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繼榮
(南京大學(xué) 大學(xué)外語部,江蘇 南京 210008)
英漢語言中名祖詞之比較
邵繼榮
(南京大學(xué) 大學(xué)外語部,江蘇 南京 210008)
名祖詞是英漢兩種語言中共有的現(xiàn)象。在國內(nèi),對英語名祖詞的研究是一個較新的領(lǐng)域。以往的研究大都從英語語言教學(xué)的實用性出發(fā),介紹名祖詞背后的人物。本文通過對比英漢兩種語言中名祖詞的來源和分類,分析兩者之間的差異。
名祖詞 英漢 差異
名祖詞,是指利用人名通過比喻(包括明喻、暗喻、轉(zhuǎn)喻和擬人等)手段轉(zhuǎn)指他人、他物或他事甚或成為商標的詞。名祖詞譯自“eponym”,該英文詞產(chǎn)生于19世紀中期,來源于希臘語“eponumos”,本義是“附加在名字之上、基于名字衍生出來的詞”。在漢語中,“名祖詞”是一個比較新的術(shù)語,1993年由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中才開始把“eponym”譯為“名祖”[1]。
漢語中有不少名祖詞。例如:“諸葛亮”原本是歷史人物的名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廣為使用,什么“小諸葛”、“事后諸葛亮”、“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等等。這里“諸葛亮”的意思已大大引申,喻指“足智多謀的人”。
相映成趣的是,這種名祖詞現(xiàn)象,在日常英語中也比比皆是。請看下面這段原文:
“...Our children drink Shirley Temples.We wear Mae Wests when we go boating.We used to dance the lindy hop and get into a movie theater with Annie Oakleys,and we will enjoy beef Wellington——whenever we can afford to dine in style.”[2]
(“……我們孩子喝女士飲料。我們?nèi)澊瑫r都穿上救生衣。過去我們常跳那種林迪舞,拿著贈票去看免費電影。如今只要有錢想吃得氣派一點的話,我們?nèi)韵矚g點牛肉餡餅?!保?/p>
這段英文中的斜體字都是源自人名的名祖詞,Shirley Temple和Mae West是著名的演員;Lindy是1927年駕單翼機飛越大西洋的第一人;Annie Oakley是百步穿楊的女射手;Wellington是英國的一位貴族。
根據(jù)來源不同,名祖詞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五類:
1.歷史事件、真實人物。
有些名祖詞的形成源自真人真事,所含的人名或是某一歷史時期家喻戶曉的人物,或是廣為流傳的逸聞趣事中的普通百姓。
例如:皮洛士(Pyrrhus)是古希臘伊庇魯斯的國王。他曾于公元前279年率軍同羅馬打了一場著名的戰(zhàn)役,雖然取得了勝利,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此,短語Pyrrhic victory(皮洛士的勝利)喻指“得不償失的勝利、代價過高的目標”。又如:美國波士頓有位名叫Maria Lee的黑人婦女,綽號Black Maria。她以馬車運輸為生,曾不懼危難幫政府運送過槍支,還經(jīng)常用自己的馬車替警察押送囚犯。為了紀念這位勇敢能干的女性,人們便把警車稱作“Black Maria”。
漢語中,這類源自歷史人物的名祖詞也俯拾皆是。例如:華佗是漢朝的名醫(yī),如今其名被用來代稱“醫(yī)術(shù)精湛之人”。西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習(xí)語“情人眼里出西施”中的“西施”可泛指一切美女。“毛遂”意為“勇于自薦者”。“伯樂”通指“慧眼識英雄的人”。相比之下,漢語中由著名演員或運動員的名字構(gòu)成的名祖詞比較少見[3]。
2.文學(xué)作品、影視戲劇。
有些名祖詞中的人名是文學(xué)作品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物,未必真有其人,但因該作品廣為流傳,甚至搬上舞臺,頗具影響,這些名字便被賦予了隱喻含義。例如:莎士比亞的名劇《威尼斯的商人》中貪婪的富商夏洛克,以放高利貸為生,他的名字Shylock在英語中被用來泛指像他一樣 “狠毒的放高利貸者”。幽默舞臺劇《同室相居不相見》中,Box是個印刷工,上白班,Cox是個制帽工,上夜班,狡猾的房東把同一間房租給他們,兩人輪流同居一室卻互不知曉、不曾見面,由此,短語“Box and Cox”被用來喻指“輪流交替”。
漢語中,這類名祖詞也很多。例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林妹妹)”轉(zhuǎn)指“多愁善感、弱不禁風(fēng)的女子”;《水滸》中的“李鬼”泛指“假貨或偽劣商品”;近幾年盛行的網(wǎng)絡(luò)語言風(fēng)格“元芳體”,這一名稱則出自熱播電視劇《神探狄仁杰》中的經(jīng)典臺詞“元芳,你怎么看?”。
3.神話傳說。
英語中這類名祖詞主要來自圣經(jīng)故事、希臘羅馬神話、北歐神話等。作為深層的文化現(xiàn)象,宗教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生活中的語言交際。以圣經(jīng)故事為例,其中大量人物的名字被賦予隱喻含義,轉(zhuǎn)化成名祖詞,在英語中普遍運用。比如:亞當(dāng)(Adam)是上帝用泥土造就的世上第一人,其名在英語中喻指“人類的始祖”,短語(as)old as Adam”(像亞當(dāng)一樣老)就意味著“極其古舊的”或“早已過時的”。源于希臘羅馬神話的名祖詞更是不勝枚舉,例如: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喻指“災(zāi)難的根源”;Achilles'heel(阿喀琉斯的腳踵)喻指“致命的弱點”;冥王的名字Pluto是“陰間、地府”的代稱;而Augean stable(奧吉厄斯的牛舍)則形容那些“藏污納垢之所”,等等。
