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孝湘 程幼夫 王 林 劉玉萍 陳曉平
(四川省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 四川省人民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四川 成都 610072)
血清脂蛋白(a)〔Lp(a)〕已被國內(nèi)外公認為心腦血管疾病 的獨立危險因素〔1〕,也是衡量高血壓脂代謝紊亂的重要標志。研究證實尿微量白蛋白(mALB)是高血壓患者腎臟和血管結(jié)構(gòu)發(fā)生改變的表現(xiàn),是高血壓腎損傷的早期敏感指標〔2,3〕,是心血管病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目前關(guān)于Lp(a)與mALB的關(guān)系尚未進行廣泛研究。本文通過對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EH)患者Lp(a)與mALB關(guān)系的觀察,進一步探討Lp(a)與mALB的關(guān)系及其臨床意義。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在四川省人民醫(yī)院體檢中心體檢的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EH)患者500例,男265例,女235例;年齡60~80〔平均(69.72±8.54)〕歲。病史2~30年。診斷標準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4〕:在未服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血壓雖然未達到上述水平,亦可診斷為高血壓。并將所有高血壓病例分為老年EH 1級組(175例)、老年EH 2級組(160例)、老年EH 3級組(165例)。選擇同期在該院體檢的血壓正常的老年健康者480例作為對照組,男250例,女230例;年齡60~79〔平均(67.93±7.22)〕歲。排 除 標 準:尿常規(guī)檢查蛋白陽性、繼發(fā)性高血壓、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肝腎功能不全、腦血管意外、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損害等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腎病,急、慢性肝炎、外傷、腫瘤、各種急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狀腺功能紊亂及近1個月服用過調(diào)脂藥物者。
1.2 方法
1.2.1 血液生化指標 所有受試者均于清晨空腹(禁食12 h后)測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shù)(BMI)同時采用OLYMPUS AU2700自動生物化學(xué)分析儀,測定并記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Lp(a)、尿酸(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等項目。
1.2.2 Lp(a)檢測 所有被檢者均采集早晨空腹(空腹12 h以上)靜脈血,分離血清后用酶法測定血清Lp(a),試劑盒由上海長征-康仁醫(yī)學(xué)科學(xué)有限公司生產(chǎn)提供;采用 OLYMPUS AU2700自動生物化學(xué)分析儀按試劑盒說明進行測定。
1.2.3 mALB水平測定 采集所有受試者清晨第一次尿5 ml,使用德靈原裝試劑在德靈BN2特定蛋白分析儀上應(yīng)用顆粒散射比濁法測定mALB水平,0~30 mg/L為正常。
1.2.4 血壓測定 測壓前安靜休息15 min,并禁止吸煙、飲茶、飲酒及咖啡,排空膀胱,采用臺式水銀柱血壓計測量右上臂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分別以Korotkoff第一音、第五音為準。每次坐位測3遍,取3個讀數(shù)的平均值為該次動脈血壓值;然后將5次收縮壓、舒張壓的平均值確定為該患者的血壓值。
1.3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1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頻數(shù)描述、正態(tài)性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Pearson直線相關(guān)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
2.1 各組一般資料比較 不同分級的老年EH組與對照組之間比較除老年EH各組收縮壓和舒張壓較對照組明顯增高,有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 <0.05)外,各組間年齡、BMI、FPG、TC、TG、LDL-C、HDL-C、UA、BUN和 Cr在統(tǒng)計學(xué)上均無差異(均 P>0.05),見表1。
表1 各組一般資料的比較(±s)
