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書偵
攤咸食
◎常書偵
我小時候,因為條件艱苦,家里沒有什么好吃的東西。所以每當(dāng)我發(fā)燒沒有胃口時,母親就會把一盤子咸食端到我面前。見到咸食,我立即就有了三分精神,把咸食卷成喇叭筒狀,蘸上醋蒜,狼吞虎咽起來。那時候,母親瞅著我,滿面愁容就消散了,臉笑成了一朵花。
有時,母親會給我搬個用麥秸稈擰的蒲團,讓我坐在院子里,看她攤咸食。在我的心目中,母親攤的咸食是世界上最正宗、最地道的咸食了。母親攤咸食之前,要先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她先到村邊的菜園里摘回一把根達葉子,或者紫蘇葉子,洗凈,用菜刀剁爛。然后用一個小面盆,放些面粉,加點兒食鹽,接著加水,用筷子攪拌成糊狀,最后撒上碎葉子。這糊兒不能太稠,稠了攤出的咸食太厚,吃起來口感不爽;糊兒太稀了,咸食就沒有法子攤了。因此,調(diào)糊兒是很要技巧的。笨女人往往是糊兒稠了加水,糊兒稀了加面。結(jié)果,本來打算兩個人吃的,但攤出來五個人也吃不完。
面糊兒調(diào)好后,母親就在院子里的樹陰下,用三塊磚頭支起叫做鐺子的圓形平底淺鍋。然后開始點火。攤咸食最好的燃料是脫去谷粒的空谷穗,因為它兩頭翹起,似撓癢的手指,所以我們這里叫它“谷撓兒”。再就是碾軋后的小麥秸稈,我們稱它“麥梢兒”。這兩樣柴草發(fā)的火都是軟火,即使是攤咸食的人動作稍微慢了些,也不會把咸食攤煳了。
鍋底燒熱后,要先擦油。油放在碗里,要用一把小炊帚蘸上油,把鍋底擦遍。熱鍋一見油,油香就出來了。這時,娘就用一把長把銅勺子從盆子里舀一勺面糊,均勻地倒在鍋中,并用刮子快速把面糊攤開。刮子是在筷子的一端,固定一小片薄木片做成的。刮子在鍋中輕輕轉(zhuǎn)動,面糊就被攤平了,圓圓的咸食在鍋中就成形了。娘一邊攤,鍋內(nèi)便冒出輕微的煙霧。就在面糊被攤平攤圓后,底面也就基本上熟了。娘用雙手揭住咸食的邊兒,把咸食揭起來翻個個兒,再慢慢放進鍋里。兩面都煎成金黃色后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后的咸食有兩頁報紙那么厚,淺淺的金黃色,尤其是上面的根達碎葉子,由于見熱見油時間短,依然是那么翠綠,非常惹眼。
樹陰下,母親攤一張,揭一張。揭下的咸食放在秫秸扎的箅子上。就在母親攤咸食的時候,我會剝一頭紫皮蒜,在青石蒜臼里搗爛,倒進盤子里后,加醋。咸食好了,就把它卷成筒狀,蘸著醋蒜吃,提味提神提食欲,實在是美味至極。最難得的是咸食進嘴后,綿軟適口,香氣撲鼻。加之醋蒜開味,稱得上人間第一美食。當(dāng)然,咸食是干糧,如果再配上小米稀飯那就最好不過了。
現(xiàn)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咸食的花樣也越來越多了,但我最喜歡吃的,依舊是母親給我攤的根達咸食。它不但色澤金黃,嫩滑爽口,更有濃濃的親情在里面,是我一生一世最喜歡吃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