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先劍
摘 要: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網絡媒體的興起,網絡新聞評論成為了眾多網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傳播形式。網絡新聞評論是一種新的評論形式,是指在網絡上發(fā)表的,就當前新聞事件或事態(tài)發(fā)表的評價性意見。 作為網絡這一新興媒體與新聞評論相結合的產物,網絡新聞評論在傳播上已形成自身的特色,并且越來越受到廣大網民的關注。本文將運用傳播學、新聞學等多學科理論,研究分析網絡新聞評論在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效果等方面的獨特之處,以給新聞評論工作者以啟示,彌補傳統(tǒng)新聞評論之不足。
關鍵詞:網絡新聞評論;新聞評論;傳播效果
近年來網絡媒體在我國的發(fā)展形勢十分迅猛,網絡新聞評論作為一種新興的新聞傳播載體也迅速崛起,新聞評論的威力也更大程度的被釋放了出來。網絡媒體具有快速高效、互動性強以及容量大等諸多優(yōu)勢,相對于其他傳統(tǒng)的媒介形式而言,網絡媒介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大眾的信息交換興趣。網絡新聞評論是傳統(tǒng)新聞評論與互聯網載體一種完美的結合,使得新聞評論的內容更加廣泛,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同時也大大增強了新聞評論的時效性。網絡新聞評論在運用先進互聯網技術的同時吸收傳統(tǒng)新聞評論的長處,使新聞評論的內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是目前意見表達最為自由開放的媒介評論。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我國的網民正在以幾何倍數增長,傳統(tǒng)新聞評論是非常專業(yè)化的,伴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專業(yè)化的新聞評論已經不能滿足廣大網民的信息需求,網絡新聞評論讓新聞評論從專業(yè)化走向了大眾化,單向傳遞的傳統(tǒng)新聞評論形式已經逐漸被雙向交互的網絡新聞評論形式所替代。那么是什么原因讓網絡新聞評論會受到大眾如此的偏愛呢?本文通過對傳播主體、內容和效果三個方面去分析這個問題,以期為網絡新聞評論的發(fā)展做出系統(tǒng)性、規(guī)律性的總結。
1 傳播主體分析
網絡新聞評論就是指以互聯網為媒介載體針對新聞事件或者社會熱點所發(fā)表的意見性評價,這當中的參與者包括媒體本身以及與媒體所邀請的專家,還包括原本是新聞評論受眾的網民。網絡新聞評論的主體可以分為編輯記者評論、專家評論和網民評論三種類型。編輯記者評論是指由與網站相關的傳統(tǒng)媒體的編輯記者所撰寫的針對某一新聞事件的意見和看法,其輿論導向代表整個網站的立場,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專家評論與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的特約評論員評論是同一種主體類型,是指網站針對某個新聞事件或者社會熱點邀請相關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做出的意見評價,專家評論形式比較多樣化,其中網民直接與專家交流的形式尤其受到新聞受眾的喜愛。傳統(tǒng)新聞評論中也包含上述兩種主體類型,融入了互聯網技術之后,這兩種主體類型的傳播形式更加多元化了,新聞評論內容也更容易被受眾所接受。
網民評論當中還包含網絡論壇評論的形式,是目前參與度最高、互動性最強以及開放尺度最大的一種網絡新聞評論主體。與編輯記者評論和專家評論所具有的權威性不同,網民評論顯得更加自由隨意,其形式更加的機動靈活。網民在發(fā)現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事件之后可以迅速的用一兩句話做出自己的評論,這種自由和便捷事傳統(tǒng)新聞評論媒體所不能提供的,網絡傳播互動性強的特點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網絡論壇評論是網民評論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形式充分利用了互聯網互動性強的特點,改變了媒體與受眾以往單向傳遞的關系,雙向交流的互動關系讓受眾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享有者,徹底突破了傳統(tǒng)新聞評論媒體條條框框的限制。總而言之,無論是以何種主體類型傳播的網絡新聞評論,與傳統(tǒng)的新聞評論相比都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網絡新聞評論的時效性、互動性以及靈活性都遠遠強于傳統(tǒng)新聞評論形式。
