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廣安
【摘要】本文圍繞朋輩輔導的意義及特點分析、朋輩輔導對于高職生人格及品德養(yǎng)成的重要意義、朋輩輔導在高職學生人格及品德養(yǎng)成自我教育中的實踐三個方面展開討論,對朋輩輔導對高職生人格、品德養(yǎng)成的自我教育促進模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理論建議。
【關鍵詞】朋輩輔導 高職生 人格 品第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83-01
一、朋輩輔導的意義及特點分析
顧名思義,朋輩包含了朋友及同輩的含義。而朋輩輔導是現行較為流行的一種心理咨詢方式,指的是一些受過專業(yè)培訓或得到認證的非專業(yè)朋輩輔導員為一些年齡輩分相當的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在日常學習及生活當中為他們提供基本的心理基礎知識的講解、心理問題的分析等,幫助同齡同學共同解決一系列心理問題,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形成一個互助、團結的成長氛圍,構建學生人格、品德養(yǎng)成自我教育的促進模式。
朋輩輔導并不是一種專業(yè)性的心理輔導服務,相對于專業(yè)的心里輔導服務來說,它具有更多的自愿性、義務性、有效性等。首先,對于一個生活在群體中的人來說,當遇到無法通過自身來消化的心理問題時通常會尋求周圍人員的幫助,高職生在遇到這一問題時的解決方式亦是如此,這就是朋輩輔導中所具有的自愿性。其次,朋輩輔導在同學之間并不是一種有償活動,而是一種互相幫助的行為,不是以獲取任何經濟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的,因此存在一定的義務性。最后要說的則是有效性,高職生無論是在年齡、價值觀念、學習觀念、生活方式還是生活閱歷等方面都非常相近,因此朋輩輔導活動在這些因素上所受到的限制也相對較少,同學之間更容易發(fā)現對方所存在的心理異常問題,并展開對應的咨詢工作。
二、朋輩輔導對于高職生人格、品德養(yǎng)成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高職學校的重視,在高職教學當中,心理健康教學也被納入必修課程范圍之內,任何學生在進入大學時都會受到一些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教育及宣傳。而對于心理問題的發(fā)生防止工作方面,學校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例如對于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教育,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免費輔導及跟蹤等等。除此之外,部分高職學校也通過建立三級網絡的模式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這種教育模式缺失能夠為高職生的心理健康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學校心理咨詢教師人數緊張,幾名專職輔導教師就要對應全校學生的心理咨詢與教育工作,這種巨大的工作量很容易導致心理咨詢教育工作的低效性發(fā)生。另外,由于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主導性地位根深蒂固,因此大部分學生即使存在心理問題也不會主動找老師進行咨詢,或者是將問題深埋心中,或者又是尋找其他方式進行宣泄。還用部分學生認為心理咨詢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他們認為需要尋找心理咨詢的人都是存在心理缺陷的人,容易被其他人另眼相待,這種恐懼心理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因此,針對三級輔導模式的這些不足,學校應該力求尋找一些更加有效的方式來與它形成互補,其中,朋輩輔導就是一種很好的互補方式,它相對于傳統(tǒng)的心理咨詢方式來說具有更多優(yōu)勢,實施起來較為方便,適用性廣,既可以補充傳統(tǒng)心理輔導工作的不足之處,又可以有效滿足高職生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及品德思想。
三、朋輩輔導在高職學生人格、品德養(yǎng)成自我教育中的實踐
1.設立專門的朋輩輔導員
