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一路花香》是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港學校小學部語文教師劉曉曼初試微課程教學法翻轉課堂的教學內容。《翻轉課堂,無法預約的精彩——〈一路花香〉教學設計及反思》是劉老師實踐之后的所思所想。值得一提的是,劉老師任教一年級語文,而《一路花香》是四年級語文的內容。這次嘗試,純屬“借班”翻轉課堂實驗。
作為劉老師第一次翻轉課堂的參與者和觀察者(質的研究的需要使然),我點評這次教學及這篇文章,想推薦給關注翻轉課堂的教育工作者的是:劉老師初次翻轉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 自主學習質量的“神奇”從何而來
劉老師在四(三)班上完課就對我說:“這課怎么這么神奇?”因為學生在上課一開始的檢測——默寫“罐、灌、傲、慚、愧、滲、漏、瓶、欣”九個生字中,居然沒有一人出錯。劉老師感到不可思議。
原因不難解釋。因為,微課程教學法的“填溝理論”(見《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年10月·上P31)詳盡地論證了學習是否有效取決于是否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步驟學習,并通過實驗證明,信息化教學前移是翻轉課堂的好抓手之一。于是,學生通過在家自主學習,達成自主學習任務單提出的目標,效果不言而喻。
有意思的是,還有反面案例佐證微課程教學法的發(fā)現(xiàn)。
劉老師之后在另一個班級上同一內容的時候,遭遇了“滑鐵盧”,學生默寫錯誤率很高。上完課,我們立即進行研討,發(fā)現(xiàn)班主任害怕學生回家不看視頻,提前一天組織學生在班級集中觀看視頻,這就取消了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步驟學習的可能性。而且那天晚上,學生是否還愿意在家觀看視頻,是否認真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也就很難說了。
接下來的一課(面對全區(qū)小學語文教師),在上課前兩天,劉老師直接向學生布置自主學習任務單和學習視頻。第二天,徑直走進公開課現(xiàn)場。檢測的情況很不錯,全班只有1人沒有全部默對。進階作業(yè)是朗讀課文,不僅總體情況很不錯,而且有一個學生的語音語調與微視頻“范讀”幾乎一模一樣,一時掌聲四起。課前自主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本文第二部分中,我們還會有細致的發(fā)現(xiàn))。
● 為學生搭建好自主學習的支架
傳統(tǒng)教學觀認為,學生只能從事一般性的預習,而且總會遭遇困惑,需要教師來“教”或曰“點撥”。否則,學生的學習難以上一個臺階。
微課程教學法不這么認為。在微課程教學法看來,任何人天生具有發(fā)現(xiàn)真理的潛能;只要條件具備,任何人都能夠發(fā)現(xiàn)真理。這個條件,在學校教學中,表現(xiàn)為教師要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必要的學習支架。兩份任務單(課前和課堂)和教學視頻,就是微課程教學法實踐中的好支架。
我們已經從本文第一部分中發(fā)現(xiàn)自主學習的神奇來自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步驟學習,現(xiàn)在我們需要強調的是:學習任務要具備“支架”的功能。這是對教師教學設計的要求,也是對教師從業(yè)能力的挑戰(zhàn),成為網絡時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抓手。
我們從劉老師的兩份任務單(課前和課堂)中不難看出端倪。
我曾經聽過一堂課,教師要求學生課前找出容易寫錯的字,課堂上讓學生來寫。結果,學生在黑板上果然寫錯了。這是因為,教師給學生搭建了一個錯誤的語言引導的支架,只需要發(fā)現(xiàn)難寫,不思考怎么不寫錯,好為教師表現(xiàn)自己不寫錯的“高明”做好鋪墊。
觀劉老師設計的任務(如圖1):任務一要求先觀察,后寫字;任務二要求“假如你發(fā)現(xiàn)了容易寫錯的字,你有沒有辦法不寫錯?”這就是關竅之所在:通過語言誘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不寫錯”的方法,引起學生思考,思考之后,學生當然就不容易寫錯了。
此外,劉老師在教學視頻中詳細講解了偏旁的作用,對“罐”與“灌”作了細致的比較,使技術有效地支持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任務。
