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傳達
摘 要:國槐具有較強的生長適應性,耐干旱,耐鹽堿,且具有較高的生態(tài)、經濟和藥用價值,近年來對國槐幼苗的需求量逐漸增加。該文介紹了國槐樹種采集,種子處理,播種,苗期管理等育苗技術和造林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國槐;育苗;造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8-109-02
國槐是蝶形花科屬落葉喬木,原產于我國北部,在華北平原、黃土高原等地區(qū)均有分布。該樹種生長耐受性較強,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在石灰性、酸性和輕鹽堿類型土壤,甚至在山區(qū)干旱的地區(qū)均可正常生長。此外,國槐對光照亦有廣泛的適應性。研究表明,國槐光飽和點較高,補償點較低,因此在光照不足環(huán)境下仍能正常生長。同時也能適應較強的光照。鳳陽縣位于安徽省東北部,境內地形分布規(guī)律,南部主要為山區(qū),中部和北部則分別為丘陵和沖積平原,在氣候上屬于濕潤季風區(qū),表現(xiàn)為常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陽光充足,年降雨量偏少,上述氣候特點使得具有廣泛適應性的國槐樹成為當?shù)氐闹饕獦浞N。國槐樹有較大的樹冠,冠形優(yōu)美,對二氧化碳、氯化氫等有害氣體和煙塵顆粒均有較強的抗性,因而被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遮陰樹和道路行道樹。同時,國槐樹材質較好,槐米還有具有較高的藥用和經濟價值,因此市場對國槐樹苗的需求量逐漸增大。本文通過對國槐育苗造林技術要點進行分析,以期為提高國槐育苗造林質量服務。
1 育苗技術
1.1 樹種采集 根據(jù)國槐生長習性,在7~9月開花,9~11月種子逐漸成熟,且莢果在整個冬季懸掛不落,因此在整個冬季均可進行采種。需要注意的是采種時母樹的選擇,注意選擇樹形優(yōu)美,長勢旺盛,無病蟲害的樹木作為采種母樹。在采摘后將莢果置于水中浸泡4~6d,再以搗、搓等除去外部包裹的莢果皮,之后陰干儲存?zhèn)溆谩?/p>
1.2 育苗地的選擇及整理
(1)選擇合適的育苗地。為保證幼苗順利成長,提高出圃率,選擇合適的育苗地非常重要。一般選擇標準如下:地勢平坦,距離水源較近方便灌溉排水,沙壤土質。在選擇時應避免選擇鹽堿地、低洼地以及重粘土地以免影響幼苗后期生長。
(2)育苗地的整理。在育苗前一年應整理育苗地,清除育苗地中原有的樹根、雜草等異物,同時結合整地進行施肥以補充土壤肥力,保障幼苗后期生長對養(yǎng)分的需求,常用施肥方案為為優(yōu)質基肥2 500kg/667m2,復合肥50kg/667m2。此外,還應殺滅土壤中存在的各類病原菌、害蟲以降低土傳病害對幼苗的危害。具體可通過撒施菌蟲雙殺類化學藥劑,并結合深翻、整平同時進行。在墑情不好時,也可通過灌溉補水營造良好的墑情。再者,噴施乙草胺等封閉性除草劑,覆蓋地膜即可。在整地時還應作畦,畦寬約3m,畦塄寬30cm,塄高約25cm。
1.3 種子處理 由于有較多的蠟質成分覆蓋在國槐種子表面,且國槐樹種實粒較多,不易吸水,因此在播種前應進行催芽處理以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和幼苗有較好的整齊度。具體步驟如下:(1)在較大容器中放入樹種,并加入約80℃左右的熱水并不斷攪拌至水溫降至不燙手。(2)次日取出種子以濕簾覆蓋,保溫保濕促進種子萌發(fā)。(3)將上述處理好的種子放置在背風向陽處催芽,為避免種子發(fā)霉腐爛、失水,應經常進行翻動、補水。(4)約7d后,預估有40%左右的種子露白即符合播種要求。
1.4 播種 播種時間根據(jù)當?shù)貧鉁刈兓侠戆才?,一般在春季氣溫回升后即可安排播種,通常在谷雨和立夏之間進行。播種密度以株距控制在5~8cm,行距為40cm。播種量根據(jù)種子發(fā)芽率高低決定,當種子發(fā)芽率較高時可適當降低播種量,反之則要適當增加。如當種子發(fā)芽率為80%時,播種量為5kg/667m2。播種后在上方覆約2~3cm厚度的土,也可覆蓋地膜保溫、保濕以促進幼苗生長,當幼苗出土時,在對應位置開口放苗。
