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朝
摘 要: 古詩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要利用情景導入啟發(fā)想象,感受古詩文的意境,閱讀賞析體味古詩文的深刻內(nèi)涵,重在落實保證學習質(zhì)量,促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鑒賞能力。
關鍵詞: 小學古詩 “三段式” 教法 情境導入 誦讀賞析 加強落實
古詩文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是中華文學藝術中的一枝奇葩。其語言凝練含蓄,意境深邃優(yōu)美,不僅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怕學古詩,甚至討厭古詩。如何讓小學生“愛”上古詩,增強古詩的課堂學習效果呢?
一、情境導入,啟發(fā)想象感受古詩文的意境
新課的導入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改的一個研究課題。導入時可“扣人心弦”,可“和風細雨”,可“激情高昂”,也可“令人深思”,讓學生去遨游、去暢想、去感悟、去思考、去開拓、去創(chuàng)造。以往,小學古詩文教學有一種較固定的模式,即介紹作者——目標展示——教師范讀——學生朗讀——教師釋義——師生分析——學生熟讀——課后練習。這種模式主要以知識教學和背誦為中心,典型的目標式教學法。其實,一堂課的第一個階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在讓學生進入情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敝挥小昂弥薄ⅰ皹分?,方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學好古詩。
古詩文充滿詩情畫意,詩不離畫,畫可賦詩。詩與畫之所以能夠相通,是因為兩者都具有色彩美、結構美、韻律美、意境美等。一首詩本身就是一幅畫。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畫畫,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如張繼的《楓橋夜泊》,在學這首詩時,應引導學生動手,把詩句變成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后,再引導學生體會詩句的意思,讓詩句在學生面前立體化、活起來。并充分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把詩句沒有寫出而生活中有的聲音動態(tài)想象出來,極大地豐富畫面,使學生感受到詩中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的畫面美,幫助學生更好地加深對詩的理解。
角色扮演,可以使學生進入真實的情境,為理解作品內(nèi)涵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有的老師在教李白的《贈汪倫》這首詩時,就讓學生分別扮演李白和汪倫這兩個角色,再現(xiàn)江邊送別的場景。通過這種生動形象的方式,學生進入作品的情境,真切體會到詩人李白與普通百姓汪倫之間的深厚友情。
二、誦讀賞析,體味古詩文的深刻內(nèi)涵
古詩文學習重在體驗和感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采用閱讀方式賞析古詩文是古之良訓,是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學習語文的行之有效的傳統(tǒng)方法?!昂迷姴粎挵倩刈x,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這些名言充分說明誦讀古詩的重要性。小學生記憶力強,小學閱讀的古詩文短小精悍,又朗朗上口,短時間內(nèi)學生就能背誦,所以只要多讀精背,就能理解古詩文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當然,古詩文給學生的理解帶來很大的語言障礙。這項任務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把課堂教學變?yōu)橐詫W生誦讀為主,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吟詠詩文,逐步形成語言的感悟能力。
1.聽讀
教師范讀,或者利用教材配套磁帶朗讀,讓學生聽讀,領會意境。教師的范讀非常重要,讓學生在朗朗上口、優(yōu)美動聽的朗讀中初步領略古詩文的語言美、意境美,讓學生產(chǎn)生聽覺上的愉悅感、美感,讓學生沉浸美好的藝術享受中,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濃厚興趣。
2.精讀
精讀,即“熟讀精思”,指讀熟、精思和背誦。要引導學生經(jīng)常品詞、品句,體會其意境,增強他們對書面語言的感知力。讓學生有體會地讀,帶著語氣有感情地讀,進入角色形象地讀。只有反復吟誦,才能體會詩句的句式整齊、音韻和諧,體會文的氣勢、詩的韻律。
3.品讀
這類結構美體現(xiàn)在較多古代優(yōu)秀詩文中,一般詩句句式對仗工整,平仄相間,有一種整齊和諧的美。
4.恒讀
恒讀,就是持之以恒地讀。通過學生恒讀、領悟名言詩句,從而受到教育。如荀子《勸學》中的“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說明學習要持之以恒,使學生認識到只有恒讀才能有成就。通過恒讀,體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領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這是詩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也是詩文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加強落實,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古詩文教學中,務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潛移默化,需要“潤物細無聲”。教師要在嫻熟駕馭課堂的同時,抓好教學目標的落實。可以采用還原法、問答法、承接法、聯(lián)想法等方法,落實古詩文課堂教學的鞏固工作,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教師要把握好自己學生的特點,選擇科學的方法,或誦讀,或感悟,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完成古詩詞的學習,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侯天慶.小學古詩教學法教學反思三階段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9,09.
[2]王晶小學古詩教學的基本步驟.教育實踐與研究[J]語文學刊,2012,12.
[3]肖婷.淺談新課改下小學古詩的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2,12.
[4]孟鋒.試議小學古詩教學的幾點做法[J].教師,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