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慶
相似是我們初中數(shù)學圖形世界中重要的研究圖形關系的方法,沒有它,很多數(shù)學問題無法解決.相似更是我們初中升學考試的必考點,而且一定會在最后的綜合題中應用到.
本章的難點在于:如何在復雜的背景條件下找到相似三角形.而最大的困難在于:如果其中一個相似三角形不存在,或者兩個三角形都不存在,這時候,我們?nèi)绾瓮ㄟ^輔助線構建一個或者兩個三角形相似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幾道例題,一起來尋找它的蛛絲馬跡,一一破解.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作為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四種方法:方法(1)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方法(2)判定定理1:兩組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方法(3)判定定理2:有兩組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方法(4)判定定理3:三邊對應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對于第一種判定方法,我們也把它看成是角角判定一類方法.首先,平行也能得到角相等,有兩組角相等了是不是也相似呢?其次,平行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相似,如果在一個問題中一旦出現(xiàn)了平行這個條件,我們馬上要警覺起來,在解題陷入僵局的時候,是否考慮相似呢?就是說,平行可以看成尋找發(fā)現(xiàn)相似三角形的一個工具.最后,利用平行來解決相似問題,可以節(jié)省步驟.不過,由本質看,依然可以看成是角角的判定方法.本文重在探討如何構建三角形相似,并利用角角證明.
一、 通過作平行構建相似
例1 在△ABC中,CD是∠C的平分線,AD∶BD=2∶3,AC=10,求BC的長.
【分析】題意中主要條件是角平分線,在進行探究后發(fā)現(xiàn),要么利用角平分線定理解決問題,要么利用三角形相似解決問題,而考慮到題意給出的線段成比例,便應該確定使用相似來解決問題,而圖形中不存在相似,自然想到構造相似三角形.
解:作DE∥BC交AC于點E,△ADE∽△ABC,易得 = = = ,把AC=10代入得AE=4,∴EC=AC-AE=6,又由已知易求DE=EC,∴DE=6,再次代入 = = 得到BC=15.
【點評】通過作一條平行線構建三角形相似,這是構建相似的基本方法.
二、 通過作中位線構建相似
例2 在△ABC中,AE、CD分別是BC邊和AB邊的中線,求DF∶FC的比值.
【分析】首先分析要求的解是線段的比,可以考慮相似,但是條件中中點比較多,這里是否是作平行線呢?中點比較多時能聯(lián)想到中位線,中位線又有平行,雖然不是直接作平行,其實是隱藏的平行線.
解:連接DE,由已知條件得到DE是中位線,于是DE∥AC,
∴△EDF∽△ACF,
∴DF∶FC=DE∶AC=1∶2.
【點評】構建相似三角形要看具體的已知條件,綜合來考慮.當已知中出現(xiàn)多處中點時,應該考慮三角形中位線.
三、 通過作直角三角形構建相似
例3 △ABC是圓O的內(nèi)接三角形,BC邊上的高AD=3,AB=9,AC=5,求圓O的直徑.
【分析】此題初讀后會有困難,但從要求解的直徑出發(fā),就會考慮先把直徑作出來,接著考慮,直徑有什么用處呢?常作的輔助性是體現(xiàn)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90°.因為圓中有“等對等”定理、圓周角定理,這就導致了很多角相等,很容易產(chǎn)生相似.
解:過點A作直徑AE,連接BE,
∵∠ACD=∠E,∠ADC=∠ABE=90°,
∴△ADC∽△ABE,∴AD∶AC=AB∶AE,代入已知條件得,AE=15.
【點評】這里通過作輔助線構建一個直角三角形和已知的直角三角形相似,這種方法比較少見,但是,也是有規(guī)律的,例如在圓中涉及直徑的問題,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直角三角形,其次,圓周角定理及其推論會出現(xiàn)很多的角相等,不經(jīng)意間就出現(xiàn)了相似.
以上3個例題都是已知了一個三角形,需要構建另外一個三角形和已知三角形相似,還有些問題,需要構建兩個三角形相似.
四、 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質構建相似
例4 在圓C中,∠ACB=120°,△DEF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E、F在AB上運動,當D點落在劣弧AB上時,求AE×BF的積.