2 傳播內容分析
網絡新聞評論的傳播內容與傳統(tǒng)新聞評論相比有話題廣泛、動態(tài)連續(xù)性強以及內容交互性強的特點。網絡新聞評論的話題涉及面非常的廣泛,幾乎可以涵蓋政治生活、政策法規(guī)、民生熱點以及日常生活中小事等各個領域。由于傳統(tǒng)新聞評論媒體在硬件設備上的諸多限制,其在新聞評論傳播的過程中時間和空間都會具有一定的間隔性,也只能是一種相對靜態(tài)的新聞評論,而網絡新聞評論的動態(tài)連續(xù)性非常強,大大增強了新聞評論的時效性和互動性。杜駿飛教授在《網絡新聞學》書中提到全時寫作時這樣描述道:“全天候的滾動新聞是網絡媒體獨有的新聞形式,在網絡上,新聞文本的時間已經細化到了幾分幾秒?!庇纱丝梢?,只有網絡新聞評論才能實現無時不評的受眾信息需求,連續(xù)動態(tài)性是保證受眾信息需求和互動需求的基礎。
互聯網的發(fā)展抹平了主流、精英和大眾的人類社會三分法界限,單向傳遞的傳統(tǒng)新聞評論形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新需求,受眾兼有接受者和傳播者兩種身份的雙向交流才是新聞評論發(fā)展的新方向。交互性是一個非常正式的傳播學概念,不僅體現在參與者交互作用的行為上,還表現在評論的內容上。網絡媒體是一個容量巨大的容器,眾多的信息都在這里交匯,以超鏈接的形式把針對同一事件的新聞評論鏈接起來,可以對某一熱點新聞事件形成強勢的傳播效果,這樣可以讓網絡新聞評論的傳播效果大大的增強。
隨著互聯網媒體的不斷發(fā)展,網民對新聞評論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消費者,而是想更多的參與其中作為發(fā)布者,網絡新聞評論強大的互動性往往可以吸引更多的網民參與到熱點新聞的評論之中,從而迅速針對某一熱點新聞事件形成強大的輿論導向,這樣就能讓新聞事件的傳播效果更好。輿論共識的形成和集中會引領社會的整體立場和導向,也是整個社會道德風尚的風向標,網絡新聞評論內容的交互性可以讓事關道德立場的好人好事新聞事件迅速成為新聞熱點,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受眾參與進來接受并傳播信息。
3 傳播效果分析
網絡新聞評論具有很強的開放自由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來民眾的意愿和聲音,很多的社會職能部門都把網絡當成民意調查所。網絡本身的隱秘性讓網民在說話時可以無所顧忌,并且網民本身的地域、行業(yè)以及階層分布十分廣泛,所以網絡新聞評論是最接近網民心聲的多元化聲音,也為上下溝通搭建了一座橋梁。傳統(tǒng)媒介缺乏讓持不同觀點的表達意見的有效途徑,而網絡媒體則可以讓不同階層、不同地區(qū)乃至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人都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少數群體的觀點也能被看到。
輿論監(jiān)督職能是所有媒體都要履行的基本職能,網絡媒體當然也不能例外,社會輿論共識的形成要靠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的交互作用去推動,輿論共識的形成與集中對行政職能部門具有非常強大的監(jiān)督作用。網絡新聞評論可以把發(fā)言權交到代表各個階層的網民手里,公眾通過網絡新聞評論可以起到監(jiān)督輿論的作用,而輿論導向可以監(jiān)督社會,這樣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建立對國家可持續(xù)的和諧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網絡新聞評論的傳播還可以起到道德批判的作用,由于網絡新聞評論有互動性強的特點,可以在短時間內針對熱點社會事件聚集起來強大的輿論力量,這樣就可以針對日常生活中有悖道德卻又不違反法律的行為制造強大的輿論壓力,從而達到凈化社會引領道德風向的作用。
4 結束語
網絡新聞評論由于其傳播載體的先進性,與傳統(tǒng)新聞評論媒體相比有其非常獨特的特點,不過網絡新聞評論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新聞評論,因為網絡有隨意性和隱蔽性的特點,人數成幾何倍數增長的網民難免魚龍混雜,整體素質也是良莠不齊,所以網絡新聞評論雖然能代表大眾的意愿,卻還不全是理性的思考。任何一種有目的的傳播活動都希望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網絡新聞評論也是如此,承載著塑造輿論環(huán)境、監(jiān)督社會以及引領道德風向的重播目的。
參考文獻
[1]張世海,孫光海. 網絡評論的疏與導[J]. 網絡傳播,2014,(2).
[2]金夢玉. 網絡新聞實務[M]. 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13.
[3]張海鷹,滕謙.網絡傳播概論[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