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焓平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0105-02
“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這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我們根據這一理念,堅持體現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幼兒的主體地位,積極提倡讓幼兒動手操作。實踐證明,幼兒只有通過大量反復的實物操作活動和人際交往活動,積累多種感性經驗,才能在大腦中建立事物間的各種聯系,逐步掌握知識,形成概念,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根據新課標要求以及幼兒的心理特點,近三年來,我們提出了“讓幼兒在做中進步”的教育目標,具體做法如下:
一、放手讓兒童去做,兒童在做中學
“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白觥本褪俏覀兺ǔKf的實踐,“做”是兒童對生活的直接的體驗,在做中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屬性及與自己的關系。
首先,“做中學”體現在生活教學中,我園在各班相繼開展穿衣服、扣紐扣、系鞋帶、疊被子、洗手帕等競賽活動,讓幼兒在“做”中形成基本生活技能,在“做”中幼兒獲得了成功的樂趣。如我班有位小朋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學會系鞋帶了,自己還不會,心里著急,流露出畏難情緒,但在我的鼓勵幫助下,有一天終于學會了,他興奮得漲紅了臉,大聲嚷著:“我會系鞋帶了!”他在“做”中感受了成功的喜悅。
其次,“做中學”體現在游戲活動中。一位老教育家說過:“游戲是兒童生來喜歡的,兒童的生活可以說就是游戲。”兒童既然有這種天性,我們便積極為幼兒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提供大量的材料及半成品,讓幼兒自己制作玩具。如在表演游戲《金色的房子》之前,先讓幼兒自己畫故事中的猴、羊、小鳥等,并做頭飾,然后分組分角色進行表演。這動手、動腦、動口的一系列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興趣,發(fā)展了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鞏固了美工方面的技能技巧,動手的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我為幼兒提供了布、針、線、沙、繩子、可樂罐、硬紙板等,讓幼兒自己做沙包、高翹、飛盤、套圈等,活動時孩子們拿著自己做的玩具去游戲,情緒高昂,活動積極,常常想出新穎的游戲方法,使兒童的智力得到開發(fā)。
有一次,小朋友玩高翹的游戲,有幾個小朋友老是踩不穩(wěn),失去平衡,這時,有個能干的孩子就跑來對我說:“張老師,你知道我為什么不會倒還走得那么快嗎?我發(fā)現了一個秘密,繩子拉得緊,人就不會倒了?!睘樨S富活動區(qū)材料,為“計算區(qū)”制作各種圖片和盒子,為“商店”制作各種水果、糕點、糖塊,為“表演區(qū)”制作道具等,力求使幼兒在“做”中獲得多方面素質的提高。
再次,“做中學”體現在教學活動中。我堅持幼兒活動在前,老師講述在后的教育原則。如認識磁鐵,先讓幼兒手拿磁鐵去吸盒子里的各種實物,仔細觀察有什么發(fā)現,再把吸起來的實物放在另一只盒子里,想一想,為什么這些東西能吸起來?然后集體進行討論。課后我要求幼兒動腦筋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例如把掉在水里的鐵鑰匙取上來,把掉在地上的小針盡快找出來,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幼兒通過“做”對磁鐵的性能有了較深地認識,這與原先完全由教師講述磁鐵的性能效果要好得多。因為幼兒在“做”的過程中,與事物發(fā)生了直接的接觸,得到了感悟經驗,發(fā)現了事物的本質,獲得了深刻的印象。這樣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興趣,又豐富了知識,發(fā)展了智力。
二、放手讓兒童去做,教師在做中教
放手讓兒童去做,并不是讓幼兒毫無目的、自由地亂做,教師應在“做中教”。如何“做中教”呢?我園首先樹立目標意識,建立以目標為導向的教育體系。目標是“做中教”的出發(fā)點與歸宿,我們提出了“目標在前,活動在后”的原則。要求教師首先根據幼兒發(fā)展確定教育目標,再圍繞目標安排活動內容,選擇活動形式,設計教育活動,形成目標——內容——形式——方法——評價的完整體系,最終實現目標。其次,要求教師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圖轉化于環(huán)境中,使環(huán)境成為促進幼兒發(fā)展的“教科書”。這也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重要途徑。我園教師根據教育目標為孩子們提供大量的有益于促進幼兒發(fā)展的材料,并隨時調整,使孩子在與這些材料、玩具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發(fā)展。例如,為配合完成掌握5以內數學的分解組成這一目標,教師在計算區(qū)投放了有關的材料,使幼兒在“做”的過程中,很快掌握了5以內數的分解組成。又如為了配合“可愛的家鄉(xiāng)”主題教學,教師發(fā)動幼兒收集在本鎮(zhèn)內拍的風景照和特產,然后把各風景照及特產貼在各教室的“展示欄”。這一張張照片真美,風景照有:省高新園區(qū)、三界文化廣場、清風大橋、清風廟、唐詩之路源頭——支浦潭、吉祥凈寺、泰康別墅區(qū)、長橋梁農業(yè)示范區(qū)、前巖水庫、友誼雷筍基地、三界華發(fā)茶廠、三界大糕、三界羊肉、蔣鎮(zhèn)下龔楊梅、杜聯筍干菜……這些照片使幼兒非常直觀地了解了家鄉(xiāng)景色秀麗、特產豐富,培養(yǎng)了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讓幼兒在做中進步”的實驗實施已三年有余,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一是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做”當中,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有效地激發(fā)了幼兒的內在學習動機,培養(yǎng)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精神,這些良好的個性品質是使人終生受益的寶貴財富。二是開動了幼兒的大腦,解放了幼兒的雙手,使幼兒的潛能得到充分地發(fā)揮。與人交往能力,互相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大的發(fā)展。老師們普遍認為“讓幼兒在做中求進步”的教育方法對轉變教育觀念,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非常有益。我們會在這一基礎上,繼續(xù)探討“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的教育方法,充實與完善現有的做法,讓新課標這一理念和教育思想在我園發(fā)揚光大,深入人心,并結出豐碩的成果。
(責任編輯 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