漢語中也有很多源自神話傳說的名祖詞,如:“牛郎和織女”,喻指兩地分居的戀人;前額的頭發(fā)“劉?!保醋粤粲羞@種發(fā)式的仙女之名。英漢兩種語言中這類名祖詞都帶有大量的本土氣息,兩者并不交融。
4.發(fā)明創(chuàng)造、事物創(chuàng)新。
英語中有大量的名祖詞是從近現(xiàn)代科學(xué)研究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者的名字而來的。例如:banting(節(jié)食減肥法)源自首創(chuàng)這種方法的倫敦人Bangting(班廷);熱能單位joule(焦耳)源自英國物理學(xué)家Joule;braille(盲文)源自這套文字體系的研制者Braille(布拉耶);sandwich(三明治)源自賭徒Sandwich(桑危奇),是他為了在賭博時節(jié)約時間首次制作了這種快餐。
漢語中鮮有這類名祖詞,但也不是絕對沒有。比如:傳說古代時,有個叫“杜康”的人發(fā)明了釀酒,這個名字就逐漸成了“美酒”的代稱。曹操在《短歌行》中這樣寫道:“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比缃?,“杜康”成了某個酒的品牌名稱。
5.時事資訊和網(wǎng)絡(luò)新語。
英語中不斷收錄新的詞語或新的隱喻意義,其中一個重要來源就是新聞事件。以1998年前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的丑聞為例,英語中就此衍生出一些新的名祖詞。人們用“Clinton defense(克林頓的辯論)”喻指“在法庭上對案情的重點作選擇性遺忘”[4]。
漢語中這類名祖詞非常少見,有一例源自汶川地震新聞。當(dāng)災(zāi)難發(fā)生時,身為學(xué)校老師的范美忠竟然丟下學(xué)生一個人逃跑。事后,他在網(wǎng)上發(fā)帖說:“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狈睹乐业奶优苄袨榧捌溲哉撘l(fā)網(wǎng)民熱議,人們送其綽號“范跑跑”,并用該語表示“閃人很快速的樣子、很無辜的樣子”。例句:看到芙蓉姐姐說喜歡我,我立馬范跑跑[5]。
對照英漢兩種語言中的名祖詞,兩者在以下方面有著明顯的不同:
1.英語名祖詞面廣量大,層出不窮。
據(jù)統(tǒng)計,截至1990年,英語中較常見的名祖詞就有35000個,而且與時劇增,源源不斷。從源出語言來看,英語名祖詞中,將近一半來自非英語的其他語言(見下表),其中14.16%源自希臘語,7.14%源自法語,5.96%源自拉丁語,5.56%源自德語,5.03%源自希伯來語,3.18%源自意大利語,1.06%源自西班牙語,另有7.88%源自其他各種語言[2]。相比之下,漢語中名祖詞的數(shù)量少,源自其他語言的更是幾乎沒有。
源出語言 英語 希臘語 法語 拉丁語 德語 希伯來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其他語言所占比例 50% 14.16% 7.14% 5.96% 5.56% 5.03% 3.18% 1.06% 7.88%
2.英語名祖詞中,構(gòu)成主體的詞是源自科學(xué)家、發(fā)明家和首創(chuàng)者的名字。
例如:在醫(yī)學(xué)英語中,很多疾病、綜合征、生理病理反應(yīng)、醫(yī)療器械等,都是用發(fā)現(xiàn)者或發(fā)明人的名字命名的。所以,醫(yī)學(xué)名祖詞(medical eponyms)詞典,僅在美國就先后出了很多本。上世紀60年代出版的一本就收錄了9000多條。工程技術(shù)方面的名祖詞也是比比皆是,已專門出版了這方面的詞典。
漢語在發(fā)明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造革新方面的名祖詞,可以說是寥若晨星。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從社會文化方面來看,英美是注重個體的社會(individually-oriented society),中國一向是注重集體的社會(collectively-orientedsociety)。從語言本身的特點來看,漢語具有極強的造詞功能,當(dāng)新的概念或創(chuàng)造出現(xiàn)時,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用現(xiàn)有的兩三個漢字組成新詞匯。
3.漢語中少有源自帝王皇室或政治人物的名祖詞,與之相反,英語中有許多這類名祖詞。
例如:英女王維多利亞的丈夫之名“Prince Albert”喻指“第二把手”;美國開國元老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名字“Alexander Hamilton”意為“親筆簽名”。究其原因,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使然,中國有著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皇室和帝王地位尊貴,其名是平民百姓禁用的文字。時至今日,直呼長輩的名字仍被視作不禮貌的行為。在西方國家,不分男女長幼,直接稱呼名字是關(guān)系親密的表示,一個家庭中常常會給孫輩起和祖輩相同的名,以作紀念。
名祖詞的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有逸聞,有趣事,有傳奇,有故事,有歷史,有畫卷,它們是介于語言和文化之間的觀察孔。了解英漢兩種語言中名祖詞的來源與差異,有助于真正做到對它們正確理解、充分鑒賞和貼切運用。
[1]陸谷孫.英漢大詞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
[2]劉純豹.英語人名比喻辭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
[3]席振萍.淺談英漢詞匯中的人名差異[J].山西科技,2009(3):79-80.
[4]邵繼榮.含有人名的英語習(xí)語之隱喻探源[J].江蘇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4):108-110.
[5]網(wǎng)絡(luò)流行語另類表達2008[J].現(xiàn)代快報,200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