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晶,王業(yè)忠,高杰善,朱立倉(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外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血漿內皮素的研究
戴 晶,王業(yè)忠,高杰善,朱立倉
(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外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
目的 研究血漿中內皮素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方法 隨機選取某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70例,按病癥分為腦血栓組和腦動脈硬化癥組,各35例,并選取正常人35名為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并觀察其結果。結果 腦血栓患者與正常人相比,血漿內皮素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灶大小和內皮素濃度相關;高血壓病史患者血漿內皮素增高明顯;腦動脈硬化癥患者內皮素水平高于正常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血栓患者的病情程度及病灶體態(tài),可以通過檢測血漿中的內皮素水平來反映。研究表明,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fā)生過程中有內皮素參與,患者預后與內皮素濃度相關。因此,內皮素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活性和病理雙重作用。但研究還有待深入。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血漿;內皮素
內皮素最早發(fā)現于20世紀,它是一種多肽,對血管收縮及平滑肌細胞增生有刺激作用。它形成于內皮細胞中,大量活動于心腦血管系統(tǒng)中[1]。很多疾病的形成均有內皮素參與。內皮素在心血管系統(tǒng)中的作用漸漸得到關注,促使眾多醫(yī)學學者研究。本文研究血漿中內皮素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隨機選取某院收治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70例,按病癥分為腦血栓組和腦動脈硬化癥組,各35例,并選取正常人35名為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并觀察其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某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其病癥分為腦血栓組和腦動脈硬化癥組,各35例。腦血栓組女20例,男15例,年齡55~65歲,平均年齡(62.1±5.21)歲;高血壓病史12例。腦動脈硬化組女16例,男19例,年齡50~65歲,平均年齡(57士6.21)歲;高血壓病史10例。并選取正常人35名為對照組。
1.2 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法測定患者的血漿總內皮素。進行過程中,應充分注重對患者血管緊張素Ⅰ、人心鈉素、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及舒血管腸肽等因素的考量,謹防患者產生交叉反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腦血栓組內皮素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腦血栓患者與正常人相比,血漿內皮素明顯升高。腦動脈硬化癥組與對照組比較,內皮素水平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腦動脈硬化癥患者內皮素水平高于正常人。見表1。
表1 三組血漿內皮素結果比較(±s)
表1 三組血漿內皮素結果比較(±s)
組別n內皮素(pg/mL)tP腦血栓組3568.62±12.646.721<0.05動脈硬化組3560.42±11.463.739<0.05對照組3550.14±10.24--
對比有高血壓病史患者和無病史者的內皮素水平見圖1。
圖 1
從圖1中可以看出,有高血壓病史22例,內皮素水平為(65.45±10.21)pg/mL。無高血壓病史48例,內皮素水平為(52.61±14.12)pg/mL,有高血壓病史患者的內皮膚素(ET)水平明顯高于無病史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內皮素是由21個氨基酸組成的生物活性多肽,在生物機體中有刺激血管收縮的作用,作用力較強。心血管系統(tǒng)中局部有內皮素,但在人體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內皮素基因分布的范圍較廣。有些神經元中有內皮素,這種神經元大多集中于下丘腦部分。血管局部受損直接影響內皮素釋放量和凝血酶[2]。人體腦系統(tǒng)中含有內皮素,并且在調節(jié)腦血流量過程中,內皮素也有參與,它對人體腦部影響較大。腦血栓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血管因脂質雜物堆積占據大面積管腔,導致管腔變窄,局部血流難以正常通過管腔,出現斷流情況,引發(fā)腦血栓。內皮素釋放量與患者腦血栓并發(fā),可引起凝血酶增高。
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進行對比,發(fā)現腦血栓患者血漿內皮素水平增加(P<0.05)。人體心血管系統(tǒng)因缺血而受到損害,內皮細胞受損的同時對內皮細胞復生和內皮素的釋放有刺激作用。血管因雜物堵塞,減少官腔氧氣致使一些神經組織壞死,刺激某些神經元中的內皮素增生。腦部出現梗塞的部分會產生凝血酶,并且濃度較高,對釋放內皮素有刺激作用。本文還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觀察和分析,發(fā)現高血壓患者血漿中的內皮素釋放量增高。跟相關報道結果一致,高血壓患者癥狀與血漿中內皮素的釋放量成正比?;颊哐獕禾幱诔掷m(xù)上升狀態(tài),并且持續(xù)效果較久,易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破壞,容易出現動脈硬化等并發(fā)癥。血管內的成纖維細胞以及平滑肌細胞受內皮素的刺激而增生[3]。血漿中內皮素的釋放量受血壓升高影響,較多的內皮素對間質細胞生成有促進作用,研究表明內皮素有參與腦部動脈硬化癥的形成。
綜上所述,腦血栓患者的病情程度及病灶體態(tài),可通過檢測血漿中的內皮素水平來反映。患者腦血栓病發(fā),做儀器檢測時,在病灶四周出現暗度較淺的帶狀區(qū)域,是因為患者血漿中的內皮素濃度較高。對腦部缺血性損害的程度加重,神經元的死亡受內皮素的相關作用而發(fā)生。研究表明,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生過程中有內皮素參與,患者預后與內皮素濃度相關。因此,內皮素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活性和病理雙重作用,但研究還有待深入。
[1] 李寶棟.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內皮素及血小板CD62p檢測的臨床價值[J].山東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32(1): 13-15.
[2] 韓 玲,張 均.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腦鈉肽與內皮素的關系[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3,19(2):110-111.
[3] 陳月清.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血漿內皮素測定在臨床中的意義[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2):433-434.
Study on plasma endotheli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AI Jing,WANG Ye-zhong,GAO Jie-shan,ZHU Li-cang
(Medical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Xinjiang Shihezi 832008,China)
R743.3
B
ISSN.2095-6681.2015.13.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