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榮 王 強 黃林賢 朱海燕 劉凱東 徐啟明 邱擁華
頻發(fā)室性早搏射頻消融術后并發(fā)急性肺栓塞及腦動脈栓塞1例
劉家榮 王 強 黃林賢 朱海燕 劉凱東 徐啟明 邱擁華
頻發(fā)室性早搏;射頻消融術;肺栓塞;腦動脈栓塞
患者,女性,58歲,因“反復心悸10余年,再發(fā)3天”于2014年01月06日入住我院心血管內科。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無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患者多次于當?shù)蒯t(yī)院就診,心電圖檢查提示頻發(fā)性室性早搏,予倍他樂克等對癥治療后,癥狀仍反復發(fā)作。入院查體:心前區(qū)無隆起,心尖搏動于左第五肋間鎖骨中線內約2cm,心相對濁音界正常,心率80次/分,心律不整齊,可聞及早搏,心臟各瓣膜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12導聯(lián)心電圖示:頻發(fā)性室性早搏,右室流出道來源(圖 1)。
2014年1月7日在心導管室行心臟電生理及室性早搏射頻消融術,術中判定室性早搏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前間隔部。于右室流出道前間隔部進行點狀消融,射頻消融成功。術后拔除鞘管并壓迫止血,患者安返病房。
2014年1月8日(術后第二天)患者小便后突發(fā)意識不清,伴右側肢體抽搐。下肢靜脈彩超檢查未見異常。胸部及頭部增強CT檢查示:右側大腦半球、左側額頂葉及雙側基底節(jié)區(qū)大面積腦梗塞及雙側下肺動脈栓塞。(圖2,圖3,圖4)。患者病情危重,未能搶救成功,于1月9日死亡。
2014年1月11日,行尸體解剖。大腦見雙側額葉皮質散在灶性出血,雙側側腦室、第三、第四腦室內積血。肺動脈主干及雙側肺動脈內均見紅色血栓樣物栓塞。心臟右心房至右心室見血栓樣物,粘附于右心耳梳狀肌處(圖5)。尸體解剖及組織學檢驗證實患者在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后,右心腔內血栓形成及肺動脈血栓栓塞,伴雙側額葉腦梗死、腦室內積血致急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而死亡。
圖1 2013年12月5日十二導聯(lián)心電圖
圖2 患者大面積腦梗塞CT表現(xiàn)
圖3 患者右肺動脈栓塞表現(xiàn)
圖4 患者左肺動脈栓塞CT表現(xiàn)
圖5 患者尸體解剖所見
室性期前收縮又稱室性過早搏動,簡稱室性早搏,是指在竇性激動未達到心室之前,自心室中某一起搏點提前發(fā)生激動,引起心室除極,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器質性心臟病及正常人中均可見到,且其發(fā)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室性早搏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如β受體阻滯劑、普羅帕酮、胺碘酮等;但對于有明顯的癥狀,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及學習,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可考慮行射頻消融術。初步結果認為,該方法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臟的單形性室性期前收縮,消融即刻成功率達94%-95%,復發(fā)率為3%-4%[1,2]。本例患者為正常心臟的來自右室流出道的單形性室性期前收縮,患者心悸癥狀明顯,藥物治療效果欠佳,予射頻消融術后即刻成功。
眾多學者均認為射頻消融治療頻發(fā)性室早成功率高,治療效果良好,并發(fā)癥少,風險較低,并可達到根治效果。室性早搏射頻消融治療能改善心臟再同步治療的療效,改善室早患者生存質量,改善心功能[3-5]。盡管如此有些患者仍不可避免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如常見的肺動脈栓塞、腦動脈栓塞。本例患者術后常規(guī)每天服用阿司匹林100mg,右下肢制動6小時,因患者非深靜脈血栓高?;颊?,未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術后患者出現(xiàn)有肺動脈及腦動脈血栓栓塞,最后因搶救無效而死亡,提示我們射頻消融術后患者應注意預防肺動脈及腦動脈栓塞。
總之,為預防血栓栓塞并發(fā)癥,射頻消融術后的病人應盡可能早下床活動,同時必要時應給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
作者單位:528000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qū)中心醫(yī)院心內科
[1]馬長生,王建安,董建增,等.室性早搏的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評價[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1,15:11-13.
[2]殷躍輝,佘強,劉增長,等.頑固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定位及導管射頻消融治療[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03,7:239-240.
[3]Micha Mirosaw Farkowski,Tomasz Chwyczko,et al.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numerous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in a cardiac resynchronisation therapy patient:a long-term follow-up[J].Kardiologia Polska,2013,71,6:656-658;DOI:10.5603/KP.2013.01.39.
[4]Lakkireddy D,Di Biase L,Ryschon K,et al.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ectopy improves the efficacy o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nonresponders[J].J Am Coll Cardiol,2012,60:1531-1539.
[5]Pytkowski M,Maciag A,Jankowska A,et al.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 af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out low tract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patients with structurally normal heart[J].Acta Cardiol,2012,67:153-159.
R543.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