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濤
【摘要】全球化帶來的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碰撞與沖突,跨文化傳播中出現的文化危機以及如何構建文化認同等問題都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李安的“家庭三部曲”,反映的就是異質文化之間的文化認同問題。本文從文化認同的角度來進行沖突、協(xié)商和構建的分析,將東方與西方、傳統(tǒng)與現代的價值理念通過影片中家庭元素的分析來展現跨文化傳播中異質性文化的沖突和協(xié)商,來探討其中的文化認同的構建。
【關鍵詞】文化認同;跨文化傳播;文化交流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3-176-01
在各種跨文化傳播的形式中,電影通過承載不同文化內容來進行文化交流,是一種有效的文化交流工具。作為一名擁有兩種文化身份的李安拍攝的很多影片都反映了東西方以及傳統(tǒng)與現代文化之間的交織與碰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家庭二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這二部影片通過視聽藝術傳遞出他對現實文化的深刻思考。
一、異質文化間文化認同構建
文化認同,是一個構建的過程,通過不斷地主動或被動地與他文化進行交流,雙方達到一種相互認同的狀態(tài),認同達成后這種狀態(tài)便開始維持和變遷。
(一)文化沖突
二部影片中《推手》和《喜宴》表現的是東西方文化之間的沖突。其中涉及到文化身份確認的問題。文化身份是某一文化群體對其成員身份即文化歸屬的認同感,包括自我認同和外部認同。從總體來說,文化身份是某種文化或是某個民族所特有的、與生俱來的一系列特征的總和。同時它也表現為一種文化情結,是個體或群體對白身所屬文化體系白發(fā)形成的一種內在情感,是人們在一個民族共同體中長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對本民族最有意義的事物的肯定性體認。其核心是對一個民族的基本價值的認同,包括對本民族各個領域的總體態(tài)度、語言、社會、政治和歷史等的認同。
《飲食男女》是以臺灣為背景,講述的是東方人的故事,著重探討的是傳統(tǒng)與現代的沖突。大廚老朱代表的是傳統(tǒng)觀念,而老朱的二個女兒代表的是現代觀念的代表,生活在一個家庭中的四個人便出現文化認同上的差異和沖突。影片中的六次家宴是全片的線索,二女兒第一個提出要搬離家庭但是并未成功,之后二女兒和大女兒因為成家相繼離開,最后父親宣布跟女兒的同學錦榮相戀,并要賣掉老宅,整個家庭分解。作為大廚的老朱,一輩子在廚房中掌握大權,退休之后的生活則更側重在了每周一次的家宴上。因為他的傳統(tǒng)思想是維持整個家庭,就算是家庭成員精神上已經不能成為一體,但是形式上的穩(wěn)定還是要維持的。傳統(tǒng)與現代較量,注定是一個碰撞的過程,伴隨著文化的沖突,整個家庭瓦解。
(二)文化協(xié)商
《推手》中的老朱與兒媳之間的無法相互理解,兒子夾在白己與兒媳之間而無法調和矛盾,種種矛盾的推動下,老朱主動做出了妥協(xié),在美國這樣一個西方世界,他開始構建自我,重構文化認同。隨后所有的成員開始了新的家庭生活,朱曉生跟瑪莎單獨過日子,而老朱則搬出來,以教太極拳來獲得新的社會認同,協(xié)商后的結果就是老朱獲得新的文化歸宿。
《喜宴》中高偉同的父母也是文化交織碰撞后通過妥協(xié)等方式來構建起新的文化認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遭遇西方價值觀沖擊,兒子雖然是在中國文化的氛圍中成長的,但美國的生活也使得他的中國屬性的退步、西方屬性的增強,成了具有雙重文化身份的人,縱使他主動以中國屬性來而對他們,但是他的西方屬性仍然如影隨形。高父高母在接受兒子同性戀,除了他們對高偉同傳宗接代的目標的完成的以外,還有對于兒子文化屬性的協(xié)商,這種文化的協(xié)商,帶來的是整個家庭在精神上和形式上的雙重完整。
《飲食男女》中的老朱縱橫廚房幾十年,而而對現代環(huán)境成長起來的二個女兒卻感動很無力。家宴名義是維護家,實際上卻在加速家庭的瓦解。二個女兒相繼提出搬離家庭,最后其中兩人成功,她們追求的現代生活方式,想要單獨營造自己的家庭。最終的結果是老朱的傳統(tǒng)家庭觀念與女兒們的現代家庭觀念做出了協(xié)商,老朱主動解散了大家庭,女兒們則用偶爾的家庭聚餐來調和與父親之間的矛盾。這樣瓦解“大家”以求“小家”的家庭結構模式帶來的便是有滋有味的新生活,也象征著傳統(tǒng)文化向現代的蛻變。
(三)“家”的解構與重構
在二部影片中,李安圍繞著“家”這個主題,展現了文化沖突與認同形成過程中“家”的解構與重構?!凹摇弊鳛樯鐣幕窘M成單位,形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范式。這是一種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上的“家文化”即內向型文化?!凹彝ァ弊鳛橐粋€以地域性、血緣性、人情性為紐帶的歷史文化復合體,其本身就包含著人物家庭關系的復雜性、結構組成的繁復性、事件或故事生成的多發(fā)性和白足性、敘事行為的白發(fā)性以及講述形成的多樣性,本身就具有文學敘事的“潛文本”或“元文本”的形態(tài)特征。“家庭二部曲”表現的家庭模式的轉變和家庭倫理道德的轉變。
二、結語
文化認同的過程就是認同分歧到文化間的相互理解再到認同的重構,這樣一個過程是新的關系的確認和新的傳播效果達成的基礎。“家庭三部曲”中展現的是東方與西方、傳統(tǒng)與現代的交織與沖突,通過家庭內部碰撞,家庭的解構與重新建構而建立新的文化認同,達到家庭以及成員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異質文化間通過相互的理解和認同,達到文化認同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單波跨文化傳播的基本理論命題[J]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
[2]單波跨文化傳播的問題與可能性[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3]劉巖后現代語境中的文化身份研究[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4]鄭曉云文化認同與文化變遷[M].北京沖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5]盧燕薔華語電影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認同探析[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2.
[6]陳雷.家一一作為文化的負載[D]南昌:南昌大學,2009.
[7]游媛媛李安電影的中西文化融合特征[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