lǐng)地,我只能遠遠的坐在那木質(zhì)的樓閣,溫一壺酒,拿一本唐宋詞,靜靜地推窗向外,看那溫婉綽約的梅花和著雪花,在靜穆空寂中,獨行于世,散發(fā)著江南特有的心境和意蘊,任那淡淡的蕊香,幽寒的氣息,沁心的涼意,穿過半掩的門扉,靜靜地落在雕花桌椅和案臺,那一刻頭腦如此單純,“脈脈花疏天淡,云來去,數(shù)枝梅。愛欹纖影上窗紗,無限輕香夜繞家。一陣東風(fēng)濕殘雪,強將嬌淚學(xué)梨花?!睕]有塵世所有的紛紛擾擾,真是極致的生活享受……
我也曾夜間觀梅。
那日在文筆山莊吃飯,幾杯小酒下肚,不免有些醉意,加之月光冰清玉潔,就順著梅香去了。夜間的梅花隱沒在夜幕之中,月光下,萬點唇紅在一片凄清月色的背景里展開,風(fēng)姿綽約,晶瑩剔透,那種感覺真是非常美妙。夜間看花,不為看花姿,只為聞其香。白天受到陽光照射影響,香氣四散,許多人不覺梅香,到了夜晚可是不同,走進梅花林間,撲鼻的香氣濃得化不開,最能體驗“暗香浮動”的心曠神怡?!爸鈱は悴豢舷?,香在無尋處”,徜徉在花叢之中,微風(fēng)陣陣略過梅林,猶如浸身香海,通體蘊香,催人欲醉?!笆杳窇腋邿?,照此花下酌。只疑花枝燃,不覺燈花落?!惫湃苏媸请S心所欲,性情中人。不妨再來一杯,花間一壺酒,對飲成三人,好不美哉!你看,明清詩人高啟居然看見美人款款走來,“瓊枝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寒衣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fēng)愁絕幾回開?!?/p>
只是現(xiàn)在大講美化,亮化,五光十色的夜燈平添了都市的燈火闌珊,紙醉燈迷。燈光中梅花粉墨登場,斑斕多姿,若隱若現(xiàn),妖艷了許多,但也有了幾絲世俗氣,脂粉氣,風(fēng)塵氣,香味依舊濃列,但顯得散亂,不那么情景相隨,源遠流長,香清溢遠。所以,凡事都是雙刃劍,燈光制造了美麗,也撕碎了美麗。
其實,賞梅賞的是心情,是不計較時辰和地點的,正如宋代張功甫《梅品》所說“花宜稱”凡二十六條:“淡云、曉日、薄寒、細雨、輕煙、佳月、夕陽、微雪、晚霞、珍禽、孤鶴、清溪、小橋、竹邊、松下、明窗、疏籬、蒼崖、綠臺、銅瓶、紙帳、林間吹笛、膝上橫琴、石枰下棋、掃雪煎茶、美人淡妝簪戴?!蹦憧?,如此包羅萬象,逢此佳境,賞梅就好似漫步天宇,大有玄幻太虛之意呀。
走出梅花林,我們沿著河堤緩緩前行。兩旁的一株株梅花報以慧心的笑容,優(yōu)柔嫻恬,情竇初開,或是芳心吐蕊,微低著頭,卻不是用眼睛悄悄地張望過路人,是歡迎,還是等待,是遙望,還是期盼,那一份喜悅和激動隨風(fēng)傳遞,含羞的心事落在水中,水似乎也感染了一絲風(fēng)花雪月。梅映水中,水藏心中,微微蕩起幾圈漣漪,我想,他的心底早已盈滿了梅花的麗影,連做夢也不全是灰色的孤寂和單調(diào),有了幾許倚麗。倒是那些樹不解風(fēng)情,依舊枯枝舊夢,草倒綠綠的,婢女般遠遠跟著,知趣的不搶風(fēng)采,自然界就是這樣多彩而矛盾。
行人沉醉在梅香里,或三三兩兩地竊語,或獨自站立品為味,有的隨心愜意地在梅花樹下小坐片刻。
我們也找了張凳子,歇歇腳。隨便左顧右盼……
前面就是紅梅閣,飛檐翹角,黃墻黑瓦。千百年來,繁華散去,如今既不是道場,也不是貢院,只是一個象征,唯梅花生死相隨,不棄不離,也算圓滿。旁邊緊鄰“嘉賢坊”,據(jù)說為紀(jì)念常州古城奠基人季札所修建的?!按呵餇帍s不顧骨肉,孰如季子始終讓國”。季札的故事很動人,讓國、觀樂、掛劍等故事被推崇者津津樂道。歷史上說他視富貴如糞土,三次推讓君位。于己,他保全了高風(fēng)亮節(jié)的名聲,晉代人殷仲堪評季子“譬猶乘太虛而升昆侖,游清霄而佩日月。英風(fēng)噪俗,遺德在民?!贝蹬踔?。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拜謁季子廟后,曾寫下《陳情贈友人》長詩一首“延陵有寶劍,價重千黃金。觀風(fēng)歷上國,暗許故人深。歸來掛墳松,萬古知其心?!辟N金無數(shù)。
