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莎美
iPhone 6s發(fā)布之后,一位在美國媒體做IT記者的朋友問我:“中國人是不是已經(jīng)開始在蘋果專賣店門口排隊了?”
中國人愛蘋果手機,這是一件在全世界都很出名的事。我曾經(jīng)讀到一則新聞說,一個小偷某天在上海的一輛公交車上,一舉偷到了3部蘋果手機——連擠公交車上下班的中國人,都不惜花近1000美元買一部手機,可見中國人“蘋果情結”之深。
據(jù)報道,蘋果公司全世界最忙碌的10個專賣店中,就有6個在中國。中國人為什么這么愛蘋果?我的美國朋友問。要知道,在蘋果的故鄉(xiāng)美國,蘋果一是沒有這么貴(很多情況下是簽合約就送),二是絕對沒有這么廣受追捧。
一位上海女性朋友解釋,手機在中國不但是個手機問題,更是個“面子”問題——比如一桌人坐在一起吃飯,放在桌上的手機,就不只是手機了,“手機,和手表、包包一樣,是人的鎧甲和戰(zhàn)衣?!?/p>
這當然是上海人略帶夸張的說法。但不可否認,很長一段時間,蘋果在中國都是“酷”和“國際化”的代名詞,代表一種被追捧的個人價值取向。
但是,隨著“中國制造”的崛起,和中國人“炫耀性消費”的逐漸退潮,中國人的手機格局,在不久的未來是否也會發(fā)生變化?中國中等收入群體,也變得越來越精明和挑剔,不再只看品牌,蘋果的“老大”地位,在中國還能長期持續(xù)下去嗎?
其實,這一兩年來,中國國產(chǎn)手機品牌在海外已經(jīng)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盡管創(chuàng)始人雷軍的英語不夠地道,但小米手機不久前在印度創(chuàng)造了2.4秒內2萬部一搶而空的神話,還差點造成印度合作網(wǎng)站FLIPKART崩潰。
和高端的蘋果比起來,小米是個相當謙卑的品牌。除了售價常常只有1000多元人民幣以外,在印度銷售時還包郵,且接受貨到付款,不像蘋果那樣要預訂、排隊、等候,對于不愛使用信用卡的印度人來說非常方便。
我的一位日本朋友也是小米的忠實擁躉。她在很多場合,都積極向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朋友演示小米遠高于其售價的各種性能。
在歐洲,華為手機賣得也不錯。我的一位英國朋友甚至給自己公司里每位員工發(fā)了一部。他喜歡這種中國手機的原因是:結實耐摔,功能齊全,性價比高,以及與“大眾潮流”保持距離的“歐洲性格”。
而“中國制造”,也并不像一般人印象中的只停留于模仿。自古就以出產(chǎn)能工巧匠、善于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聞名的中國人,在下一階段,也許會從“廉價取勝”走向“創(chuàng)意取勝”,帶給世界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