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紫晶
摘要:缺乏內部寫作動機是中學生進行寫作活動時最先遭遇的困難,它具體體現為不想寫和不敢寫。而造成中學生內部寫作動機缺乏的原因可以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去探究。結合內部寫作動機不足的問題、表現和原因,可以制訂出相應的對策,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給學生提供適合的寫作題目、教給學生真正有效的寫作技巧以及給予學生有效的評價。
關鍵詞:中學生;內部寫作動機;不足;對策
章熊先生曾明確過寫作的一般心理流程:產生寫作動機(自發(fā)的、外來的)→搜索、提取記憶庫中的信息(短時記憶、長時記憶)→激活、捕捉記憶庫中儲存的寫作模式→語言表述→回顧和完善[1
],其中產生寫作動機是中學生進行寫作活動所要經歷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動機分外部和內部,外部動機是由外在條件或刺激引起的,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達到考試要求從而取得高分、贏得師長的表揚和同學的羨慕等;內部動機則是由個體的內在需要引起的,如記錄自己的思想、抒發(fā)情感以及針對話題表達自己的看法等。
一、問題及表現
現今,中學生們在整個寫作流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最先遭遇的,就是寫作動機不足。絕大部分中學生在面對學習和考試任務時,都會選擇“完成”而不是拒絕。另外,由于特殊年齡階段的心理情感發(fā)展,中學生想要獲得教師、家長和同學的認可、關注也是十分正常的現象。所以,中學生寫作的外部動機是不容易缺失的。換句話說,造成中學生寫作困難的主要原因,可以說是內部動機的缺少。
那么,缺乏內部動機在外在行為上的直接體現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①不想寫,具體表現為學生不會主動積累素材、進行寫作和自我評價。如此一來,學生無法從閱讀經驗和生活經驗中獲得寫作材料,會覺得沒東西可寫。對考卷和作業(yè)抱抵觸心理,不能正常完成寫作任務,或胡亂應付。②不敢寫。與不想寫有所不同,這類學生在寫作活動上是具備一定主動性的,但他們同時對寫作又有一種恐懼心理。當這種恐懼心理嚴重時,甚至能夠影響到他們對整個語文課堂的態(tài)度。具體表現為,對于寫什么、怎么寫猶豫不決,遲遲不動筆;在寫作時可能會刻意回避內心的真實想法,而去尋求“相對安全”的材料,也就是在寫作中較為常見的材料。
二、原因
探討造成學生寫作內部動機不足的原因,我們可以從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兩個方面入手。
外部原因涉及教育體制、教育環(huán)境和教師教學等多個方面,這些方面之間又相互影響、聯系,最終作用在了學生的身上。雖然素質教育在新時代是不容置疑的,但目前強調高分、強調升學率的現象多多少少還是存在的。既然考試和升學仍然是未被完全擺脫的一種壓力,在進行寫作活動時,部分學生可能會更加在意作文分數。而從與學生關系緊密的考試來看,寫作活動可以說存在著高風險化[2]的特征——在語文考試總分中,寫作往往占有非常大的比例。部分教師為了讓學生避免在寫作部分“吃虧”,也就會教授一些所謂的“得分技巧”,讓學生進行“模式化”訓練。如此一來,不想寫作的學生主動性依舊沒有被激發(fā);不敢寫作的學生仍然汲取不到鼓勵,培養(yǎng)不了信心。
除了外部原因,學生自身的一些內部因素也會影響到寫作的內部動機。第一,中學是學生們思維情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情緒情感發(fā)展具有復雜性,產生的一些逆反心理、自我封閉心理會影響到寫作的內部動機,使他們不愿意或不敢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第二,學生對寫作活動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在部分學生心里,寫作不是表達自我或與他人交流的工具,而是來自老師布置的任務。這不僅造成了他們的主動性不足,也使得他們無法樹立對寫作活動的信心。第三,有些成績較優(yōu)異的學生由于追求優(yōu)秀和完美,在進行寫作活動時顧慮較多;而作文水平較低或學科整體水平都較低的學生因為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對寫作易產生恐懼或自卑的心理。
三、對策
第一,有關素質教育的深入貫徹仍然是需要所有教育者繼續(xù)努力的,要使得素質教育觀真正進入學生、家長的觀念里,而不僅僅是跟風似的喊出口號或開展一些表面活動。只有這樣,成功激發(fā)內部寫作動機才更有可能。
第二,針對中學生的情感情緒發(fā)展特征,教師應當特別注意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注意與學生的溝通,鼓勵他們勇于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情感。這不僅能幫助學生以一個正確心態(tài)面對寫作活動,更能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
第三,教師需要向學生教授一定的關于寫作的理論知識。讓學生了解寫作的本質,從根本上懂得寫作的作用和意義,可以糾正“寫作是任務”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當然,在進行具體的寫作教學時,教師也不應將課堂時間完全分配給理論知識的講授,而需要重視學生的實際鍛煉。寫作課需要有訓練活動,僅僅將寫作任務作為課后作業(yè)布置給學生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第四,恰當的作文題目和豐富的訓練形式也是激發(fā)學生內部寫作動機的好方法。葉圣陶曾說過:“教師命題的時候必須排除自己的成見和偏好;惟據平時對學生的觀察,測知他們胸中該當積蓄些什么,而就在這范圍之內擬定題目。”[3]要讓學生有事可書、有情可抒,作文的命題就需貼近中學生的生活,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不僅教師在寫作教學活動中需要注意,各省市乃至全國的考試命題組教師們也需要注意,一個恰當的命題,更容易檢驗出學生的真實水平。此外,在進行寫作課堂教學時,要注意豐富訓練形式,一味采用“教師出題、學生寫”的模式會讓課堂變得無趣,學生也就不容易保持興趣和注意力,自然會出現學生“不想寫”的情況。
第五,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只是給學生布置任務、提出要求,而是要教給學生真正的寫作技巧。例如,在進行議論文寫作時,學生出現了選取的論據不新穎的問題。教師需要做的,不是向學生強調“要選擇新穎的論據”,而是應該教給學生具體的策略。我們以“成功需要合作”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從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等多門學科出發(fā),各舉出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能夠支持“成功需要合作”的例子,再從中挑選出學生自己認為較新穎的、不會和大家重復的,將它擴寫成一段完整的文字。這樣,學生能夠獲得從不同學科出發(fā)尋找論據,而不是局限在語文學科內的寫作策略。在寫作活動中實用的策略會幫助學生消除憂慮,建立寫作的信心,從而強化內部動機。
第六,當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學生的寫作結果,給予有效的評價。鄭桂華老師在《作文的批閱與講評》中曾用表格的形式,列舉了多種低效甚至無效的作文評閱的做法并分析了其影響和危害,還給出了改進建議。假如教師不重視學生寫作的評閱環(huán)節(jié),整個寫作活動也就只是一條直線。寫作練習次數在增多,但是質量得不到提高,學生自然會喪失對寫作的興趣,慢慢失去主動性。只有教師真正重視給出“有針對性”“具體、明確”“講人性”“有個性”的評閱意見,將寫作活動由一條直線改造成螺旋上升的線條,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激活學生的內部寫作動機提供基礎和催化劑。
參考文獻:
[1]章熊關于中學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2006(10):3.
[2]何江,徐友勝中學生寫作心理障礙成因與對策[J]宜賓學院學報,2005(07):94.
[3]葉圣陶葉圣陶論語文教育[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