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
【摘要】目的:探討與分析導致血清膽固醇檢驗異常的臨床病因。方法:選取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于我院進行血生化檢測的160例患者,分析其膽固醇報告單,并探討血清膽固醇變化和血清膽固醇異常的病因。結果:將22~50歲男性患者與50歲以上男性患者膽固醇異常率進行對比,對比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將22~50歲女性患者與50歲以上女性患者膽固醇異常率進行對比,對比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兩個年齡段的段固醇異常率進行對比,對比有顯著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此次研究的160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出現血脂異常,其比例為21.25%,患者血脂上升率與血脂下降率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血脂上升的患者原發(fā)性疾病和繼發(fā)性疾病進行對比,兩組數據對比有顯著性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影響膽固醇水平的因素較多,其中年齡、性別均會造成膽固醇含量的變化,處于絕經期后的女性和中年的患者血清膽固醇含量最高。
【關鍵詞】血清膽固醇;臨床檢驗;病因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4-0247-01
膽固醇對心肌梗死的影響非常大,在患高膽固醇血癥時不會伴隨任何癥狀,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膽固醇水平,甚至有些患者含有較高水平的膽固醇也不進行治療,很多病人在發(fā)生心肌梗死或腦梗塞時才注意到自己有高膽固醇血癥。在流行病學中一直有“1=2”這一重要規(guī)律,其含義就是人體膽固醇含量每增加1%,其心肌梗死的死亡風險就會增加2%。而在目前的研究中飲食是引起膽固醇異常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攝入高膽固醇食物,同時應經常檢測自身的膽固醇水平。本文主要探討與研究導致血清膽固醇檢驗異常的臨床病因,其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于我院進行血生化檢測的160例患者,分析患者的膽固醇報告單,其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66例,年齡為22~87歲,平均年齡為(45.4±8.9)歲。
1.2 檢測方法
在為進行血清膽固醇檢測的患者靜脈取血時,必須要求患者在采血之前空腹半天,將采取的血樣以3500r/min進行離心,將分離的血清置于-20℃的低溫環(huán)境中保存,在本次研究中膽固醇含量的檢測方法為酶法,檢測所用的試劑盒必須是原裝試劑,并在有效期內。采用DXG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生化檢測。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 結果
2.1 對比分析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性別的患者膽固醇異常率
將22~50歲男性患者與50歲以上男性患者膽固醇異常率進行對比,對比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將22~50歲女性患者與50歲以上女性患者膽固醇異常率進行對比,對比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兩個年齡段的段固醇異常率進行對比,對比有顯著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性別的患者膽固醇異常率對比(%)
組別 性別 例數 膽固醇異常例數 異常率
總數 160 43 26.87
總數 男性 94 26 27.66
總數 女性 66 17 25.76
22~50歲 男性 56 16 28.57
22~50歲 女性 31 7 22.58
50歲以上 男性 38 10 26.32
50歲以上 女性 35 10 28.57
2.2 對比分析患者血脂異常率
在此次研究的160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出現血脂異常,其比例為21.25%,患者血脂上升率與血脂下降率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患者血脂異常率對比(%)
組別 例數 血脂異常比率(%) P值
血脂下降患者 6 17.65 <0.05
血脂升高患者 28 82.35 <0.05
2.3 分析血脂升高患者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發(fā)病概率
將血脂上升的患者原發(fā)性疾病和繼發(fā)性疾病進行對比,兩組數據對比有顯著性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血脂升高患者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發(fā)病概率對比
組別 發(fā)病概率(%)
原發(fā)性疾病 8(23.53)
繼發(fā)性疾病 26(76.47)
P值 <0.05
3 討論
膽固醇是人體所需的重要固醇,是檢測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所以加強檢測膽固醇含量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在血液中的膽固醇主要以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兩種存在形式,若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太高則會造成動脈粥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所以加強膽固醇含量的測定對于檢測后高、低密度的脂蛋白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正常人的膽固醇含量為2g,可作為膽固含量的一個參考基準,同時也為檢查脂蛋白代謝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在本次試驗中將22~50歲男性患者與50歲以上男性患者膽固醇異常率進行對比,對比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將22~50歲女性患者與50歲以上女性患者膽固醇異常率進行對比,對比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兩個年齡段的段固醇異常率進行對比,對比有顯著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此次研究的160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出現血脂異常,其比例為21.25%,患者血脂上升率與血脂下降率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血脂上升的患者原發(fā)性疾病和繼發(fā)性疾病進行對比,兩組數據對比有顯著性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年齡、性別均會對膽固醇含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女性更年期也會對膽固醇的含量造成一定的影響。膽固醇升高的患者比膽固醇下降的患者更易發(fā)生膽固醇異常,而在膽固醇升高的患者中其繼發(fā)性疾病明顯高于原發(fā)性疾病,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酶法檢測膽固醇含量,這種檢測方法并掛靴檢測方法所使用的樣品量少、操作更簡單,其測定效率和測定質量都較高,且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優(yōu)勢,但在檢測過程中,必須注意校準儀器和酶的用量,這些因素均會對膽固醇的檢測結果造成影響,同時應注意檢測中膽固醇水解程度對膽固醇測定值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葉國華,鄒尚平.血清膽固醇檢驗異常的臨床病因[J].中外醫(yī)療,2013,14(01):2-3.
[2]李璐.血清膽固醇檢驗異常的臨床病因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20(0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