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彤
【摘要】本文著手于陜西三原縣柏社村地坑窯洞的環(huán)境藝術設計,通過對案例當中的窯洞實際情況進行探究與分析,將本次藝術設計探究的三口窯洞擬定為一號窯洞、二號窯洞以及三號窯洞,總結出不同地坑窯洞的具體藝術設計方案,為我國今后的地坑窯洞的修繕和改造工作提供可行性參考。
【關鍵詞】地坑窯洞;藝術設計;具體方案
0.引言
環(huán)境藝術設計是時代發(fā)展的標志,體現(xiàn)著當代社會的科技水平與文化成果,是我國時代發(fā)展與藝術文化水平進步的重要保障,也是目前我國對空間區(qū)域發(fā)展的新要求。通過對我國傳統(tǒng)事物進行藝術設計,能夠更好地讓廣大民眾分享到科技進步與時代前進所帶來的成果,并且進一步極大的提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價值。本文主要探究陜西三原縣柏社村地坑窯洞的環(huán)境藝術設計方案,通過對案例情況進行細致分析,充分提高地坑窯洞藝術設計的質量,為我國今后的窯洞藝術設計工作提供合理化參考,同時也為地坑窯洞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出貢獻。
1.地坑窯洞的環(huán)境藝術設計理念
在本次陜西三原縣柏社村地坑窯洞的藝術設計工作中,筆者充分秉承了修舊如舊,不以破壞地窯原有建筑構造為前提,遵循傳統(tǒng)建筑地域的設計宗旨,在藝術設計的實踐工作中有效利用窯洞自身的鮮明特點,充分發(fā)揮窯洞建筑的特色。在本次藝術設計過程中,筆者主要對陜西三原縣柏社村的三口地坑窯洞進行藝術設計,分別將其設定為一號窯洞、二號窯洞與三號窯洞,根據不同窯洞的建筑特點,賦予其相應的藝術特征與建筑特色。在藝術設計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設計人員首先應遵循陜西三原縣柏社村地坑窯洞的藝術設計宗旨,根據三口窯洞的實際特點,制定出更加符合陜西三原縣柏社村地坑窯洞藝術設計的具體方案。
(1)通過對陜西三原縣柏社村地坑窯洞的建筑特色進行探究,設計人員在設計一號窯洞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窯洞住戶的家庭特點,根據該窯洞的單位特征將其具體劃分為以家庭為單位的一種微型體驗化旅館,藝術設計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大幅度的改造,設計人員應充分利用一號窯洞內的裝飾物與景觀設置,使一號窯洞內的人文特色與藝術氣息在設計過程中得以充分展示[1]。
(2)二號窯洞是本次陜西三原縣柏社村地坑窯洞中的一大亮點,在該窯洞的藝術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從現(xiàn)代材料與自然材料的特性出發(fā),在藝術設計的過程中充分研究,現(xiàn)代陜西農村人民的生活方式,根據傳統(tǒng)窯居生活的特點,設定出更加符合關中地域特色的藝術文化概念。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充分挖掘當地的自然材料,秉承自然、環(huán)保與現(xiàn)代藝術的設計宗旨,使人工現(xiàn)代材料在二號窯洞中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出獨特的作用,力求對二號傳統(tǒng)窯洞進行現(xiàn)代化的詮釋與改造,進一步完善二號窯洞的藝術結構特征[2]。
(3)三號窯洞是本次藝術設計中的重點內容,這是一個三代人一起居住的生活環(huán)境,該窯洞占地面積較大,窯洞內采光與通風情況較差,在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應更加注重鄉(xiāng)土特色以及功能性區(qū)分的特點,設計人員理應秉承現(xiàn)代藝術與傳統(tǒng)造型相結合的設計理念,通過現(xiàn)代藝術設計手法的運用,進一步完善三號窯洞的功能性結構,使三號窯洞在充分滿足住戶使用需求的同時,還能具備較好的景觀特色,實現(xiàn)大面積窯洞建筑的現(xiàn)代化藝術設計[3]。
2.地坑窯洞的環(huán)境藝術設計方案
在本次陜西三原縣柏社村地坑窯洞的藝術設計工作中,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筆者主要對選定的一號窯洞、二號窯洞以及三號窯洞進行重點研究與分析,根據不同地坑窯洞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不同窯洞的藝術設計特點。
