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澤莉
陶行知 (1891—1946),生于安徽歙陽,原名文浚,后因喜歡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改名為“知行”,后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為“行知”。主要著作有《中國教育改造》、《創(chuàng)造宣言》、《行知詩歌集》等。
在中外教育史上,陶行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顯示出了科學的預見性和高度的創(chuàng)造性。他以偉大的胸懷和高尚的情操,以“人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顆草去”的精神,團結同志,辦平民教育、鄉(xiāng)村師范、工學團、科學教育。
陶行知說,教育應該以生活為中心的,“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認為生活教育是培養(yǎng)手腦并用、手腦雙敲的人。要勞力者勞心,勞心者勞力,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的最根本的問題。有一個目標、三大原理、六條原則和六項措施去實施生活教育。
(一)一個目標。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在于“教人求真,學做真人”。陶行知要求學校和教師,“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生活,教會學生做人”。
(二)三大原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包括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教學做合一”,這與他的老師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和“在做中學”恰好相反。因為在1917年他發(fā)現(xiàn)杜威的教育理論在中國行不通,就大膽地把它翻了半個筋斗。
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說生活是有生命的東西在一個環(huán)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動。教育和社會生活是分離不開的,并且緊密聯(lián)系,生活決定著教育,而教育又為改造生活服務。真正的教育是與生活結合起來的。
2.社會即學校。陶行知于1939年曾形象指出:“社會即學?!边@一原則,是要把教育從鳥籠里解放出來。他認為:“學校即社會,是把一只活潑的小鳥從天空里提出來關在籠子里,而社會即學校,是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去,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學校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
(三)六條原則
1.實踐性。陶行知經過十多年教育實踐無處“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之后他更主張“行以求知知更新”即“行 (實踐)——知 (認識)——行 (實踐)。
2.科學性。陶行知反對非科學的理論,主張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進行教育。
3.全民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大眾的教育,大眾為生活解放而辦教育?!?/p>
4.前進性。時代是不斷前進的,教育也必須與時代俱進,適應時代需要并促進時代發(fā)展。
5.終生性。陶行知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終身教育的主張,主張人人需要“活到老,學到老”,這才能適應時代需要,才能適應人生需要。
6.創(chuàng)造性。1943年,他在《創(chuàng)造宣言》中宣稱:“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時時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chuàng)造之路邁進吧!”
(四)六項措施
1.要改造城鄉(xiāng)教育。2、要普及全民教育。3、要提倡普及科學教育,推廣現(xiàn)代科學技術知識。4、要改革傳統(tǒng)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5、要培養(yǎng)大批立志,改造社會,改造鄉(xiāng)村的新型師資。6、要建立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和試驗學校,進行教育科研試驗,探索教育的新路,創(chuàng)造教育科學新理論和新方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僅在當時產生了重要的社會作用,在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生活教育理論的當代價值
第一,胡國樞闡述了它的三全功能,即“一是掃除文盲,普及教育治愚與治窮相結合的'全民教育'”;二是促進國家現(xiàn)代化,民族現(xiàn)代化,人的現(xiàn)代化的全程教育;三是建立合理的人生,實現(xiàn)人類的最后解放,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真人的全面教育。
第二,對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改革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1.陶行知生活教育非常具有創(chuàng)造和試驗的精神。當代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也需要一個創(chuàng)造和試驗的過程,要向陶行知所說的那樣“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礙,不怕失敗,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奧妙新理,一個個發(fā)現(xiàn)出來”,堅定不移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2.學習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大教育觀。我們要拆除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心墻,拆除學校與社會與家庭的心墻。
第三,語文即生活。
語文活動即生活。
(二)師范教育。師范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陶行知是我國師范教育改革的先驅。
推動師范教育改革應當堅持以下四個方面:
1.堅持方向性;2.突出師范性。
陶行知對師范生提出的基本要點,于我們現(xiàn)在對師范生的培養(yǎng)目標基本上是一致的,都突出了師范性。當前我國師范教育改革,要突出師范性就必須改革,師范院校的課程,教學計劃,內容,方法體現(xiàn)師范教育特點,樹立師范生的專業(yè)思想,使他們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yè)。
3.加強實踐性。要注意加強師范教育的實踐性,增強師范生實習。見習的次數(shù)和時間。
4.提倡廣義性的師范教育。師范院校要學習陶行知的“廣義師范教育論”,借鑒“我們教育界需要什么人才,那就什么人才”的理論。打破單一封閉式的辦學模式,采取多層次,多渠道辦學途徑,發(fā)揮師范院校的功效。
陶行知先生說過“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秉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他從1917年8月從美國回來一直到1946年7月25日去世,把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中國人民。真正做到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1]賀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湖南農村教育問題研究》.湖南大學碩士論文.
[2]劉薇.《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中國目前教育的影響》.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
[3]徐春霞.《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探微》.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