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葵
【摘 ? 要】 目的 ?對腹部手術后粘連腸梗阻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自我院收治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77例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48例行手術治療,29例行非手術治療,共治愈76例,治愈率98.70%,3例患者1年內(nèi)再次復發(fā),行保守治療后有明顯好轉(zhuǎn)。結論 ?腹部手術后粘連腸梗阻早期優(yōu)先選擇非手術治療,待治療12-48h癥狀、體征無明顯緩解時應及時轉(zhuǎn)行手術治療,通過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關鍵詞】 腹部手術;粘連腸梗阻;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1 ? ?【文獻標識碼】 A
粘連性腸梗阻絕大多數(shù)屬于小腸梗阻,且多表現(xiàn)為單純性腸梗阻,其中有80%左右的粘連性腸梗阻都有腹部手術史,可見,行腹部手術是導致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本院近年來收治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均屬于腹部手術后發(fā)生腸梗阻,現(xiàn)分析報道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自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77例,男46例,女31例;年齡17-68歲,平均年齡(43±6.42)歲;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術史,其中闌尾切除術36例,婦科手術18例,胃大部切除術9例,肝膽手術7例,脾切除術7例;患者均經(jīng)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為粘連性腸梗阻,其中完全性腸梗阻23例,不完全性腸梗54例;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無法排氣或排便等。
1.2 ?方法 ?患者均優(yōu)先行非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尤其是針對單純性梗阻、不完全梗阻者,為避免手術造成新的粘連,更宜選擇非手術治療:患者均先禁食,同時進行灌食治療、糾正水電解質(zhì)平衡、糾正酸堿平衡紊亂、全胃腸外營養(yǎng)、胃腸減壓、抗感染、解痙止痛治療等。同時給予患者奧曲肽注射液治療,選擇奧曲肽注射液(生產(chǎn)企業(yè):北京四環(huán)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1mg/1ml)0.1mg皮下注射,每隔8h注射1次,直至患者肛門恢復排氣、排便或中轉(zhuǎn)手術治療[1]。
針對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及時轉(zhuǎn)行手術治療,其中行單純性粘連松解術21例,粘連松解術+部分腸管切除術13例,粘連松解+腸扭轉(zhuǎn)復位術8例,腸管捷徑吻合術6例。手術時,均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且注意手術操作步驟的規(guī)范性與手術操作的輕柔性,整個手術過程一定要保護好患者腸管及腹壁。在手術完畢關腹前,均采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并在粘連部位給予透明質(zhì)酸鈉預防再次粘連,于滲液吸盡后關腹。
1.3 ?療效評價 ?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指標分治愈、好轉(zhuǎn)、無效三種,治愈:患者腹痛、腹脹、嘔吐、肛門停止排氣或排便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經(jīng)腹部X線平片檢查顯示氣液平面消失;好轉(zhuǎn):上述臨床癥狀均得到明顯緩解;無效:上述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2 ?結果
77例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均先行非手術方案治療,針對12-48h內(nèi)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者及時轉(zhuǎn)行手術治療。其中有48例(62.34%)患者行手術治療,29例(37.66%)患者行非手術治療,臨床共治愈76例,治愈率98.70%,治療好轉(zhuǎn)1例,好轉(zhuǎn)率1.30%,無1例患者死亡。治愈患者中有3例1年內(nèi)再次復發(fā),行保守治療后有明顯好轉(zhuǎn)。
3 ?討論
粘連性腸梗阻屬于臨床普外科的一種常見急癥,主要是由腸袢間發(fā)生粘連或索帶而引起的一種梗阻癥狀。臨床上收治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多伴有腹部手術史,可見腹部手術是導致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的主要因素。腹部手術后發(fā)生粘連性腸梗阻的原因多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一,腹部手術后殘端未能很好漿膜化,或是術中操作不當導致腸管壁及其他腸器的漿膜面受損;二,術中暴露時間或阻斷血供時間過長,導致腸管受損;三,術后患者未及時活動,長期臥床或是飲食不合理、術后營養(yǎng)支持較差,致使胃腸功能失調(diào),影響胃腸功能恢復;四,腹腔內(nèi)發(fā)生出血或感染,進而導致粘連性腸梗阻梗的發(fā)生[2,3]。
針對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健康指導,使患者能及時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遵循“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尤其是頻繁發(fā)生粘連性腸梗阻的患者一定要提高注意,盡量少食不溶性膳食纖維,少食含鞣酸食物及食糜成團的食物。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規(guī)劃與控制,避免腸內(nèi)容物在瞬間增多,致使粘連腸管下墜成角復發(fā)腸梗阻。
綜上所述,早期診斷并合理選擇治理方式,可提高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并發(fā)癥。但同時也需使患者了解,治療粘連性腸梗阻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通過針對性治療雖可治愈疾病,若患者后期不注意調(diào)養(yǎng)仍有可能導致腸梗阻復發(fā),因此患者在治愈后還應該重視后期飲食的合理性,才能真正避免粘連性腸梗阻再次復發(fā)。
參考文獻
[1] 朱敏.生長抑素在治療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2):693-694.
[2] 陳偉雄,阮嘉后.腹部手術后并發(fā)腸梗阻危險因素分析及診治對策[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7):631-632.
[3] 張偉峰.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18):47-48.
[4] 趙桂平.粘連性腸梗阻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 5(2):167.
[5] 張時代.粘連性腸梗阻手術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 6(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