再從圖2的任務三、任務四中發(fā)現(xiàn),劉老師刻意讓學生在問題引導下讀通課文,讀通課文之后,朗讀就容易滲透感情了。就像劉老師在文中所說:“課上,竟然有一個學生的語音語調和微視頻‘范讀’一模一樣?!币苍S,這就是“翻轉課堂帶給我們的無法預約的存在感”。
● 目標管理:統(tǒng)馭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學習的任務設計
劉老師雖然初試翻轉課堂,但是治學嚴謹,嚴格遵循目標管理的原則與方法。在課前設計中,通盤思考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和課堂學習任務的設計,這從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的設計步驟中可窺見一斑。
下頁圖3顯示,劉老師首先提煉學生自主學習應該達成的目標,然后根據目標設計問題導向的學習任務,接著根據學習任務思考學習方法建議和開發(fā)微視頻,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有力地支持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這三個步驟走下來,教師已經能夠預估學生自主學習成效,在預估成效的基礎上,提綱挈領地做出了課堂學習形式預告(如下頁圖4)。
由于學生從“預告”中預先得知課堂學習要檢測與拓展,因此,會把自主學習任務單的任務扎扎實實完成好,并且不排除有學生會為了課堂學習表現(xiàn)得更好而主動做好拓展準備的可能性,從而把目標管理從課前延伸到課堂學習之中。
● 突破語文課不開第一課時的禁區(qū)
以往語文教師開課,如果是小說、記敘文、故事一類的課文,總是選擇第二課時。這是因為,這類課文一般規(guī)劃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疏通課文,第二課時拓展學習。
微課程教學法不這么看。微課程教學法創(chuàng)立“四步法”課堂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即課始檢測、進階作業(yè)、協(xié)作探究和展示活動(包括展示、質疑、闡釋),從行為主義到“最近發(fā)展區(qū)”,再從協(xié)作探究到展示,每一課時都有內化知識、拓展能力,每一課時都會形成高潮,既有可看性,又有務實性,從理論上看,每一課時都適合開課。但從實踐來看,還沒有先例。
劉老師樂于接受挑戰(zhàn),決定開第一課時。完成默寫生字檢測和有感情朗讀之后,劉老師以兩個問題(如圖5)為話題導向,引導學生有話想說,動手寫作搞創(chuàng)作。并且根據朗讀的情況,隨機打亂原有小組,按照角色重組協(xié)作組,創(chuàng)作情境對話。
寫完之后小組協(xié)作交流,進行修改,在短短的時間內,使學生的創(chuàng)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這個基礎上,參與全班角色對話,把學生創(chuàng)作的文字作品表演出來,使聽、說、讀、寫的語文特色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學生在課前學習和課堂學習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個個興致盎然!
● 轉型的信念是轉型成功的重要因素
劉老師整個翻轉課堂實驗過程,轉型的信念支持她不斷克服自我,超越自我。按照微課程教學法的要求,她一次一次把教師表演的部分減少,減少,再減少,把對學生的信任一分一分再增加,逐漸向著點化學生智慧的導師轉化。
如果說,劉老師第一次嘗試“翻轉”還處于轉型期,難免有教師中心與學生中心的混搭,那么,一次一次的教學使劉老師逐漸完成“蛻變”,開始成為把表演讓給學生的導演。
學生們的表現(xiàn)改變了劉老師對他們的看法,劉老師驚喜地發(fā)現(xiàn):讓教師的角色由“演員”變身“導演”,帶給教師的是無法預約的精彩課堂。只要你相信學生,把自主學習的時間還給他們,學生就會創(chuàng)造奇跡,還你一個又一個驚喜。
當然,初次嘗試還有需要繼續(xù)努力的方面。例如,如何精準地提煉達成目標?如何系統(tǒng)規(guī)劃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的設計?如何充分發(fā)揮“展示”“質疑”功能,發(fā)展學生批判性思維、大膽表達意見、從容接受他人意見、從傾聽中發(fā)現(xiàn)問題、臨場應變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發(fā)展教師駕馭“展示”“質疑”進程等方面的能力?都為我們留下了新的思考的天地。