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明
[摘 要]數學概念是客觀現實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只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才能將它在解決實際數學問題時運用自如。由于數學概念具有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因此,要順利發(fā)展小學數學概念,必須從小學生年齡段的心理特征、行為習慣和學習特點等來綜合研究實踐,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達到發(fā)展小學數學概念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間客觀實際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基本屬性在大腦中的反應。是形成數學能力的基礎。學習數學,如運算、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概念基礎之上。小學生正處在邏輯抽象思維形成的階段上,要使他們全面、正確的理解數學概念,就應該靈活采取各種教學方法。教育應該走進小學生思維空間,用適合小學生本身的語言把概念重新展現在他們面前。
一、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意義
1.正確理解各種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石
我們要認識、把握某個事物,必須首先弄清它的本質屬性,否則就無法正確地認識事物。例如,“分數概念”的教學,教材中對分數是這樣定義的:“把單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痹谶@里,關鍵是對單位“1”的理解,這個“1”并不是具體數字,而是代表一個整體。為了說明這一點,可結合學生自身經驗進行舉例:一個學校是一個“1”一個班級是一個“1”,一個小組也可以是一個“1”。這其中包含數量的多少并無關系,主要是看它能否構成一個“整體”,學生一旦理解了“1”的含義,掌握分數的概念也不難了。
2.正確掌握概念并加以靈活運用是發(fā)展數學思維的必要前提條件
在概念、判斷、推理這三種思維形式中,概念是起點,沒有概念,或概念錯誤,就無法形成正確的判斷,無法進行正確的推理。如:在學習長方形之前,學生已初步的接觸了直線、線段和角,給學習長方形打下了基礎。教學長方形的認識時可以利用桌面、書面、黑板面等讓學生觀察,啟發(fā)學生抽象出幾何圖形。從中總結出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 (1)都有四條邊;(2)對邊相等;(3)四個角都是直角。這樣使學生在頭腦之中形成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長方形的概念。只要學生理解長方形的特征后,學生再進行合理的邏輯推理就能有效解決跟周長面積相關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3.重視概念的教學有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建立和遷移能力的增強
學生對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得越深刻,學習有關知識越容易,遷移的能力也就越強。例如,學生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之后,再學習乘法的“結合律”、“交換律”時,教師只要運用遷移規(guī)律稍加點撥,學生就很容易接受。
二、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中的問題
1.死記硬背
由于概念本身的抽象性,給學習增加了難度,很多同學干脆采取“死記硬背”方式。這種方式確實簡單,省事,可以節(jié)約大量學習時間。然而,這種方式帶給人們負面影響卻是無法估計的。最直接的消極影響體現在解題方面,由于對概念沒有理解,導致解題時“束手無策或困難重重”。其次,由于沒有經歷概念形成過程,抽象、概括及歸納思維及相應的能力也無法得到發(fā)展及提高。
2.孤立地學習概念
不少同學學習概念時,總是習慣于孤立地看待概念,無法將不同概念形成體系,不能在概念系統(tǒng)中學習概念。如此,對概念的理解流于形式及膚淺,學習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3.概念與應用脫節(jié)
在概念學習中有兩種錯誤傾向,其一,部分同學為學習概念而學習,缺少應用環(huán)節(jié),很少做一些相關的練習。其二,一部分同學恰恰相反,很喜歡解題,然而為解題而解題,在解題過程中對習題涉及的概念很少關注,更無從去復習、鞏固相應概念。其實,這兩種錯誤的本質是一樣的,就是漠視了概念的應用環(huán)節(jié),想當然地以為概念與應用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內容。其實,概念和應用是分不開的,要想輕松解題,就必須掌握概念,要掌握概念,就必須多解題、多應用概念。
三、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方法
1.創(chuàng)設現實情境,引入概念
概念是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里的反映,是人們在實踐中用科學方法從感覺到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的。
概念引入是否得法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形成。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投其所好,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引入概念,讓學生在故事、游戲、懸念等情境中慢慢進入思維軌道,激發(fā)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把學習的主動權留給了學生,使學生一上課就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用情境引入概念時也要注意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系;要注意感知材料的典型性,所呈現的材料必須盡量突出概念的本質屬性,盡量排除非本質屬性的干擾。
2.加強實踐探究,建構概念
數學新課程目標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和模仿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F代心理學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托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歷驗主動地加以建構。
數學概念的抽象性決定了學生要想獲得正確的概念必須是一個主動、復雜的思維過程。教師并不能把現成的概念原封不動地、簡單地“灌”或“塞”給學生;不能只重結論的記憶而忽視對概念的理解。在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探究與發(fā)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參與結論獲得的過程。
3.借助生活經驗,理解概念
為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含義,可以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知識水平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較多的具體事例,使他們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抽象出一般概念。數學概念的抽象性決定了學生要想獲得正確的概念必須是一個主動、復雜的思維過程。教師并不能把現成的概念原封不動地、簡單地“灌”或“塞”給學生;不能只重結論的記憶而忽視對概念的理解。在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探究與發(fā)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
四、結語
掌握正確的數學概念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石,小學生接受抽象的概念,需要教者正確的引導。教法是靈活的,但是數學概念的重要性是不變的,教者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強化小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應用,為他們將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成曉麗. 關于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體會[J].教學研究2013(4).
[2]馬曉葉. 淺談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J].新疆教育2013(3).
[3] 邱淑貞.談小學數學概念的鞏固教學[J].三明師專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