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麗
1.樹立以音樂為中心的整體教學觀念
作為藝術的一個分支,音樂是聲樂藝術中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從培養(yǎng)學生音樂內心聽覺與音樂意象入手,在聲樂教學實踐中,通過長期刻苦的音樂藝術訓練,融入練習者的創(chuàng)造性,并依靠練習者的情感、經歷、修養(yǎng)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斷促進聲樂藝術的表現。技與藝,即聲與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連的兩個部分。發(fā)聲、咬字、吐字和隋感的表達構成歌唱整體,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聲是以人身的整體作為樂器從事歌唱的,絕非靠嗓子、氣息或共鳴就能單獨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參與的一種表演藝術,歌唱應成為諸種因素融匯于一個整體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藝術。換言之,只有聲情并茂、技藝結合,才能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產生沁人肺腑的藝術效果。聲與情辯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不論是專業(yè)歌唱者還是業(yè)余愛好者,在平時訓練中,都要加強整體歌唱意識,使歌唱發(fā)聲與情感表達同時進行,使聲、字、情成為一體,養(yǎng)成用心靈歌唱的習慣。由于每個人的生理條件不同,嗓音也有差異,在聲樂教學中整體訓練尤為重要,不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體訓練,歌唱語言處理,歌唱心理訓練,等等,更重要的還是歌唱的魂——音樂訓練。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的練習中,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另一方面它們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唱得悅耳、動聽。由此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fā)聲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可,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要求的“整體歌唱”的含義。
2.積極培養(yǎng)學生感知能力
首先是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音調、音色、力度、時值等讓學生感知和認識聲音,進而聽旋律、聽和聲、聽辨各種人聲和各種樂器的聲音,提高學生聽覺的選擇性和敏感性。
其次是視覺能力與唱歌技巧的培養(yǎng)。在發(fā)聲練習、視唱中初步要求學生視譜歌唱。視奏同樣要“一目數行”。這些都要堅持培養(yǎng)學生的速視能力。
在教學中還應特別注重講練結合、學用一致,幫助學生把知識轉化為技能,逐步具有識譜、唱歌的能力。教師應做到講一點,練一點,切莫只講不練。如講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樂句,應把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整個唱歌教學中,教唱新歌時特別注意指導學生唱好曲譜。在學生初步認識并理解音符的時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帶唱,這樣會造成學生的依賴心理,學無長進??蓮那V中選出難唱的樂句或樂段,重點指導。難點突破后,其余部分讓學生獨立練習視唱,使學生在視唱中有所收獲,激發(fā)興趣,提高視譜能力。
3.利用流行音樂輔助音樂教學
流行音樂只要是內容健康向上,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富有生活氣息的,都可選錄給學生聽。如《原野牧歌》、《月牙泉》、《愛的奉獻》等歌曲,以及前幾年歌舞廳里流行的舞曲《兔子舞》,內容健康、音樂歡快活潑、用英文演唱,一次音樂課我用其作為進教室的舞蹈音樂,歌曲效果使學生立即跟著音樂歡快地舞蹈,并進入音樂課的氣氛中。
為了使校園音樂美向健康方向發(fā)展,校園音樂活動必須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給學生以美的示范。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音樂典故、故事、民間歌舞錄音、錄像、美術掛圖、引導等諸多藝術形式形象直觀地把教材內容、作品內涵展示出來,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情。二是充實第二課堂教學內容,組織合唱隊、演出隊,以及各類音樂興趣小組,創(chuàng)辦音樂墻報,舉辦文藝會演,定時定量播放課本中入選的音樂作品,把課外音樂活動搞得多姿多彩,讓學生生活在美的氣氛中,從而接受美的教育。隨著社會變化和學生發(fā)展,課本上的歌曲已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穿插流行歌曲和樂曲對課堂教學是有利的。
4.音樂與藝術之外學科相聯系,拓寬學生的人文視野
音樂同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融合是音樂教學的一種良好形式,對于軟化學科邊緣,加深對交叉學科的理解,拓寬人文視野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欣賞完《春江花月夜》時,我讓學生寫一寫聽后感,學生積極性很高,其中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聽完了這首《春江花月夜》,我眼前仿佛出現了江南地區(qū)傍晚時柔軟、優(yōu)美的山水畫:皎潔的月亮掛在天空中,夜幕降臨了,一葉漁舟停在碧波蕩漾的湖水里,傾聽著從江邊鐘樓里傳來的鼓聲,在月色中的江面上傳得很遠很遠。它將夜晚烘托得更加美麗、幽雅。漁夫靜靜地聽著,簡直入了迷,直到鐘鼓聲斷了,漁夫猛然一醒,才知道該回家了。漁夫搖著漁船,在月色的照映下劃槳遠去。《春江花月夜》不愧為音樂精品,它將景色與風土人情融為一體,確實是成功之作,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5.做一名幽默型教師是學生對老師的期望
快樂的音樂課需要快樂的老師。有幽默感的老師更有人性,也許更可依賴。運用幽默的目的是營造一種更放松的、更開明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下,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地表達各自意見,可以分享一些有深度的看法,他們想笑就笑。放松警覺,在一個舒適并有安全感的環(huán)境下學習效果更佳,讓學習變得有趣而不是成為一種負擔。課堂上適時的幽默會使學習過程更為輕松有趣,這并非要求老師像舞臺上的小丑或單口相聲演員。成功的教師會把幽默不露痕跡地融入自己的教學中,目的是更有效地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中,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魅力。
6.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發(fā)聲訓練
低年級學生由于嗓音發(fā)育尚未開始,歌唱音準的控制能力不穩(wěn)定,對他們的發(fā)聲訓練,一般以發(fā)展自然語音基礎為主,先進行帶字的發(fā)聲練習。如讓學生朗讀“媽媽”、“爸爸”等具有代表性的疊詞,或有代表性的兒歌,要求語速放慢,將第一個字的音節(jié)拉長,并為這些字加上語調相符的音高。在發(fā)聲狀態(tài)方面,要求學生自然通暢地練習,不過分夸張發(fā)聲狀態(tài),以免養(yǎng)成不良的歌唱習慣,有礙童聲健康發(fā)展。一般來說,學生唱起來輕松自如、自然親切,教師聽起來親切自然、樸實無華即可。
中、高年級學生的發(fā)聲訓練,應在低年級學生發(fā)聲訓練的基礎上提高練習難度??梢赃M行各種母音的連接練習和各種聲韻的字音練習等。在音域方面,應繼續(xù)向高低音兩頭擴展,并進一步完善和鞏固發(fā)聲狀態(tài),要求學生做到氣息通暢,喉頭穩(wěn)定,聲音保持高位置,共鳴腔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