表1 各組一般資料的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組別 n 男/女 年齡(歲) BMI(kg/m2) TG(mmol/L) TC(mmol/L) LDL-C(mmol/L)0.22.6±0.4老年EH1級組 17592/8368.79±8.5425.5±2.41.2±0.34.3±0.42.7±0.5老年EH2級組 16085/7569.71±8.3925.6±2.31.4±0.24.4±0.32.9±0.4老年EH3級組 16588/7769.98±8.4625.5±2.51.3±0.44.5±0.53.0±0.3組別 nHDL-C(mmol/L)FPG(mmol/L)SBP(mmHg) DBP(mmHg) UA(μmol/L) 血 Cr(μmol/L)血 BUN(mmol/L)對照組 4801.4±0.34.3±0.4121.7±8.970.1±7.8254.6對照組 480250/23067.93±7.2225.3±2.31.1±0.24.1±278.9±69.680.2±19.95.3±1.8±61.570.9±19.14.1±1.9老年EH1級組 1751.3±0.34.5±0.5148.9±7.41) 95.6±5.41) 263.7±70.372.2±20.35.0±2.0老年EH2級組 1601.2±0.24.7±0.6170.6±8.41) 105.3±4.61) 271.6±65.977.4±21.55.2±1.7老年EH3級組 1651.1±0.24.9±0.5187.3±7.31) 116.9±6.31)
2.2 各組間血清Lp(a)和mALB水平比較 總體老年EH患者血清Lp(a)高于對照組(P<0.05),總體老年EH患者mALB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隨著血壓的升高血清Lp(a)水平逐漸升高,mALB水平逐漸升高。各組之間比較以及各組分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均<0.05)。見表2。
2.3 Pearson直線相關(guān)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 Pearson相關(guān)分析顯示血清Lp(a)水平與SBP、DBP和mALB呈正相關(guān)(r=0.274,P <0.05;r=0.476,P <0.05;r=0.398,P <0.05),以平均動脈壓為因變量,年齡、BMI、FPG、TC、TG、LDL-C、HDL-C、UA、BUN和Cr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Lp(a)(β=1.687,OR 值 =5.499,P <0.01)和 mALB(β =1.269,OR值=3.987,P<0.01)進入方程,表明Lp(a)和mALB是平均動脈壓獨立的影響因素。見表3。
表2 各組間血清Lp(a)和mALB水平比較(±s,mg/L)
表2 各組間血清Lp(a)和mALB水平比較(±s,mg/L)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老年EH1級組比較:2)P<0.05;與老年EH2級組比較:3)P<0.05;與老年EH3級組比較:4)P<0.05
mALB對照組 480123.7±66.52)3)4) 9.6±5.42)3)4)組別 n Lp(a)老年 EH組 500319.6±153.21) 51.2±13.91)老年EH1級組 175235.3±113.61)3)4) 26.3±10.81)3)4)老年EH2級組 160339.7±157.21)2)4) 40.6±15.61)2)4)老年EH3級組 165405.3±201.61)2)3) 91.3±17.11)2)3)
表3 平均動脈壓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高血壓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著增高,此外,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fā)展,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人數(shù)逐年上升〔5〕。LP(a)為目前新確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LP(a)是一種脂質(zhì)顆粒,由Apo(a)和 ApoB100通過二硫鍵交叉連接而成,其中心部分含有脂質(zhì)和 ApoB100,外周為 Apo(a)〔6〕。LP(a)濃度個體差異很大,但對同一個體其LP(a)測定值相對恒定〔7〕。本研究結(jié)果說明老年EH患者血壓水平與血清LP(a)水平密切相關(guān),其血壓升高的程度與血清LP(a)水平升高幅度成正比,其機制可能系Lp(a)可導(dǎo)致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內(nèi)皮細胞可生成一些血管擴張物質(zhì),主要為一氧化氮(NO),內(nèi)皮細胞受損后產(chǎn)生NO能力下降,內(nèi)皮收縮因子如內(nèi)皮素增多,引起舒張功能受損,血管痙攣,促進高血壓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同時 Lp(a)通過促進內(nèi)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對其氧化修飾及巨噬細胞對氧化型Lp(a)結(jié)合和攝取,促進泡沫細胞的形成等多種機制導(dǎo)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8〕。EH患者內(nèi)皮依賴性舒張功能障礙是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標志〔9〕。