【分析】 在讀題時,首先想到∠ACB=120°有何用處,這是一個難點.第二,探究線段的積,也有難度,但通常都是轉換為線段的比來解決.對于第一個難點,圓心角的度數(shù)知道了,可以求哪些角呢?抓住圓心角是主要的突破方向.其次,這里是有模型的,有的老師稱之為“三角一線”.我畫兩個模型圖,簡要說明,本文不作重點介紹.
當∠1=∠2=∠3時,就能證到兩個三角形相似.現(xiàn)在你了解為什么叫“三角一線”了嗎?知道它的規(guī)律了嗎?
解:連接AD、BD,∵∠ACB=120°,
∴劣弧AB度數(shù)為120°,
∴優(yōu)弧AB度數(shù)為240°,∴∠ADB=120°,
∵∠EDF=60°,∴∠ADE+∠BDF=60°,
∵∠DEF=60°,∴∠ADE+∠DAE=60°,
∴∠DAE=∠BDF,
又∵∠DEF=∠DFE=60°,
∴∠DEA=∠DFB=120°,
∴△DAE∽△BDF,∴ = ,
∴AE×FB=DF×DE=2×2=4.(積為定值)
【點評】這個題型不能完全看成是“三角一線”問題,但是,如果我們熟悉了“三角一線”模型,在連接了線段AD、BD后,很容易聯(lián)想到證明左右兩個位置的三角形相似,所以說,“三角一線”的模型對我們解題是很有幫助的.
五、 通過作垂直構建相似
例5 已知二次函數(shù)y=-2x2+4x+1的圖像如圖6,與y軸交于點A,與對稱軸相交于點C,射線AB與線段AC的夾角為45°,AB與對稱軸相交于點D,求點A、點C、點D的坐標.
【分析】已知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易求與y軸的交點A的坐標和頂點C的坐標.在求點D坐標時,容易陷入困惑,沒關系,我們繼續(xù)來關注已知條件,發(fā)現(xiàn)有一個45°條件沒有使用,根據(jù)我們的所學知識,只有構建直角三角形,才能充分發(fā)揮45°的作用,但是從哪里作垂直構建直角三角形呢?其實,可以從點C、點B、點D分別嘗試,其中,點B、點C容易排除.繼續(xù)思考:我們要求的是點D坐標,因此希望求出關于點D的線段的長度,特別是CD的長,顯然Rt△A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但是Rt△CDF還沒有探究,能否找到線索呢?在已知的條件中,C點坐標還沒有使用.于是圍繞點C開始思考,發(fā)現(xiàn)這里有平行啊,是否暗示我們可以構造出相似呢?再次整合信息,我們發(fā)現(xiàn)有AE∥CD,是否有三角形與Rt△CDF相似?
解:作CE⊥y軸垂足為E,作DF⊥AC垂足為F,當x=0時,y=1,即:A點坐標(0,1),由頂點坐標公式得:C點坐標(1,3),∴AE=2,EC=1,
由勾股定理得AC= ,在Rt△ADF中,
∵∠CAD=45°,∠AFD=90°,
∴∠ADF=45°,∴AF=FD,
在Rt△ACE和Rt△CDF中,
∵AE∥CD,∴∠FCD=∠EAC,
又∵∠CEA=∠CFD=90°,
∴Rt△ACE∽Rt△CDF,
∴ = = ,∴CF=2FD,
∵AF=FD,∴CF=2AF,∴AF=FD= AC,
∵AC= ,∴AF=FD= ,
∴FC= ,在Rt△CDF中,由勾股定理得CD= ,
∵點C坐標為(1,3),
∴點D的坐標為1, .
【點評】通過此題,我們至少有3個收獲:以后看到平行,要警覺是否要尋找相似,或者構造相似;關于特殊角要特別關注能否構建含有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最后,平面直角坐標系橫坐標軸與縱坐標軸是互相垂直的,所以作垂直構造直角三角形相似非常有效,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以上5個例題,包括提到的“三角一線”問題,不管是添加平行線、作垂直、連接中點、作兩條垂直,還是連接直徑等等,它們的本質都是通過角角判定來證明三角形相似.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大家會發(fā)現(xiàn)通過角角證明相似是最常見的方法,其次輔助線的添加,是有規(guī)律可以尋的,在作輔助線的時候,需要綜合題意,結合要求解的信息,才能在面對復雜相似問題的時候做出準確的判斷.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堯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