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祝明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按照病情和癥狀分為相似的兩組,正常治療與干預治療。結果:這70例心血管患者在進行多項的有效干預措施后,臨床癥狀,如血壓、休息情況等明顯優(yōu)于干預前(P<0.05)。結論:正常治療下采取積極干預措施,能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字】心血管;臨床;干預治療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4-0024-01
心血管疾病是來勢兇猛,突發(fā)性和危險性極高的疾病。臨床死亡率比較高,是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對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要趁早。對于這種疾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臨床積極正常治療以及較早的預防是最有效的方式。本文選取本院近期接診的70例心血管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1 資料
1.1一般臨床資料:選取我院在2013年-2014年接診的7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仔細分析這些患者的癥狀與預防的措施,進而探析臨床實踐。這些老年心血管患者年齡集中在60~78歲,平均年齡為73.2歲;有50名男性,20名女性,男女比例為5:2。這些患者中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有30例,冠心病的有14例,高脂血癥的有10例,糖尿病的有6例。這些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呼吸緊促、頭疼發(fā)熱、心律不齊及疲勞,嚴重的患者還出現(xiàn)氣促、胸痛的表現(xiàn)。
2治療方法
2.1正常藥物治療
患者在起病后的6~12 h內(nèi),應用尿激酶0.5 h 靜脈輸注(1.0~1.5)×106 U,之后皮下注射肝素1.25×105 U 或者低分子肝素0.5×104U,注射7d,每天2次;長期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每日1次:前3天每次0.3 g,之后減量至75~150 mg。
對于縮小梗死范圍方面, 主要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1)β-受體阻滯劑,患者每日口服2次美托洛爾(倍他樂克),每次6.25~50.00 mg;(2)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在起病1d內(nèi)給藥,并長期給藥,依那普利,每日2次,每次5~10 mg,卡托普利每日3次,用藥量從6.25 mg向12.50~25.00 mg 遞增;(3)硝酸甘油制劑,患者入院后常規(guī)口服,對合并心功能不全和梗死后頑固性心絞痛患者進行硝酸甘油靜脈輸注,每療程7~10 d,輸注速度為5~15 μg/min,每日維持8~24 h;(4) 降低血黏度, 每療程2周,250~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1次;(5)極化液療法,每療程7~10 d, 在500mL10%的葡萄糖中加入1.5g 氯化鉀,普通胰島素8~12 U,每日1次,對室性心律失常者,在以上液體再加入5g硫酸鎂;(6)調(diào)節(jié)血脂藥物,每晚1次口服辛伐他汀10~40 mg。
2.2預防干預治療
再上述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預防干預治療
(1)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應當全方位的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普及工作,例如運用廣播、宣傳欄、報刊等手段進行心血管疾病知識的普及。同時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針對患者的文化教育背景、職業(yè)、年齡、性別等特點,對患者開展個性化宣傳工作,以期達到患者及家屬能夠大概明白相關疾病的知識,消除診治中的心理疑慮。在宣傳同時,利用先進的儀器,指導患者自測疾病,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以及早預防。
(2)日常飲食、運動的指導。老年心血管患者飲食是非常重要的,在干預期間,合理膳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這就需要醫(yī)護人員針對老年患者的身體素質(zhì)及營養(yǎng)需求等方面,為他們列出最合理的營養(yǎng)食譜,運用最有效的膳食來保證患者可以得到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要素以及所要求的熱量程度,所以從合理飲食做起,可以達到減少患者營養(yǎng)不良的情形,進而提高患者的身體健康。同時運動可以增加患者抵御疾病的能力。
對此,這些老年患者應當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每天進行功能性的鍛煉,提高機體抵御疾病的侵襲,例如每天晨跑,這樣可以充分的保證患者接觸陽光和呼吸新鮮的空氣,也可以鍛煉身體等。
3 療效判定:本組試驗中綜合干預預防的一個療程為5個月,一個療程結束后,對患者的臨床癥狀的改善、睡眠、血壓值及情緒等情況實施有效地統(tǒng)計分析,運用漢密頓的抑郁量表及睡眠情況進行評分調(diào)查(總分為15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越差)。
4 統(tǒng)計學方法:在文中,筆者所采用的相關數(shù)據(jù),均是在使用spss10.0軟件來詳細分析統(tǒng)計的,同時為加強可信度,本文的計量的資料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x±s)來表示,同時本文中的每組之間的數(shù)據(jù)的比較也使用t來進行檢驗,文中的實驗中數(shù)據(jù)均為使用的平均值。P<0.05是差異的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5結果
在正常治療基礎上,在血壓控制的數(shù)值上,干預前為(133±11)mmHg,干預后為(120±7)mmHg;在睡眠質(zhì)量上,干預前為(9±2)分,干預后為(3±1)分;在并發(fā)癥上,干預前為55例,干預后為15例。干預前后在血壓控制的數(shù)值、睡眠質(zhì)量及并發(fā)癥上具有顯著的差異,有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正常治療基礎上干預前后效果的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血壓控制的數(shù)值(mmHg) 睡眠質(zhì)量(分) 并發(fā)癥
干預前 70 133±11 9±2 55
干預后 70 120±7 3±1 15
3討論
近些年來,我國各大中小醫(yī)院所接診的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接診率在急速上升,一方面是患者的身體素質(zhì)不好,免疫力系統(tǒng)退化造成抵抗力下降的原因。臨床上,采取積極有效地綜合干預措施,能夠提高患者的健康生活水平,進而減少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的威脅。因此,加強對心血管患者進行有效地健康綜合干預對治療疾病有著非常重大作用。
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措施,希望通過此研究可以更加體會預防的重要性,以及干預的必要性。從以上的診斷中,可知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又許多種,也有較多的非典型的病例,應當提高醫(yī)護人員對這種病的認識,早診斷、早治療,爭取將健康還給患者。預防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要堅持每天合理進食,低脂多纖維,飲食多樣化,保持體內(nèi)酸堿度平衡。其次,患者還學會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調(diào)整自己的性格。學會與人溝通,在情緒狂躁、壓力大的情況下,調(diào)節(jié)情緒應對這些問題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在與醫(yī)護人員關系上,應當建立信任的關系,聽從醫(yī)生、護士的意見,有效地溝通,如果發(fā)生身體不適的情形,應當立刻報告給臨床醫(yī)師,請求他們及時處理。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患者要科學的對待藥物的副作用,臨床上許多患者和不愿意進行早期的治療或者不能夠堅持治療,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害怕藥物的副作用。對此,在預防過程中,醫(yī)師應當結合患者文化、性別的差異,開展有針對性的干預,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從心理上取得他們的信任。而后在通過綜合干預措施對患者進行有效指導,改善他們的臨床癥狀。
參考文獻:
[1]吳萍;文燕;安麗萍;劉彩華;老年高血壓患者睡眠質(zhì)量調(diào)查及護理干預[J];中華護理雜志;2008
[2]趙水平.心血管疾病整體防治中他汀類藥物的重要地位.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