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浩軒
保持本心重塑堅持品格
文/米浩軒
長存“本心”,則堅持的品格自然得以重塑,人生的快意也盡在其中……
“堅持”呈現(xiàn)給我們的,應該是一種迷人的執(zhí)著,它令人責無旁貸,義無反顧,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詮釋不一樣的責任與人生;更能激勵每一個年輕人,不奢求聞達于天下,不希冀流芳于后世,但求盡善盡美、盡職盡責。
那么,在“堅持”漸漸成為一種稀缺品的今天,我們究竟該如何重塑堅持的品格呢?
我以為,要達此目的,須從打磨人心開始。
唐代大詩人張九齡有兩句詩:“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說的是一個人凡事要自己保持“本心”,不要看他人喜怒,更不可隨波逐流,反映了一種高潔的人格和情操。
現(xiàn)實生活中,一棵白菜的菜心如果壞了、爛了,要讓其保持好的品相、品味、品質(zhì),是很難的。同樣,在人生的坐標點上,一個人如果不能保持“本心”,就很難提升自身的品格。保持“本心”,守住真我和做人的準則,捍衛(wèi)心靈的純真,當然是難能可貴的,也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人生活在大千世界,游走于滾滾紅塵,注定了有所欲,有所求,而首先忘不掉的就是“名利”二字。為名為利,常常竭盡全力,甚至不惜丟掉一切,從而失掉自己的人格,丟掉“本心”。特別是在當今市場經(jīng)濟大潮里,不少人喪失了原本的信念,一任欲望橫流,為一些蠅頭小利,就變得沒棱沒角、沒眉沒眼,最后沒了自己。更有不少人崇尚奢華,揮霍無度,過分追求物質(zhì)的享受,為此什么都做得出來。尤其是官場上一些身處高位、手握實權(quán)的為官者,以權(quán)謀私,以恥為榮,腐化墮落,生活奢華,驕奢淫逸,品質(zhì)敗壞,嚴重地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也因此,面對繽紛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在清與濁、是與非中不含糊,并且努力扎好思想的籬笆,耕好心靈的田園,育好信念的綠苗,保持“本心”,使其不污不染。而要保持“本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榮辱不驚,成敗不亂——這當然不是要人抱殘守缺,故步自封,更不是作繭自縛,而是倡導一種自我調(diào)整、自我約束、自我向上的精神。意在涵養(yǎng)本心,修煉人性,重塑人品,使人(特別是當代肩負著民族振興重任的年輕人)充滿正直、樂觀和積極向上的思想。
我認為,要努力做到保持“本心”,首先得能夠吃得“三苦”:一是忍得心苦,二是受得身苦,三是耐得清苦。處逆境時笑對生活,丟掉煩惱、憂愁,遠離牢騷、怨氣,不怕寂寞,不怕委屈,不怕吃虧。即使身處逆境心中也要常懷悅心之趣,胸中不泯追求的目標;處順境時,不大喜大樂大歡,不得意忘形放縱自己,不爭強好勝,暴殄天物,肆意揮霍。就如古人倡導的那樣:居廟堂時不逐利、不圖名、不驕不躁、不枝不蔓;處江湖中不自暴自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墜不毀自己心中的青云之志……
“人到無求品自高”。保持“本心”,就是追求至高至真的品行。人生苦短,是非名利,往往會在歲月的天空上化成淡淡的輕煙,隨風而去。其榮其辱,難以定論,與其求榮獲辱,不如榮辱皆忘。老子曰:“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者常樂也?!蔽覀兠總€人只需以平常的心情對待生活,不眼高手低,不患得患失,更莫要奢求太多的物質(zhì)與名利,為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鎖和包袱。“譽來,一笑之;毀來,一笑之?!比绱颂幨?,如此努力,方能淡泊明志,長存“本心”,則堅持的品格自然得以重塑,人生的快意也盡在其中。
(作者系中央芭蕾舞團服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