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恒
【摘要】本文針對現(xiàn)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特點,探討如何采取科學、適宜的施工技術,以提高建筑物地基基礎工程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關鍵詞】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在房屋建筑中,地基是指主要承受建筑物載荷的部分地層,基礎則是指把建筑物荷載傳遞給地基的下部分的結構。對地基和基礎的要求是要能夠防止建筑物強度破壞以及失穩(wěn),如果地基不能滿足以上要求,就要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由于地基基礎工程的隱蔽性,使得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尤為重要。一旦工程竣工,基礎工程存在的質量問題很難被發(fā)現(xiàn),即使發(fā)現(xiàn)問題,也很難再進行處理,對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極大的危害,也易引發(fā)重大安全事故,給國家經(jīng)濟和人民生命財產(chǎn)帶來損害。因此,針對多樣化的建筑特點,采用科學、適宜的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提高施工質量,避免施工質量隱患和事故,是當前房屋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我國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現(xiàn)狀
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頻發(fā)的國家,地質條件復雜,地震、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災害嚴重威脅著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耐用性,對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國家修改了《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國家標準,強調了在房屋建設過程中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性。下面對我國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現(xiàn)狀進行總結,以找到提高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和技術的有效途徑:
1、施工技術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為滿足人們現(xiàn)代生活的需求,房屋建筑設計水平日益提高,不同的設計方案對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要求不盡相同,這就決定了施工技術的多樣性,只有采用適宜的施工技術,才能確保地基基礎工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另一方面,我國工程地質條件非常復雜,一些特殊的、不良的地質、地貌分布廣泛,如凍土、溶巖、濕陷性黃土、淤泥質土等均不利于工程的建設。對于地震頻發(fā)的地帶,還要對地基基礎工程加設抗震防裂的加固處理措施,這就增加了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技術難度和復雜性,在實施時應綜合考慮。
2、施工技術確保地基基礎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通過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國對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研究已有了顯著發(fā)展。1984年,GBJ68-84《建筑結構設計統(tǒng)一標準》發(fā)布,到89版國家標準體系已全面引入了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明顯提高了地基基礎工程技術的可靠性。
3、強化施工過程的技術監(jiān)測
由于地基基礎工程的隱蔽性,使得施工質量尤顯重要,一旦出現(xiàn)施工質量問題,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這就需要強化基礎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jiān)測工作,及早發(fā)現(xiàn)事故隱患,將其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提高基礎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確保建筑物整體質量。我國地基基礎工程中的監(jiān)測技術主要包括:監(jiān)測原件及儀器儀表、自動控制系統(tǒng)、反分析技術、遠程監(jiān)控技術和自動報警系統(tǒng)等。
二、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注意事項
1、地基基礎的分類及選擇
基礎類型主要分為天然地基淺基礎、復合地基和樁基礎。其中,天然地基淺基礎是指基礎直接坐落在天然的未經(jīng)加固的土層之上,又可細分為獨立基礎、條形基礎和筏板基礎等類型,其施工特點是埋層較淺,一般在3米以內,多層建筑中常在1.5米左右。樁基礎的分類較為復雜,按承臺位置的高低可分為高承臺樁基礎和低承臺樁基礎;按承載性質不同可分為端承樁、摩擦樁和介于兩者之間的樁基礎;按樁身的材料不同可分為鋼筋混凝土樁、鋼樁、木樁;按樁的使用功能可分為豎向抗壓樁、豎向抗拔樁、水平荷載樁和復合受力樁;按樁的直徑大小可分為小直徑樁(≤250mm)、中等直徑樁(250-600mm)、大直徑樁(≥600mm);按成孔方法可分為非擠土樁、部分擠土樁、擠土樁;按制作工藝可分為預制樁、灌注樁;按截面形狀可分為方形截面樁和圓形空心樁。
2、地基基礎的加固
當所處地基基礎為軟弱土層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地基加固處理,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確保地基的穩(wěn)定性,減少房屋的不均勻沉降。地基加固的方法有很多,工程建設中常采用的方法是采取措施使土中孔隙減少,土顆粒之間緊密,密度加大,土的承載力提高;另一類方法是在地基中加入各種物料,通過物理化學作用把土顆粒膠結在一起,使地基承載力加大,剛度提高,變形減少。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
① 強夯法
該方法是利用起重機械將大噸位夯錘起吊到6-30mm高度后,自由落下,給地基土以強大的沖擊力,迫使土層孔隙壓縮,土體局部液化,在夯擊點周圍產(chǎn)生縫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使孔隙水和氣體溢出,土料得以重新排列,提高密實程度,加大地基承載力。強夯法是我國目前最為常用和最經(jīng)濟的深層地基處理方法之一。強夯法對處理砂土、碎石土、粘性土、濕陷性黃土等地基有較好效果。
② 預壓法
該方法主要作用在于控制地基沉降問題,提高地基的穩(wěn)定性,對處理淤泥質土、沖填土等飽和粘性土地基有明顯效果。預壓法又可分為堆載預壓法和真空預壓法兩種類型,前者適用于小于4m的軟土層厚度,后者則適用于大于4m的軟土層厚度。
③ 水泥土攪拌法
該方法適用于處理淤泥與淤泥質土、粉土、素填土、粘性土及松散砂土等地基,又可分為濕法和干法。
④ 高壓噴射注漿法
該方法是以高壓旋轉的噴嘴將水泥漿噴入土層與土體混合,形成連續(xù)搭接的水泥加固體。適用于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流塑、軟塑或可塑黏性土、粉土、砂土、黃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
高壓噴射注漿樁法地基加固處理
三、提高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的途徑
1、做好施工前期準備工作
在施工前應詳細了解工程選址的地形和地質條件,做好工程前期勘察工作,為下一步的建筑設計提供詳實的地質勘察報告,并確保勘察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一個地域的地理環(huán)境對建筑設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建筑設計應以適宜的地形條件為前提,適宜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以及合適的建筑場址都是建筑設計時首先應考慮的建設條件,這關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選擇最佳的施工方案和技術
施工方案是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指導性文件,應具備良好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根據(jù)工程前期的勘察報告,擬定科學適宜的施工方案,規(guī)范整個施工流程和技術,對提高施工質量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結束語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是整個建筑工程的基礎,也是其最重要的建設部分,不僅關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也影響著現(xiàn)代房屋建筑工程的整體發(fā)展趨勢。有效提高建筑物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確保建筑物的安全、適用,是廣大人民安居樂業(yè)的需求,也是現(xiàn)代房屋建筑進一步發(fā)展的新趨勢,對推動國民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