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瑋,葉敏
1.溫州市甌海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外科,浙江 溫州 325014;2.溫州市南浦醫(yī)院全科門診,浙江 溫州 325014
溫陽通絡針灸法結合中藥熱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
宦瑋1,葉敏2
1.溫州市甌海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外科,浙江 溫州 325014;2.溫州市南浦醫(yī)院全科門診,浙江 溫州 325014
目的:觀察溫陽通絡針灸法結合中藥熱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2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64例。對照組予中藥熱敷治療,治療20天為1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采用溫陽通絡針灸法治療,2組均在治療20天后比較臨床療效、日本骨科學會(JOA)評分、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及直腿抬高試驗情況。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96.9%,對照組82.8%,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各指標評分分別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JOA評分與直腿抬高試驗評分均高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2組各指標分別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溫陽通絡針灸法結合中藥熱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良好,可緩解疼痛,提高腰部功能,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腰椎間盤突出癥;針灸療法;溫陽通絡;熱敷;中藥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指腰椎間盤出現退行性病變,同時受外部力量影響,導致纖維環(huán)損壞,髓核突出,對神經根造成壓迫,同時還可引發(fā)水腫、炎癥及營養(yǎng)障礙,最終導致坐骨神經痛、腰痛、神經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出現,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1]。本研究采取溫陽通絡針灸法聯合中藥熱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結果報道如下。
1.1 納入標準 ①滿足《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的診斷標準;②單個腰椎間盤突出;③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 排除標準 ①妊娠、哺乳期患者;②合并心腦血管、呼吸系統(tǒng)等嚴重內臟疾??;③腰椎腫瘤、骨折、脫位者;④腰椎管狹窄、馬尾神經瘤、脊神經根炎、梨狀肌綜合征、腰部筋膜炎、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硬膜外腫瘤、先天性畸形;⑤未按照要求治療或拒絕參與本研究者。
1.3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溫州市甌海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2010 年6月—2014年6月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共128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64例。觀察組男37例,女27例;年齡35~58歲,平均(46.20±3.43)歲;病程6月~14年,平均(5.29±4.88)年。對照組男36例,女28例;年齡37~59歲,平均(44.17±3.23)歲;病程8月~19年,平均(5.74±4.10)年。2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采取自擬中藥方熱敷治療。配方:蠶沙、川芎、廣藿香、獨活、赤芍、桂枝、干姜、木瓜、佩蘭、青風藤、乳香、透骨草、桃仁、伸筋草、制川烏、羌活、沒藥各10 g。均裝入紗布袋內,先在冷水中浸泡40 m in,后蒸鍋內蒸30m in,取出用毛巾包裹,溫度為42~60℃,敷在患處,期間注意保暖,每次持續(xù)30 m in,每天1次,治療20天為1療程。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采取溫陽通絡針灸法治療,取神闕、腎俞、命門、關元,使用清艾條(國藥準字Z32020253,生產單位:江蘇康美制藥有限公司),患者取仰臥位,針灸順序為神闕、關元、命門、腎俞,每個穴位艾條灸30m in,每天1次,治療6次為1療程,完成1療程后暫停2天再繼續(xù),持續(xù)治療3療程。毫針針刺時患者取側臥位,取患側大腸俞、腎俞、環(huán)跳、陽陵泉、秩邊、陽陵泉、昆侖、委中,常規(guī)消毒后使用直徑0.30 mm,長40 mm的漢醫(yī)牌一次性無菌針進行治療,腎俞及大腸俞朝脊柱方向進針0.8~1寸;環(huán)跳及秩邊直刺0.8~1寸,昆侖直刺0.5~0.8寸。進針得氣行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留針30 m in,每天1次,治療6次為1療程,療程間間隔2天,持續(xù)治療3療程。
3.1 觀察指標 ①比較2組臨床療效;②比較2組日本骨科
學會(JOA)腰椎疾患綜合評分標準、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及直腿抬高試驗。JOA量表:包括腰痛、腿痛、步行能力、體征、膀胱功能、生活能力,滿分29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情況越差。VAS:以0~10刻度直尺評估患者疼痛程度,0分無痛,10分最痛。直腿抬高試驗:患者采取雙下肢伸直仰臥位,醫(yī)師同時扶握好患者膝部使其保持伸直,并握住踝部緩慢抬高,下肢有放射痛時停止,記錄下肢與床面角度。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
