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冬,陳剛
西部一般本科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研究
——以重慶科技學院為例
全冬,陳剛
采用高一虹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語學習動機與自我認同變化”中設(shè)計的問卷,對重慶科技學院2014級大學英語本科353名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分析顯示,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類型更多體現(xiàn)出“融合型”特點,“工具型”的影響在逐步降低,其中學習興趣、學習情境、個人形象、個人發(fā)展和個人責任是影響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
西部一般本科;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融合型”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fā)和維持學習者進行學習活動的內(nèi)在動因和心理狀態(tài),是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因素。語言學習者的動機狀況對其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學習結(jié)果以及學習者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都存在顯著的影響。因此,學習動機研究是外語教學的重要課題,國內(nèi)外很多學者都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
進入21世紀后,對動機的描述性研究逐漸成為研究的主流形式,尤其以北京大學高一虹團隊所承擔的國家社科項目為代表。2013年,高一虹團隊以北京地區(qū)5所院校為研究對象,進行了長達4年的跟蹤研究,概括出大學生的7種英語學習動機:內(nèi)在興趣、成績、學習情境、出國、社會責任、個人發(fā)展、信息媒介。
本研究以重慶科技學院為例,通過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分析,歸納出我國西部地區(qū)一般大學本科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類型,主要目的是找出共有的動機類型,并考查個人因素對動機類型的影響。具體研究以下問題:(1)西部一般本科生英語學習的動機有哪些類型?(2)性別、專業(yè)、始學年齡等不同的學習者在動機類型上是否存在差異?(3)西部一般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因素同北京地區(qū)的學生是否存在差異?
一般認為,外語學習動機研究始于Gardner和Lambert提出的“工具型”和“融合型”學習動機?!肮ぞ咝汀眲訖C是指學習者置身在第二語言社團之外,把第二語言作為具有現(xiàn)實使用意義的工具來學習和使用;“融合型”動機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愿意把自己界定為另外一個語言社團的一員并且能在自己行動的微妙之處反映出來,因此這一理論也被稱為融入動機理論。另一較為經(jīng)典的動機維度是“內(nèi)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前者是指學習者為了從語言學習活動本身獲得愉快與滿足,而后者則將學習作為為了實現(xiàn)其他特定目標的途徑。從其定義可以看出,“工具型”等同于外在動機,“融合型”等同于內(nèi)在動機。
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動機的研究有了新的發(fā)展。其中,D?rnyei提出的“第二語言動機自我理論”最具代表性,該理論提出了“自我”和“身份”概念,認為學習者學習第二語言的動機源自三個方面:一是學習者對于自己有效使用目的語的期待和想象;二是學習者在所處環(huán)境中感受到的社會壓力;三是學習者積極成功的學習經(jīng)驗。
(一)抽樣
隨機抽樣選取在重慶科技學院外語實驗教學中心自主學習的2014級大學英語本科學生,樣本學生類別的比例大致等同于西部地區(qū)一般本科院校學生類別的比例(見表1)。通過“問卷網(wǎng)”在線填寫問卷353份,回收有效問卷336份,有效率為95%。
(二)測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高一虹于2013年設(shè)計的“英語學習動機與自我認同變化”問卷,從“很不同意”到“很同意”共分5級。本文涉及的是動機類型部分。
表1 抽樣選取的樣本學生的基本情況
(三)數(shù)據(jù)分析
通過SPSS可靠性檢驗表明:本次問卷的信度較高 (α>0.9)。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因子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目的是分析動機的類型以及個人背景因素對動機類型的影響。
(一)動機類型的因子分析
對問卷的動機類型分析顯示,數(shù)據(jù)適宜進行因子分析(KMO=0.917;Bartlett’s球型檢定結(jié)果顯著)。采用正交旋轉(zhuǎn)(Varimax)自然歸類得出6個因子,累計解釋總變差的62.235%(見表2)。其中,第6個因子是問卷的第28題(我學習英語是為了最終移民國外)。從學生選擇數(shù)據(jù)來看(均值2.26、眾數(shù)2、標準差0.97),重慶科技學院學生對此問題基本持否定態(tài)度,該因素對學生學習動機基本沒有影響。第4個因子所包括的第1題(我對英語一見鐘情,說不出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可以并入第1個因子。
表2 樣本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類型因子特征值及方差 %
我們認為,5個因子相對于6個因子的概括力更強,且總變差解釋比例達到57.169%,損失的信息不多。因此,最終抽取5個因子,各題在因子上的負載量及因子命名見表3。
從表3可見,因子1涵蓋的項目最多,包括對語言的愛好、對文化的喜愛、對異國生活的新奇等,但總的來說,它基本符合Gardner和Lambert的動機經(jīng)典模式中的“融合型動機”。本研究將此類歸為“學習興趣”。
因子2有7個項目,主要是外語教學活動中的有關(guān)因素,與D?rnyei提出的“學習情境層面”相吻合。本研究將此類歸為“學習情境”。
因子3的4個項目看似沒有關(guān)聯(lián),但其反映了學習者對自身形象的一種關(guān)心,無論是 “象征”“交流”“成就”還是“敲門磚”,都希望自己能在外部評價中樹立正面、積極、成功的形象。本研究將此類歸為“個人形象”。
表3 樣本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類型因子結(jié)構(gòu)及因素負荷
因子4所含的項目比較直接,類似于中國學生特有的“證書型動機”,體現(xiàn)學生為追求更好的個人發(fā)展。本研究將此類歸為“個人發(fā)展”。
因子5只有2個項目,反映的是學習者對自己和父母的一種責任。本研究將此類歸為“個人責任”。
通過上述5個因子的分析看出,影響重慶科技學院2014級新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因素大體可分為“外部影響型”和“自我維護型”兩種類型?!巴獠坑绊懶汀笔侵笇W生在教學活動中感受到的外語學習過程帶來的直接刺激,即學習過程能否給學習者帶來積極、正面的回應(yīng);“自我維護型”是指學生對自己所處社會的一種形象維護,渴望成功,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渴望對自我付出的一種回報。“外部影響型”基本等同于經(jīng)典動機理論的“融合型”和“內(nèi)在動機”;“自我維護型”基本涵蓋了D?rnyei提出的“第二語言動機自我理論”所提出的學習第二語言的三個方面動機源的前兩個,即:一是學習者對于自己有效使用目的語的期待和想象:二是學習者在所處環(huán)境中感受到的社會壓力。