學校可以從高年級同專業(yè)的學生證選擇一些品德、能力優(yōu)秀的學生分配到各個班級中作為朋輩輔導員進行朋輩輔導。這些朋輩輔導員必須具備優(yōu)秀的品德及能力,例如自信、樂觀、公正,具有較高的同情心與理解能力,擅長交際,表達能力強等。學校應組織這些朋輩輔導員進行專業(yè)培訓,通過培訓來明確其具體工作目標,讓他們在心理上、技能上及知識上做好充分準備,便于更好地勝任工作。首先,在形象塑造方面,學校應將他們定位為一名良好的成長陪伴者,在陪伴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輔導。當然,陪伴的基礎是信任,朋輩輔導員與高職生之間必須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引導高職生通過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心理問題,提倡自我教育。其次,學校應要求朋輩輔導員學會傾聽。傾聽并不是改變原有的思考方式,而是通過一種接納及學習的態(tài)度來獲取他人的信息和感受,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得到宣泄。這樣一來,被教育者才會感受到自己被他人所關注,且被教育者在傾訴的過程當中,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過程,甚至在此過程中還會起到自我發(fā)展自我改善的效果,最終實現心理輔導的作用。最后,在輔導的方式上應盡量使用互相幫助的方式進行訓練,提供心理激勵、心理暗示等。要求被教育者進行角色扮演,在短時間內變換它所處的角色,通過角色及場合的不斷變換來提高其環(huán)境適應能力及情緒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經過實踐發(fā)現,朋輩之間的代溝較小,且具有更高的共同性,在交流起來更加順利,也更容易發(fā)現對方心理及人格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后續(xù)的問題解決來說更具有效性。
2.設計朋輩輔導的具體項目
高職生心理問題主要是由于他們在學習或生活當中對于自己的學習生活目標迷茫、對學習缺乏適當動機、對學習及情感問題的處理缺乏經驗、對人際關系的處理方式不合適、對就業(yè)問題迷茫時產生的無力感,或是因為學生自身的經濟情況、家庭情況、個人經驗及個人能力問題而導致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失落感或心理困擾,進而轉變?yōu)樾袨樯系母黝悊栴}。因此,學校應針對高職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類型的朋輩輔導項目,例如針對新生所開設的校園生活適應與發(fā)展課題、針對貧困生而設計的信心提高課堂,圍繞高職生人際交往、情感處理等方面開展專題朋輩輔導項目,使朋輩輔導工作更具針對性。例如,學校可以在學生群體中通過宣傳校內優(yōu)秀大學生的先進事跡或經驗,倡導積極進取與不斷提升的學習精神,幫助高職生健全人格及優(yōu)良品德的養(yǎng)成。具體可以分別針對優(yōu)秀學員、優(yōu)秀貧困學生、優(yōu)秀畢業(yè)生等不同類型的學生來開展座談會、講座、交流會等,對相應的學生群體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心理輔導。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指導高職生對未來的人生道路進行規(guī)劃,把握好青春之路,對學習與生活的意義技能型分析和探討,圍繞這一系列主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朋輩輔導,讓他們以更明確的目的及更正確的方法進行學習,在實踐的證明之下,我們發(fā)現這種帶有導向意義的輔導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同時也可以促進他們人格、品德的養(yǎng)成。
3.完善朋輩輔導工作的監(jiān)督及激勵制度
朋輩輔導主要體現在同齡人之間的溝通、互助之上,而本文中所說的朋輩輔導的主體為高職生,他們并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在遇到問題時也沒有很好的方式去解決,會存在一些迷茫。因此,朋輩輔導員的工作必須在相關院校心理輔導老師的協(xié)助與監(jiān)督之下開展,必要時朋輩輔導員應定期向教師進行回報,得到教師的指導。另外,不僅應采用個體監(jiān)督的方式來完善其監(jiān)督體系,適當時還應該組織小組共同進行分析與討論,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來不斷改善高職院校朋輩輔導工作的有效性。朋輩輔導員的輔導工作雖然是義務提供,并不代表學??梢院鲆晫λ鼈兊目己伺c激勵,適當采取一些激勵手段,可以使一些優(yōu)秀朋輩輔導員的工作得到更高的認可。
參考文獻:
[1]孫炳海,孫昕怡.朋輩心理咨詢模式述評[J],教育評論,2003年第6期。
[2]祝秀香,陳慶.加強朋輩心理輔導工作,完善大學生心理援助體系[J],中國高教研究, 2006年第10期。
[3]陳國海,劉勇.心理傾訴——朋輩心理咨詢[M],廣州: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