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慧
“作文”在學生語文學習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素有“半壁江山”之稱,也是一種生命的自然表達和交流,應當是一種快意的宣泄。但農(nóng)村中學的語文作文現(xiàn)狀是離“自由”和“愉悅”很遠,有的甚至是學生的“苦作”和“硬作”。如何讓學生作文真正改變“苦作”和“硬作”的不自然狀態(tài),變“習作”為“喜作”呢?我和同年級的陳寶羨老師進行了微課題研究“小組循環(huán)日記”,旨在喚醒、激勵和鼓舞學生習作,使學生感到習作的快樂。
作文應該是快樂的,著名作家馮驥才曾說:“心靈渴望著表白,這種渴望表白的沖擊力,才使表白成為一種宣泄,一種傾訴,一種絮語,一種呼喊,一種快意的創(chuàng)造!”要讓學生作文真正改變“苦作”和“硬作”的僵化狀態(tài),我在“小組循環(huán)日記”課題研究中,有感關鍵在于大人,首先是教師,其要正確對待學生作文,轉變態(tài)度和角色意識。
一、老師向導——“指路”
老師在小組組建之初,講究方式、方法協(xié)調學生小組形成,均衡小組的協(xié)調能力,使小組循環(huán)日記不僅僅流于形式;小組共用一本筆記本,取一個合意的名字,標上小組口號,成員循環(huán)次序等。小組日記當天寫起,第二天傳給下位同學,下位同學接到日記后,先修改上位同學的再寫自己的。小組最后一位同學完成后把日記本傳給組長,組長審閱完,讓小組成員改完錯別字,在下周一早讀課后上交老師,誰的錯字誰修改。看似什么也沒做,其實老師當好了“向導”,引導學生走路。這樣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日記興趣,積累寫作素材,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老師讀者——“欣賞”
在小組循環(huán)日記里,老師倡導“思想自由”,不講過多規(guī)矩、要求,讓學生在日記中盡情揮灑。沒有了“寫作”的壓力和顧慮,學生就會真情流露,在書寫的過程中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組的日記中,既能書寫自己的困惑、煩惱,又能被別的學生幫助解決問題。這種循環(huán)日記可以彌補獨立學習的不足,增進學生間情感溝通和智力互補。在這樣的和諧氛圍下,學生不僅激發(fā)日記興趣,調動寫日記的積極性,而且增強班級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強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比如一位女生這樣寫道:
今天是母親節(jié),我早早地起床了。思慮著給媽媽怎樣的驚喜……
先從簡單的家務做起吧……掃地,拖地。這一番勞動下來,我已經(jīng)疲憊不堪了,第一次感覺屋子好大。
看到光滑而整潔的地面,我滿意地收拾了器材,感覺也不那么的累……
房間的電腦吸引著我,打開空調就要開電腦,想著給媽媽驚喜的計劃就要泡湯了,我放下心愛的電腦,騎著單車往商場飛去……街上人來人往,有的在買康乃馨,有的挑剔的在講價錢,我卻拽著僅存的零花錢思索著。
最終我買了五杯燒仙草就回家了。看著大家吃得那么的高興,我對媽媽說:“節(jié)日快樂?!敝灰妺寢屝α诵?,我也傻笑一陣子。
我還陪媽媽看電視,聊天,做飯……接著打了一會兒電腦,第一次感覺時間安排得滿滿的,這樣的感覺不賴哦!
教師點評:“惠丹的《母親節(jié)》讓我們看到一個乖乖女的形象,文章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敘述著母親節(jié)一天的表現(xiàn),且能注意材料詳略的安排,傳達出濃濃的親情。我喜歡?!?/p>
同樣一位男生也寫了《母親節(jié)》:
哈!今天是母親節(jié),在此先祝福天下的母親:母親節(jié)快樂!
今天閑來無事,就玩起了以前常玩的一款圖文游戲。以前吧,經(jīng)常玩,在游戲里還算混得不錯,可今天一登陸進去,猛然才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變成游戲中的墊底人物了。原因是太久沒玩落后了。不過這也讓我想明白了,人生何其不像游戲,一旦你在某一段時期消沉下去,那么你之前付出的努力與收獲的成果將一去不復返。也許你可以試著去挽回,但到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付出的代價會是之前的幾倍。
所以,我們要認真對待每一天的生活,那么使我們逐漸成為生活的強者,不落后于人。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話說得一點沒錯??!所以咱們一定得把人生這場戲演好嘍!
老師的評注:“同樣是母親節(jié),田寒亮把祝福送給了天下的母親,我喜歡他的大氣。主題內容‘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善于從日常生活的小游戲中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這是這篇日記的最大優(yōu)點。希望同學們培養(yǎng)自己提煉生活的能力。這篇日記值得借鑒?!?/p>
老師可能是學生作文的第一位讀者,努力扮演好讀者這個角色,欣賞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使學生更深地感受到“習作”是“喜作”。
三、老師教練——“指導”
作文要寫得好,方法、技能、技巧是毋庸置疑的,這些需要反復訓練才能熟練掌握。這種訓練更多的是學生的自練自悟,需要老師的指導。在小組循環(huán)日記過程中,每位輪到寫循環(huán)日記的學生都會盡力寫,以顯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周一的日記賞讀課上,每小組自薦或推薦別人,或讀、或議、或改、或評,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只是一個場外教練,進行耐心的指導,比如一個曾經(jīng)一提作文就蹙眉的孩子寫道:
今天中午,班主任說要打掃教室。我們把桌子挪向前,然后就提了幾桶水往地上波,那地上突然讓我感覺好干凈。這是我們學習的地方,一個干凈的教室讓我更有心思去學習了。
教師點評:“內容不夠具體,同學們是如何勞動的,可以細化勞動過程;打掃后的教室很干凈,干凈到什么程度,語段中沒有把它描述出來。是不是寫出來的,更好些呢!”
也有一個學生寫道:今天下了整整一天的雨,苗苗坐在我的前面一直發(fā)牢騷,我聽得耳朵都快生繭了,真是想不到他竟然有這一面,可真是狡猾十炸的弟弟九炸,哈!最后還是讓我說服了。
教師點評:“沒有按要求寫出名人名言或格言警句。內容上也過于簡略,缺乏具體的描寫。如苗苗是如何發(fā)牢騷的,可以把他的語言描述出來,讓人物自己現(xiàn)身說法?!?/p>
這樣的課堂使學生感到快樂極了,學習積極性高漲,同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也非常頻繁。在自主學習和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拓展了自己的活動思維空間,而且每一個都有平等的“發(fā)言”機會,使每一個同學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從而不難把“習作”變成“喜作”。
讓作文真正成為學生快樂的心靈表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