(二)各種動機類型上的組間差異
本研究以性別、專業(yè)、生源地類型和英語始學年齡為自變量,以英語學習動機類型(正交旋轉(zhuǎn)因子分析得出的因子值)為因變量,對不同組別的學習動機類型進行多元方差分析,考查個人變量對動機類型的影響。
分析結(jié)果顯示:性別(F[43.428]=2.830,p=0.000)、生源地(F[57.893]=1.860,p=0.003)對動機類型有著顯著的主效應(yīng);專業(yè)(F[18.549]=1.200。p=0.256)與始學年齡(F[52.318]=1.110,p=0.283)對動機類型沒有顯著影響;各變量之間沒有顯著的交互作用。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報告顯著的主效應(yīng)。
1.不同性別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差異
分析顯示,動機類型在性別上的差異顯著(見表4),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興趣”“學習情境”“個人形象”和“個人發(fā)展”因子上。其中:女生更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如個人形象因子;男生則更多考慮學習能給自身帶來多大的實際效果。這也基本符合當前社會對兩性角色的文化定位。
表4 樣本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類型在性別上的差異
2.不同生源地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差異
不同生源地的學生在學習興趣、個人形象、個人發(fā)展和個人責任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見表5),其中學習興趣差異最為明顯,說明成長經(jīng)歷和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影響較大。城市的學生由于生活相對舒適,其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喜好;農(nóng)村的學生由于長期的“苦讀”,學習的目的性較強,其動機更多體現(xiàn)出外在的“工具性”。
表5 樣本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類型在生源地上的差異
(一)研究發(fā)現(xiàn)
(1)學生自身的因素對英語學習動機影響較大。高一虹等學者在本世紀初對英語學習動機類型的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對動機類型沒有顯著影響,有顯著影響的是專業(yè)類型和水平差異,也就是說學習本身對英語學習的影響較大。本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和生源地對動機類型的影響顯著。這說明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類型更多體現(xiàn)出“融合型”特點,“工具型”的影響在逐步降低。
(2)影響英語學習動機的因素整合性加強。同樣,高一虹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因子可分為7個,即內(nèi)在興趣、成績、學習情境、出國、社會責任、個人發(fā)展和信息媒介。本研究將因子整合為5個,即學習興趣、學習情境、個人形象、個人發(fā)展和個人責任,將興趣、出國和信息媒介歸為學習興趣1個因子。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中國的國際化進程對青年學生的影響,是否出國和了解外面的世界不再體現(xiàn)出個體差異,這2個因子已經(jīng)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業(yè)余興趣。
(3)出國生活對西部一般本科生來說還是遙不可及的。本研究去掉的第6個因子是問卷的第28題(我學習英語是為了最終移民國外),學生對此題基本持否定態(tài)度。這反映了西部一般本科生對自身未來生活的規(guī)劃基本沒有考慮長期出國工作或生活,這可能是由于學生對自己的專業(yè)學習和語言學習都沒有信心,至少沒有把掌握一門外語上升到工作的必需層面。
(二)教學啟示
(1)加強日常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成分。由于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主要因子,而這些興趣更多地體現(xiàn)出學生對國外文化、文學和流行生活的向往,因此在教學中加強對人文知識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2)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zhì)量依然是永恒的主題。本研究顯示,高水平的英語教師、高質(zhì)量的英語教材和高效率的英語課堂教學仍然是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要素,這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長期關(guān)注的問題。
[1]AtkinsonJD.TheAchievementMotive[M].NewYork:Appleton,1953.
[2]D?rnyei Z.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3).
[3]D?rnyei Z.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2005.
[4]Gardner R C,Lambert W 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LanguageLearning[M].Rowley,Ma.NewburyHouse,1972:135.
[5]Gardner R C,Lambert W E.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59(13).
[6]高一虹,趙媛,程英,等.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J].現(xiàn)代外語,2003(1).
[7]高一虹.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自我認同發(fā)展:四年五校跟蹤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華惠芳.試論英語學習動機與策略的研究[J].外語界,1998(3).
[9]石永珍.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diào)查報告[J].國外外語教學,2000(4).
[10]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11]文秋芳,王海嘯.學習者因素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的關(guān)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4).
(編輯:文汝)
G642.0
A
1673-1999(2015)12-0061-03
全冬(1972-),男,碩士,重慶科技學院(重慶401331)外國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外語教育、教育技術(shù);陳剛(1973-),男,碩士,重慶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外語教育、教育管理。
2015-10-10
重慶科技學院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以賽促學’的大學英語創(chuàng)新能力的研究與實踐”(2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