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培
在新課程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新課標對課外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yīng)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寓言等資料,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樂趣,培養(yǎng)其識字興趣和識字能力。低年級是學生想象力發(fā)展的頂峰時期,求知欲強烈,對課本外的讀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繪本實際上就是一種圖文并茂的閱讀文本,它以講故事、學知識為主,幫助兒童建構(gòu)精神世界,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兒童閱讀的圖書”。因此,繪本閱讀有利于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
一、繪本閱讀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正如托爾斯泰所言,成功的教學不能強制,需要做的是如何去激發(fā)學生,使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幾千年的漢字文化承載著中華文明,同時也是民族智慧的瑰寶與結(jié)晶。漢字學習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同時也是學生寫作和閱讀的根本。漢字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一定要注重識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能力。新課標要求第一階段的識字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對學習漢字產(chǎn)生興趣。如何利用教材的優(yōu)勢,挖掘兒童的最大潛能,是每一位教師所面臨的課題。繪本,作為一種低年級兒童喜聞樂見的文本,得之愛不釋手。在繪本閱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挑選繪本中有趣的漢字,采用游戲等方式,在看圖的基礎(chǔ)上,激發(fā)兒童學習漢字的興趣。
二、繪本閱讀熏陶識字的方法
識字教學實際上就是把兒童較為熟悉的語言因素視為教材,有效利用兒童最為熟悉的生活實踐,注重識字方法的教學,以此營造一個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低年級教學階段的識字教學過程中,從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入手,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內(nèi)打好識字基礎(chǔ);采用多種方法,注重提高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繪本作為文字的載體,充滿著趣味性。教師在繪本閱讀的指導(dǎo)中,可運用隨文、語境以及單獨識字等方式,有效發(fā)揮識字教學的綜合性和靈活性。例如,在繪本故事《彩虹色的花》中的“虹”字,便是形聲字的代表。教學中,可引導(dǎo)學生用換偏旁的方法記住一組字,換成三點水就是“江”、用“力”便是“功”、換上絞絲變成“紅”……一類字編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方便識記又能歸納出識字的方法。再如,繪本故事里的“傘”是個象形字,把傘的原形與傘的漢字放在一起,兒童進行參照對比,就能總結(jié)出這個字的特點及識記方法。通過繪本閱讀,在豐富的識字方式的熏陶和影響下,兒童會感到漢字學習其實非常有趣,感受到語言文字以及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喜歡上漢字,并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三、繪本閱讀鞏固所學的漢字
所謂“鞏固”,對于漢字來說,既是理解漢字的義,又是增強對漢字的準確記憶。在兒童學習漢字過程中,一定要統(tǒng)一把握,使他們能夠準確掌握漢字中的音、形和義;通過視覺、聽覺來感知字形和字音,理解字義,并且記住字的形、音和義,從而達到在書面語言中靈活運用的目的。學生每閱讀一個繪本故事,就是對兒童所學生字一次重現(xiàn),一些字詞的重新搭配,既加強了學生對原有漢字的記憶,又能通過原有漢字認識其他漢字,積累了詞匯量。這種識字能力,可通過系列繪本閱讀進行提高。
四、繪本閱讀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致力于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指導(dǎo)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能力,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情,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利用運用識字方法,鼓勵學生想象,培養(yǎng)其識字習慣,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漢字,從而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學生對繪本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會開始自己閱讀,根據(jù)已有識字量和繪本特有的圖畫,聯(lián)系上下文去想象猜測。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漢字的能力便會越來越強。識字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wù),其重要性表現(xiàn)在能夠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它是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石。繪本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低年級兒童,是培養(yǎng)兒童識字興趣和識字能力的重要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