白蛋白是循環(huán)血液中正常存在的蛋白質(zhì)。生理狀態(tài)下尿液中僅有極微量的白蛋白排出,在某些病理條件下,經(jīng)腎臟排泄的白蛋白可增加。mALB是指尿中白蛋白的排泄量超過正常水平,但低于常規(guī)試帶法可檢出的范圍,是早期腎小球受損的敏感指標〔10〕。已有研究證實,EH患者mALB的發(fā)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本文發(fā)現(xiàn)老年EH患者mALB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隨著血壓水平的升高而逐漸升高,這與文獻報道一致〔11〕。分析原因可能為正常情況下,白蛋白不易通過腎小球基底膜的孔徑和電荷屏障,高血壓患者中由于腎小球高壓、濾過屏障障礙、毛細血管硬化、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腎小球基底膜異常、細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質(zhì)等機制,均可使mALB排出量增加〔12〕。
本文顯示Lp(a)是影響老年EH患者腎臟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Lp(a)可增加尿蛋白的排出,其機制可能為:Lp(a)可改變腎小球基底膜的磷酸脂成分或引起基底膜的葡萄糖胺糖化,增加腎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改變腎小球的超濾能力及血管阻力,使腎小球呈高濾過狀態(tài),mALB排出增加;其次由于腎小球?qū)Π椎鞍诪V過,導(dǎo)致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從而誘導(dǎo)肝臟合成蛋白增加,故而血清Lp(a)水平也相應(yīng)增加,具體機制和相互關(guān)系有待進一步探討。
總之,本研究結(jié)果驗證了老年EH患者血清Lp(a)和mALB密切相關(guān),因此在老年EH患者中進行血清Lp(a)和mALB的聯(lián)合檢測,對老年EH早期診斷、治療、判斷預(yù)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孫淑艷,邢 杰.中老年女性脂蛋白(a)含量測定及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xué)雜志,2004;24(12):1124-5.
2 Sarasua SM,Mueller P,Kathman S,et al.Confirming the utility of four kidney biomarker tests in a longitudinal follow-up study〔J〕.Ren Fail,2003;25(25):797-817.
3 Comper WD,Osicka TM,Jerums G,et al.High prevalence of immuno-unreactive intact albumin in the urine of diabetic patients〔J〕.Am J Kid,2003;41(2):336-42.
4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43.
5 王 薇,趙 東.中國老年人高血壓的流行病學(xué)〔J〕.中華老年醫(yī)學(xué)雜志,2005;24(4):246-7.
6 李友梅,曲志萍,孫詠梅,等.脂蛋白(a)檢測在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老年學(xué)雜志,2013;33(1):22-4.
7 Byme DJ,Jagrop IA,Montgomery HE,et al.Lipoprotein(a)does not participate in the early acute phase response to training or extre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is unlikely to enhance any associated immediat cardiovascular risk〔J〕.Clin Pathol,2002;55(4):280-5.
8 夏文偉,姜亞軍.缺血性腦卒中與血清脂蛋白(a)及相關(guān)血脂水平變化的關(guān)系〔J〕.疑難病雜志,2005;4(1):10-21.
9 張 俊,羅開良,高興玉,等.高血壓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與肱動脈血流依賴性舒張功能的關(guān)系〔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4;2(12):938-40.
10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高血壓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內(nèi)分泌代謝科醫(yī)師分會,《中華高血壓雜志》編輯委員會.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篩查干預(yù)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2(5):423-8.
11 周秀榮,徐 榮,張?zhí)m萍.原發(fā)性高血壓早期腎損傷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7;21(6):89-90.
12 王雅瓊,胡亞蓉,李 燕,等.動態(tài)動脈硬化指數(shù)與高血壓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關(guān)系〔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4):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