1.5 苗期管理 在正常氣候條件下,播種后7d,幼苗開始出土,14d后基本出齊,此后應做好苗期管理工作,以免因人為因素造成幼苗死亡,影響出圃率。一是在苗期,為防止雜草與幼苗競爭養(yǎng)分,一般每隔3d就要進行1次除草。二是間苗。根據(jù)幼苗長勢,當幼苗高度為5~8cm時進行間苗。三是進行斷根,幼苗高度10~15cm時用斷根鏟截斷直根,斷根后及時澆水促進側根生長。四是及時澆水施肥,保證養(yǎng)分供給。結合澆水和中耕進行施肥,一般施尿素500kg/667m2。當苗木高度達到35㎝左右時,可直接采用松土的方式進行除草,直至苗木全部郁閉。9月初,苗木進入生長后期,對養(yǎng)分需求量降低,一般不需繼續(xù)施肥,除非土壤特別貧瘠。五是合理塑形。合歡幼苗的主干分梢過低會造成苗木傾斜不直,影響后期成材,因此在育苗時通過合理密植、修剪側枝等方式進行早期矯正,針對1年生苗木,樹干強度較低,風力較大時主干即會發(fā)生傾斜,對此可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通過齊地截干促使其再次萌發(fā)進行矯正。
2 造林技術
2.1 造林前期準備工作 盡管國槐作為本地的鄉(xiāng)土樹種,但由于造林過程中移苗、運輸、栽植等過程對苗木的根系、樹干造成嚴重破壞,因此必須在前期做好充分準備,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是合理安排造林時間。國槐造林在春季、秋季均可。根據(jù)多年實踐經驗,建議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間進行,可獲得較高的成活率。二是移栽的苗木修剪。修剪方案具體如下,在高2.8~3m,頂部20~40cm選擇主要骨架枝條,留取3~4個即可,每個主枝留取30~40cm進行截取,多余的枝條、病蟲害危害的枝條進行疏除,以平衡根系和樹冠的比例,為后期提高成活率打好基礎。三是封口。對因修剪、運輸?shù)仍蛐纬傻膫谶M行封口,一般采用油漆混合少量汽油進行涂抹或者以塑料袋包裹。四是挖好樹穴。提前挖好樹穴,為保證根系充分舒展,能夠蓄積水分,為春季干旱時提供水分奠定基礎。樹穴必須足夠大,一般深度在80~100cm,寬度為60~80cm,長度80~100cm。
2.2 移栽 正式移栽時,應將樹穴底部土壤提前松土以利于新栽樹木根系的定植。一般松土深度10~20cm,之后將生土回填樹穴內。當穴土回填至離地面20㎝時,輕輕搖晃樹干以使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然后踩實,并將樹干周圍回填土修成倒漏斗形以利于蓄水。此外,夯實時應注意力度,以免破壞護根土球,進而傷及根系,影響苗木成活。栽植后為防止干旱,應連澆2次透水,平均1株樹需水500kg左右。待水滲干后封穴,然后表面再置一層松土,以利吸收水分、空氣。也可用1㎡的地膜覆蓋樹盤,可以發(fā)揮保墑、保溫作用以促進根系生長,提高苗木成活率。
2.3 管理 造林成功與否取決于后期管理質量,因此在移栽完成后還應加強管理工作。一是對主干進行涂白。防止樹干凍裂、殺滅樹皮內的害蟲。常用涂白劑的配方為水∶生石灰∶硫酸合劑∶食鹽(10∶3∶0.5∶0.5)。二是進行包干。一方面是為了減少陽光直射、熱風吹襲對苗木水分的蒸發(fā),另一方面是調節(jié)枝干的溫度,以降低高溫、低溫對枝干的影響。三是及時澆水。移栽后第一年,苗木根系對養(yǎng)分吸收能力較差,因此當天氣干旱時應及時進行澆水,在夏季澆水一般在早晚進行以避免出現(xiàn)澆半截水或表皮水,而在秋季應盡量減少澆水,這是為了促進苗木木質化,提高抗旱能力,以保障苗木安全越冬。11月中旬前后,要澆1次越冬水,也叫封凍水,保證樹木安全越冬。四是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國槐常見的蟲害有蚜蟲和尺蠖,對蚜蟲可及時使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進行噴霧防治,尺蠖則可以通過葉面噴施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進行防治;對國槐危害較大的病害主要是潰瘍病,其防控一方面要加強外地運入苗木的檢疫,切斷傳播途徑,對已經發(fā)病的苗木可使用75%的福美胂可濕性粉劑100倍溶液進行涂抹。
參考文獻
[1]李艷云.國槐的價值及育苗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4,(11):150,152.
[2]馬曉艷.國槐育苗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1):2782.
[3]郭連茹,喬秀榮.國槐主要害蟲的發(fā)生與防治[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5,(8):31-32.
[4]張金娥.中國槐的林學特性及大苗培育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5,(4):167.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