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順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10-01
我國英語教學歷程中的一個轉折,作為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者應竭力圍繞這一中心做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語音訓練,打好語音基礎;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單元檢測,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明確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了解初中英語教學的特點和發(fā)展要求,鉆研教學相關理論;教學從實際出發(fā),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思想,搞好課堂的創(chuàng)新新教育,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認真搞好課堂設計,確保“雙序”的有機統(tǒng)一
所謂的“雙序”:一是指教材內容的學科邏輯順序;二是指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的心理發(fā)展順序。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就必須保持這“雙序”的高度統(tǒng)一。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教師不但要掌握教材整體礦寬框架和教材的每一個知識點及其相互間的內在聯(lián)系,而且還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運用恰當?shù)牟呗院头椒ǎ苟哂袡C地融為一體來設計好教案。這是我們優(yōu)化教學的第一步。
二、明確學習目的,在運用中增強學習興趣
中學生年齡小,閱歷少,對學習英語的目的往往不十分清楚。他們把英語只看作升學考試中要通過的一個考試科目,對于難記的單詞、語法和發(fā)音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興趣,除了從道理上宣傳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外,還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和環(huán)境使學生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讓他們在運用中嘗到樂趣。如開展一些情景對話,值日生每天用英語匯報情況,在學習中組織一些英語游戲等。還要盡量組織好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朗誦會,各種英語競賽,學唱英文歌曲,閱讀簡易英文書報。辨認日常生活用品上持有的英語說明等。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氛圍的關鍵是使學生對教師有親切感。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為學生所喜歡的老師一走進教室,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投資,要以自己真摯的愛喚起學生的共鳴,不以權威監(jiān)督者的形象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應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誤,敢于開口講英語。
三、重視語音,打好語音基礎
如果能夠打下堅實的語音基礎,也就拿到了英語入門的鑰匙,也是練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的基礎。教科書一開始就十分重視語音教學,緊密結合字母單詞和句子的教學,系統(tǒng)地安排了語音練習。因此,我們教師要正確把握要求,把語音教學貫穿于始終。把語音教學作為初一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做到長期訓練,階段側重,綜合提高。在語音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意自身語音,充分發(fā)揮課本錄音的作用。聽音是語音教學的根本方法,要堅持先聽音后開口,做到聽清發(fā)準。讓學生在學語音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受到正確的語言熏陶。
四、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是通過交際活動培養(yǎng)起來的。交際活動指用所學語言真實地、自由地交流思想,共同完成某項任 務。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要精心組織和精心設計,否則學生就動不起來,或動而無效 。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按照下列幾方面的內容進行由淺入深的訓練。對一堂課來說,如果說開頭、結尾是令人心動的“閃光”,那么“過程”就是美麗的“圓弧”。因此,講“梯度”, 就是要“設臺階”、“分層次”、“重過程”,讓學生的思考不斷深入,使問題不斷綜合,難度不斷加大。例如:讓學生翻譯一個句子時,可以從單詞到詞組或固定搭配再組成句子,然后再進行句型轉換等。
五、設疑啟智,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
英語課堂教學中每一教學步驟都應多設想信息溝,層層遞進,可根據(jù)一定的教學內容或語言材料,設計適量靈活性較大的思考題或讓學生從同一來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索不同答案,培養(yǎng)學生積極求異的思維能力。設計此類思考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辯論既調動了學生積極運用語言材料組織新的語言內容,又訓練了他們從同一信息中探索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
當學生對這類討論性問題產(chǎn)生興趣時,他們會不畏艱難,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加強語言信息的刺激,營造創(chuàng)新教學氛圍。
六、巧設創(chuàng)新探索機會培養(yǎng)自立探究
主體性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間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能使課堂更自由開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必須更加注意教法新穎有創(chuàng)意,以便更好的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教師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上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想方設法培養(yǎng)其獨立獲得知識,創(chuàng)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
七、要重視單元檢測,保證新教材的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每一教學單元進行教學檢測,通過這種手段測試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技巧和能力的真實和綜合應用程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應對測試提出具體的知識、技能、技巧和能力各方面的 要求。
知識方面,要求學生全面地、系統(tǒng)地掌握該單元的基礎知識,尤其是課本中的“四會”內容。技能方面。 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詞匯、語法知識在聽、說、讀、寫方面體現(xiàn)出來。技巧方面,要求學生在技能基礎上,循環(huán)往復,達到對技能的熟練掌握,使技能的運用自動化。能力方面,要求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技巧的基礎 上,要有綜合能力,即能把三者結合起來,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
要做好單元檢測,就要求教師必須努力、鉆研教材,吃透教材,依據(jù)《大綱》,明確知識、語言范圍。注意傳授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要讓學生知道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點,并準確地講解和反復地操練。教師要精心設計或選用檢測試題。試題要力求符合《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難易要適中,能夠較全 面地檢測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初步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要做好檢測后的講評工作。
八、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有研究表明,討論式,質疑式教學有利于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要讓學生積極探索求異,堅持獨立見解,教師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涵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通過設疑創(chuàng)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知識,大膽進行發(fā)散創(chuàng)造。如:在教過去進行時時,出示一幅一位學生在學習,而旁邊有他爸爸看報的簡筆畫。在出示圖畫時我們可以先遮住這位學生再干什么,然后問:What was the child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那么這時學生就會進行guess,并積極發(fā)言。
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新穎別致并能喚其學生共鳴的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識,讓學生自由地求異發(fā)散,編寫新的內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以后可以在黑板上寫出幾個keywords讓學生自己去編寫內容。這樣會使學生相互啟發(fā),相互交流,從而以創(chuàng)新意識來靈活運用語言知識。讓學生憑自己的能力與摸索解決新問題,掌握新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也得以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