4.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骨傷科學》[3]進行療效評價。痊愈:腰腿痛等癥狀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恢復病前生活自理能力。顯效:臨床癥狀好轉,腰部活動功能明顯改善。有效:疼痛緩解,有1項臨床癥狀陰性。無效:2組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傆行视^察組96.9%,對照組82.8%,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 2組JOA、VAS評分及直腿抬高試驗結果比較 見表2。治療后,2組各指標評分分別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JOA評分與直腿抬高試驗評分均高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JOA、VAS評分及直腿抬高試驗結果比較(±s)
表2 2組JOA、VAS評分及直腿抬高試驗結果比較(±s)
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觀察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 別JOA(分) VAS評分(分) 直腿抬高試驗(°)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15.62±4.79 15.45±4.82治療后7.16±4.03①5.44±2.36①②治療前6.76±1.28 6.13±1.42治療后2.16±0.25①4.63±1.44①②治療前30.62±0.43 30.60±0.41治療后72.79±0.69①55.33±0.57①②
研究顯示,艾灸可顯著改善機體多器官功能,微觀上可對細胞凋亡進行調節(jié),而其操作也受到艾灸量效關系、腧穴特定等因素的影響[4]。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關鍵在于改善神經根水腫及粘連,消除無菌性炎癥,而針灸具有消炎止痛、改善微循環(huán)等優(yōu)勢,同時其可提高血流量,使組織間隙水腫消除,加快組織代謝,解除周圍組織粘連,消除無菌性炎癥最終促進患者的康復[4]。
中藥熱敷方中羌活、桂枝可疏風散寒;佩蘭、藿香芳香化濕;青風藤、蠶沙、制草烏、伸筋草可祛風除濕;制香附、干姜溫經通絡;桃仁、乳香、赤芍等活血化瘀,全方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溫經通絡,結果顯示,對照組僅采取中藥熱敷治療后JOA、VAS等指標較治療前改善,表示中藥熱敷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本研究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取溫陽通絡針灸法,以艾灸對命門、神闕、關元、腎俞進行重灸,可達到振奮腎陽、溫陽通絡、祛濕逐寒等功效,灸法重點在于灸量足,每穴灸時為30m in,可使皮膚有溫熱感但不會出現灼痛等不適感。神闕為元神之闕門,針灸此處具有溫脾化濕、溫補腎陽等多種療效;關元屬任脈要穴,灸之可溫腎助陽,健脾化濕;命門穴屬督脈穴,針灸此處可通調督脈,溫腎壯陽;腎俞屬腎部背俞穴,為腎之精氣聚集處,是補腎關鍵[5]?!侗怡o心書》指出:“腎俞之穴,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壯。蓋腎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則不死?!笨梢娔I俞穴灸之可補腎壯陽,溫陽通絡,強壯腰脊。
本次治療中觀察組即采取溫陽通絡針灸法治療,針刺處方選擇大腸俞、腎俞、委中、昆侖等穴,針刺上述諸穴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臨床癥狀。腎俞及大腸俞均為近部取穴,針之可改善抑制疼痛,疏通局部經絡;環(huán)跳屬足少陽、足太陽之會,針此可改善足少陽及足太陽兩經之經氣;昆侖為足太陽膀胱經之經穴,針此穴可疏通腰背部經氣;陽陵泉屬八會穴筋會,針之可舒筋通絡;秩邊針之可緩急止痛,舒筋活絡,灸法處方關鍵在于溫扶陽氣以治本,長于溫陽通絡,益氣活血[7]。上述諸穴針刺可緩急止痛,疏通經絡。
綜上,溫陽通絡針灸法結合中藥熱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曹金梅,劉文剛,吳淮,等.溫陽通絡膠囊配合腰八針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按摩與導引,2009,25(6):13-14.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
[3]王和鳴.中醫(yī)骨傷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297.
[4]王遵來.推拿整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研究進展[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4(10):755-758.
[5]邵玉生,俞趚穎.針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30例臨床觀察[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6(3):402-402.
[6]王得志,丁全茂.中醫(yī)溫陽通絡推拿法治療6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2012,31(1):49-51.
(責任編輯:劉淑婷)
R681.5+3
A
0256-7415(2015)12-0209-02
10.13457/j.cnki.jncm.2015.12.094
2015-07-20
溫州市科技研究開發(fā)專項項目(Y20143004)
宦瑋(1974-),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全科醫(yī)學、骨科、急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