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榮
摘 要: 新疆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教育上自2006年開始全面實施少數民族學前雙語教育,這里的雙語主要指民族母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如何讓民漢幼兒更好地交往,是雙語幼兒園中一個重要話題。本文通過實例分析新疆雙語幼兒園中小班民、漢幼兒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從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游戲及家園合作等方面促進民、漢幼兒的交往。
關鍵詞: 雙語教育 民漢幼兒交往 存在問題 對策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能夠為成功插上翅膀,還能夠影響幼兒的個體發(fā)展,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自2006年開始全面實施少數民族學前雙語教育,這里的雙語主要指民族母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如何讓民漢幼兒更好地交往,是雙語幼兒園中的一個重要話題。
一、小班民、漢幼兒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本課題進行中,通過對新疆烏魯木齊市某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進行觀察,并對幼兒教師訪談發(fā)現,小、中、大班的民、漢幼兒交往有明顯的差異,從小到大呈現愈來愈好的趨勢。以下是小班幼兒自由活動時間的表現,我們通過實例進行分析:
實例1:小班在下午的自由活動時間,幼兒到活動區(qū)自由活動,幾個維吾爾族小朋友在一起做飯,他們用維吾爾語交談著,幾分鐘后“飯”做好了,其中的一位小朋友端著他們做好的“飯”到沒有參加游戲、坐在凳子上看書的維吾爾族小朋友面前請她品嘗,他們說著什么,然后這位小朋友又走回到區(qū)角重新做飯。雖然坐在凳子上看書的小朋友很多,但是那位維吾爾族小朋友卻只與同民族小朋友游戲。
實例2:筆者以游戲者的身份平行參與到游戲中,隨后幾名漢族幼兒也參與到做飯的游戲中,民、漢幼兒在游戲中能夠做簡單的交流,如在玩具的分配上,他們能夠達成一致?!帮垺弊龊煤?,他們紛紛把“飯”拿給筆者品嘗,介紹著自己的食物。筆者注意到維吾爾族幼兒在與筆者分享食物的時候并沒有說話,只是將食物端到筆者面前,眼睛期盼地看著筆者,在筆者提出要求后,再返回游戲中重復之前的游戲。
從以上實例中可以看出,民、漢幼兒沒有在一起游戲,各自做事,沒有交往;當民、漢幼兒在一起游戲時,他們可以在一起玩,有少許交流。如果是同民族幼兒一起游戲,他們的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交流明顯更多。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小班民、漢幼兒交往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語言不通。
二、促進民、漢幼兒交往的策略
民、漢幼兒交往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經常與同伴交往,能夠鍛煉幼兒與別人交流的能力,同時,“良好的同伴關系能夠使幼兒具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有利于情緒的社會化,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對環(huán)境進行積極探索的精神”[1]。此外,在“雙語”幼兒園進行雙語教育,“能夠使少數民族幼兒在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很好地掌握和熟悉漢語、打下扎實的漢語口語基礎,了解漢民族文化的語言文字”[2],并能夠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如何促進少數民族幼兒的漢語發(fā)展是提高民、漢幼兒交往能力的關鍵。
(一)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1.幼兒園精神環(huán)境
《綱要》中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庇變簣@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包括精神環(huán)境和物質環(huán)境?!坝變簣@的精神環(huán)境主要是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及一般的心理氛圍……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3]。各民族幼兒在入園前生活在本民族環(huán)境中,缺少語言交往的環(huán)境與機會,到雙語幼兒園中的不適,比漢族和回族更明顯。教師應積極主動地與幼兒建立平等互動的良好關系,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能夠對幼兒表現出接納、關愛、肯定和尊重,采用適宜的肢體語言表示自己對幼兒的肯定或否定,使幼兒對教師產生濃厚的感情。還應積極引導全班幼兒共同活動,特別要關注少數民族幼兒的行為,用簡單的漢語與之交流,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
2.幼兒園物質環(huán)境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明確指出:“要創(chuàng)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是幼兒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庇變簣@利用環(huán)境對幼兒進行生動、直觀、形象的教育,能夠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內在積極性。幼兒園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能夠吸引民、漢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快速喜歡幼兒園生活,能夠吸引幼兒與環(huán)境積極主動地互動,促進幼兒自身發(fā)展的,同時能夠為民、漢幼兒交往提供機會和場所。
(二)以游戲為載體促進民、漢幼兒的交往
不同民族的幼兒除語言不通外,他們在風俗習慣、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方式上也有差異,因而難以溝通交往。“美國社會學家米德指出:幼兒社會化過程有兩個步驟,一是模仿階段,二是游戲階段。游戲是幼兒學習社會生活的關鍵步驟。游戲特別是角色游戲對幼兒從他人角度看問題的能力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4]。在游戲安全、舒適、寬松的環(huán)境中,幼兒能夠在其中體驗到游戲的樂趣,體會到教師的關愛。教師應鼓勵漢族小朋友與少數民族小朋友一起游戲,在其有意識的引導下,使民族幼兒逐漸愿意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學會與他人親近、合作,學會用簡單的語言溝通,從而能夠與其他民族幼兒交往。在一日生活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采取各種方式促進民族幼兒漢語的學習,例如民、漢幼兒結對子、手拉手和以大帶小等活動。民族幼兒突破了漢語的難關就更能夠大膽地表達想法,愿意與漢族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戲。
(三)家園合作,促進民、漢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
家庭是幼兒成長時間最長的地方,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幼兒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民族幼兒生活在本民族的環(huán)境中,除言談舉止帶有本民族的習慣外,還特別受父母性格的影響。家園合作成為提高民族幼兒漢語水平,加強民、漢幼兒交往的一個重要途徑。幼兒園可通過家長會、家訪、家庭教育講座、親子活動等形式,讓家長了解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目標,配合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形成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的合力,給予幼兒一致的、持續(xù)的影響,共同為民、漢幼兒的交往提供有效幫助。
民、漢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教師到家長都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耐心指導,讓幼兒在實踐中嘗試、成長,在成人和同伴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不斷提高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保林.幼兒心理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169.
[2]周亞敏.新疆“雙語”幼兒園地域特色藝術教育活動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陳殿玲.幼兒園環(huán)境設計與教育案例[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9:23.
[4]李楠.角色游戲對大班幼兒同伴交往策略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本文系新疆師范大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編號:XJNU2013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