(1)陜西三原縣柏社村一號窯洞的藝術設計特點:設計人員在設計一號窯洞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窯洞住戶的家庭特點,根據該窯洞的單位特征將其具體劃分為以家庭為單位的一種微型體驗化旅館。一號窯洞院落四周遍布關中常見的瓜果蔬菜,整個庭院的色彩布局較為簡單,處處都留露著豐富的關中地域文化文清,紅彤彤的辣椒一串串地爬上墻壁、院角散放的花盆散發(fā)著熟悉的味道、斑駁的桌椅透漏著主人簡單質樸的生活。設計人員在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應充分抓住這些文化情感特點,營造出一個“過往”的藝術氛圍,采用“半埋”的藝術設計手法,重點突出一號窯洞內古舊的家具及陳列物,以原有居住形態(tài)為設計原型,在簡單的基礎上進行藝術設計,使一號窯洞經過藝術設計后能夠具備關中民居質樸的文化特點,又能具備時尚、簡單的現(xiàn)代化藝術特點。
在本次一號窯洞的藝術設計過程中,設計急需要體現(xiàn)出搖動本身的原始特點,還要能夠有效的反映出窯洞居民的原始居住狀態(tài),反映出一種回歸淳樸的生活景象。根據窯洞的原始特點,設計者應更多地反映出原汁原味的民俗與當地特色,通過本次環(huán)境藝術設計喚起人們對王室片段的回憶與思考。通過這樣的設計方式,使一號窯洞的整體結構及人文藝術特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優(yōu)化與改良,古建筑的整體特色在藝術設計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與弘揚,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2)陜西三原縣柏社村二號窯洞的藝術設計特點:設計人員在二號窯洞的建筑改造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關中當地的自然材料特性以及區(qū)域環(huán)境內的生土材料,根據二號窯洞的建筑布局與結構特點,使更多現(xiàn)代化的建筑材料能夠在其中發(fā)揮作用,實現(xiàn)人工現(xiàn)代化材料與自然材料的完美融合。設計人員在二號窯洞的建筑改造工作中應更多的考慮低碳環(huán)保的設計理念,根據自然材料與人工現(xiàn)代化材料的特點,在二號窯洞的建筑改造工作中做到對傳統(tǒng)窯居生活進行現(xiàn)代化的詮釋,充分體現(xiàn)出二號窯洞的建筑布局特點,根據二號窯洞建筑界面與地磚布局的特點,為該窯洞營造出類似于“棋盤”式的獨立空間設計,進一步提高二號窯洞的現(xiàn)代化藝術氛圍。
(3)陜西三原縣柏社村三號窯洞的建筑改造設計特點:設計人員在設計三號窯洞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窯洞住戶的家庭結構,對窯洞建筑的整體架構與功能效用情況進行改進,在保留古建筑風貌的基礎上進行整體化設計。三號窯洞是一個三代人一起居住的古老生活環(huán)境,該窯洞占地面積較大,窯洞建筑的采光與通風情況較差,因此,設計人員應從問題情況入手,使三號窯洞在藝術設計的過程中保留更多的功能性特點。同時,設計人員還應充分發(fā)揮三號窯洞建筑的歷史文化特點,使三號窯洞具備“自然簡單”的建筑藝術特點,將窯洞內的外墻進行對稱式設計,使該窯洞能夠更加符合同堂三代的居住需求,保留原有的關中窯洞
文化藝術特點。
在三號窯洞建筑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充分考慮到三號窯洞建筑的人文特性,在建筑后庭院與前院的藝術設計過程中,保留古建筑的功能特性,使窯洞建筑保溫與驅寒的特性能夠充分發(fā)揮,利用現(xiàn)代化設備對窯洞建筑進行布置與裝點,豐富三號窯洞建筑的布局結構。建筑設計人員,還應根據該窯洞建筑的進深與整體面積,使藝術設計能夠更好地增加窯洞古建筑的內部區(qū)間,并且使住戶能夠在建筑內更好地開展生活娛樂活動,使三號窯洞能夠最大限度的體現(xiàn)出三代同堂的樸素文化氛圍。
3.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本次地坑窯洞藝術設計探究,筆者在實踐研究過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我國關中地域的建筑風格與文化特色,在提出問題與實踐探究的過程中,為我國今后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設計工作提供了可行性參考。
【參考文獻】
[1]黃文.地坑窯洞藝術設計技術要點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12(09):23-24.
[2]陳福全.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結構設計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1,23(07):23-25.
[3]周秀琴.窯洞環(huán)境下的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J].中國傳統(tǒng)建筑設計,2011,12(11):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