左邊就是天寧寺,緊鄰紅梅公園,是一座佛家寺院,“法會之盛聞名遐邇,莊嚴(yán)妙勝甲于東南”,最早建于唐代,那位風(fēng)流干隆爺曾三次到天寧寺拈香,并留下"龍城象教"等墨寶,他喜歡用這種方式告訴天下,他到此一游。高高在上的那是天寧寶塔,金光閃閃,剛復(fù)建不久,終日佛音繚繞。新加坡是無中生有的成功典范,現(xiàn)在全國各地都在造景、復(fù)景、擴景,你看咫尺的靈山大佛,遠一點的橫店,還有常州的恐龍園,就看怎么造了。也有成功無數(shù),帶來財源滾滾,再過千年,那是文物;也不乏敗筆破筆,顆粒無收,怨聲載道。所以造化弄人呀。
與寶塔對應(yīng)的是文筆塔。始建于南朝齊高祖蕭道成建元年間,本名建元寺,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筆,又稱文筆塔,被常州文人視為筆魂。筆下有人命關(guān)天,筆下有千軍萬馬。每年考試前,還有節(jié)日,應(yīng)試學(xué)者,文人都要登此塔,一來沾文氣,二來看風(fēng)景,順便找點素材。清代洪亮吉登上此塔:“花光裹塔紅三面,燕剪穿簾紫一雙;十字港中容小剎,七層樓外見空江?!笨梢娦那椴诲e,收獲不小。
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陽惟照一塔孤。有了天寧寶塔的陪伴,文筆塔從此不孤單。一閣兩塔,一邊子乎者也,風(fēng)雅頌;一邊阿彌陀佛,普度眾生。一進一退,倒也稀罕有趣。我想,那些高中榜首的,在文筆塔神采飛揚,那些名落孫山的呢?會不會高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口號,爬爬寶塔,尋求失意后的寧靜和淡泊?梅花倒是年復(fù)一年,在二月含羞欲放,盛年繁華,在三月落英繽紛,香消玉碎,不管太平盛世,不求亂世風(fēng)云。
人們何以偏愛梅花、鐘情于梅花?
我問身邊的梅花,花不語。是因為它美的緣故么?還是冬季別無花。
說她美,的確很美:朵朵冷艷、縷縷幽芳、孤芳自賞、純潔無瑕。其實,美的更有嬌艷的牡丹、絢麗的月季、清秀的荷花;她也不如茉莉清香、不如菊花美麗、不如桃花艷麗。也許是季節(jié)成全了梅花,還是梅花成全了冬季。你看春花秋月,花海人潮,人們目不暇接,也容易見異思遷,到處是千嬌百媚的美人,誰不是左顧右盼,左摟右抱,誰還會忠貞不二,情有獨鐘。而冬天,萬物凋零,人們裹在風(fēng)雪里,縮在寒氣里,詩情畫意早已萎縮在爐火中。在這個沒有五彩的季節(jié),突然有一種花綻放在風(fēng)雪中,盛開在風(fēng)雨里,以全部的柔情、激情和生命驅(qū)趕冬的料峭,點燃了一顆顆凍僵的靈魂,誰能不為之傾倒?誰能不被她征服?誰能不被她別具一格的美麗所吸引呢?“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眴柺澜?,你的芬芳,誰能與你媲美?看蒼茫,你的韌性,誰能與你斗艷?
從大名鼎鼎到無名小卒,小小紅梅簡直就是繞不開的命題,連曹雪芹大師嘔心瀝血之作《紅樓夢》也搬來了梅花,《訪妙玉乞紅梅》“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還專門有分別以“紅”“梅”“花”各成一首的《詠紅梅花》。梅花駐留在源遠流長的文學(xué)時空,吟梅的詩詞文章無限鋪展,從古到今,連綿成一個生生不息、源源不斷的樂章。
梅花是投機取巧,還是另辟蹊徑,從百花中脫穎而出,橫空出世在冬的舞臺。梅的所有價值都緣自苦寒,源于冬天,沒有冰天雪地的歷練,梅便不成其為梅,梅便不可能擁有獨步天下的風(fēng)骨,梅就不配象征冬雪高潔的靈魂。是苦寒成就了梅,苦寒是梅的恩典?!捌缴喟凉?,不畏雪霜寒;若待知音至,隨開滿梅花?!泵坊ň褪菫槎焐模焓敲坊ǖ闹?。人生難得一知己,于是冬天因梅花而生動,梅花因冬天而重生。
不覺已是黃昏時分,暮色沉沉?;赝t梅閣,飛檐翹角,古典深邃,一幅文雅書生之氣,正襟危坐在一片梅海之中,紅袖添香。不覺心生悵然,仿白居易一詩,“三月閑情去觀賞,竟為梅花醉一場,季子祠邊繁似雪,紅梅閣里麗如妝”。
吟罷,悄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